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青玉嘉慶四年上「孝賢純皇后」謚冊
清?嘉慶
長28.7厘米,寬12.7厘米
青玉質謚冊,滿漢文,共十片。冊皮刻描金二龍戲珠,文「孝子嗣皇帝顒琰謹稽首再拜」。此冊系嘉慶四年為孝賢皇后所上之謚文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碧玉交龍紐「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聖純皇后之寶」
清·道光
高11.5厘米,方12.7厘米
碧玉交龍組方形璽,滿漢文篆書。此寶於道光三十年上謚,為乾隆帝孝賢皇后的謚寶。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孝賢皇后在雍正五年被冊封為嫡福晉,乾隆二年冊立為皇后,乾隆十三年三月病逝。乾隆皇帝與孝賢皇后感情深厚,他不僅多次作詩表達哀悼之情,還按皇后生前的意願謚其為「孝賢」。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銀鍍金隹紐「麗妃之印」
清·咸豐
高11.5厘米,方11.8厘米
銀鍍金龜紐方形璽,滿漢文篆書。「麗妃」即庄靜皇貴妃他塔喇啊氏咸豐帝嬪妃,榮安固倫公主生母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咸豐五年,他塔啊氏因誕下榮安固倫公主成為第一個為咸豐帝生兒育女的嬪妃,遂由嬪晉封為妃。此寶即應為咸豐五年晉為妃之印。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碧玉交龍紐「慈安端佑康慶昭和皇太后之寶」
清·同治
高9.6厘米,方12.8厘米
碧玉交龍紐方形璽,滿漢文書。慈安又稱東太后,鈕祜祿氏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西右江道穆揚阿之女。初入侍文宗藩邸。成豐二年十月,立為皇后。後成豐皇長子載淳嗣位,慈安與西太后慈禧並尊,為母后皇太后。同治元年,上徽號為慈安皇太后。光緒七年卒,葬清東陵定陵東普祥峪之定東陵,入太廟。宣統元年加謚,為「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后」。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青玉同治十一年上「慈禧端佑皇太后」徽冊
清·同治
長22.7厘米,寬9.8厘米
青玉質徽冊,滿漢文兩面刻,共十片。封面刻二龍戲珠,為同治十一年所制用物。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青金石紐銅質「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
清·同治
高11厘米,方3.5厘米
青金石紐銅質方形璽,漢文篆書。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慈禧太后是清代后妃中留有墨跡最多的一位。此寶常鈐於其御筆書畫之上。青金石又稱天青石,是一種不透明或半透明的准寶石。青金石色又是藏傳佛教中藥師佛的身色,古人認為它可以保佑人平安健康。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檀香木交龍紐「數點梅花天地心」
清·同治
高13.9厘米,方19厘米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檀香木交龍紐方形筆,漢文篆書。
該印文出自宋代翁森《四時讀書樂》詩之末句,即「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青玉交龍紐「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
清·光緒
高9.5厘米,方12.8厘米
青玉交龍組方形璽,漢文篆書。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慈禧的特權反映在各個方面,印章更不例外。清代皇帝均有「御筆之寶」,慈禧的「慈禧皇太后御筆之寶鈐於她御筆的書畫上。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銀鍍金光緒二十一年封「珣貴妃」冊
清·光緒
長22厘米,寬10厘米
銀鍍金冊,滿漢文,共十頁。「珣貴妃」,即庄和皇貴妃阿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大學士賽尚阿女。作為同治帝妃嬪之一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銅鍍金龍紐「瑜皇貴妃之寶
清·宣統
高11.6厘米,方12.8厘米
銅鍍金龍紐方形璽,滿漢文。
瑜皇貴妃,又稱敬懿皇貴妃,赫舍里氏,滿洲鑲藍旗人,知府崇齡之女。據說,她是同治帝四位皇貴妃中最為漂亮的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聰明機敏,精通文墨,琴棋書畫,無所不能。但直到同治十三年,她才晉陞為瑜妃。光緒二十年,晉封為瑜貴妃。光緒三十四年,光緒皇帝死後四天,宣統皇帝尊封她為瑜皇貴妃。1913年,遜帝溥儀尊封她為敬懿皇貴妃。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檀香木交龍紐「隆裕皇太后之寶」
清·宣統
高8厘米,方9.5厘米
檀香木交龍組方形璽,漢文篆書。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故宮現藏隆裕皇太后印二十餘方,只有二印二冊為玉質,其餘均為木質。隆裕皇太后印在紫禁城外東路景福官一區的十三塊匾額上有鈐用。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銅質獅紐「端康皇貴妃御筆之寶」
民國
高11.4厘米,方15.5厘米
銅質獅紐方形璽,漢文篆書。
端康皇貴妃即光緒帝瑾妃,她於光緒十四年被封為瑾嬪。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光緒二十年正月,慈禧太后當年六十大壽,命晉封為瑾妃;十月,因「習尚浮華」為由,與其妹珍妃同降為貴人。次年十一月復冊封為瑾妃。
光緒二十六年七月,八國聯軍進逼北京,隨慈禧太后、光緒帝西逃。宣統帝繼位後,晉封為皇考瑾貴妃。民國二年,得端康皇貴妃稱號。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銀鍍金蹲龍紐「端康皇貴妃之寶」
民國
高11.5厘米,長12.7厘米,寬13.1厘米
銀鍍金蹲龍紐長方璽,滿漢文。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此印有絹質印樣,印面用紅筆勾勒有滿漢文「端康皇貴妃之寶」字樣。其製作出來的寶璽與印樣基本一致。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銅鍍金「宣統」五年上「榮惠皇貴妃」徵冊
民國
長22.5厘米,寬10.2厘米
銅鍍金徽冊,共十片。

清代后妃印璽——到了清末隆裕太后的印璽多為木質

宣統帝退位後仍居宮中,享有優待條件,保留皇帝尊號,以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行文用印,直到1924年被迫出宮。此冊尊封「榮惠」二字,以示殊榮,亦為溥儀行使小朝廷權力之實物證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