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發現古大湖和古人類活動遺迹!在中國沙漠中

發現古大湖和古人類活動遺迹!在中國沙漠中

發現古大湖和古人類活動遺迹!在中國沙漠中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巴丹吉林沙漠中的湖泊

浙江大學教授楊小平團隊,在中國東部的渾善達克沙地,發現了大規模古水文遺迹的地質證據,並認為該沙地西部約8萬年前可能存在一個跨越中蒙兩國邊境的古大湖,其總面積約為我國青海湖面積的3至4倍。

「今日茫茫大漠、飽經風塵肆虐;昔年碧波蕩漾、勝似江南水鄉。」楊小平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對比說。

過去兩年里,楊小平帶領團隊多次深入「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沙漠,對該沙漠腹地沉積地層進行了系統採樣分析,希望從地質記錄中破解「沙漠天書」,了解沙漠環境變遷。

發現古大湖和古人類活動遺迹!在中國沙漠中

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殘留的古河道沉積

該團隊還利用地貌學和地球化學等手段,對中國北方多個沙漠、沙地的沙漠沙來源進行探討,系統梳理了各個沙漠形成的地表過程和物質基礎。

為了突破自然沉積剖面露頭時間尺度短的限制,蘭州大學李再軍博士牽頭的研究組在2017年首次對準格爾盆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及南部邊緣進行了長序列的沙漠鑽探,累計採集岩芯超過500米,為人們透視沙丘下的奧秘提供了窗口。

發現古大湖和古人類活動遺迹!在中國沙漠中

項目組在野外自行打鑽

除了自然記錄之外,沙漠中還保存著眾多散落的古文明遺址、遺迹。蘭州大學教授安成邦負責的課題組從環境考古學、地質學角度,對我國北方沙漠及其毗鄰地區眾多散落的人類活動遺址、遺迹進行了系統考察研究,發現前人尚未記錄的遺址,並對已有記錄的地點提出更明確的認識。

「我們發現毛烏素沙漠用火、陶器、鐵片等人類活動遺迹。」安成邦在報告會上介紹,團隊還首次發現了烽燧,綜合推測毛烏素沙漠的人類活動以軍事相關占絕大多數。該團隊還考察了騰格里沙漠邊緣的金昌三角城沙井文化遺址。

該遺址被認為起源於我國西周時代,此次研究發現其人類活動延續了很長時間,在秦漢時期和南北朝時期也曾有過修復。不過安成邦表示,出於保護需要,此次新發現的許多人類活動遺址不會公開精確坐標。

發現古大湖和古人類活動遺迹!在中國沙漠中

塔克拉瑪干沙漠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中心教授張曉虹牽頭的沙漠文獻記錄整理團隊則挖掘沙漠地區水系、交通、聚落等變遷的古文獻、外文文獻、民族語言文獻記錄,並佐以實地勘察,形成我國首個沙漠文獻記錄綜合資料庫。

新疆大學副教授張峰負責的課題組基於最新遙感影像開展的現代沙漠風沙地貌類型及風沙物質組成調查也在有序開展。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除了科學數據開放共享以外,還設計了超過5000張針對沙漠地層、人類活動遺址、沙丘形態、沙漠景觀的野外照片資料庫。這一資料庫建成並對公眾開放後,將有助於民眾了解我國沙漠全貌,探索沙漠世界。

發現古大湖和古人類活動遺迹!在中國沙漠中

項目組對庫布奇沙漠一古城遺址考察後合影留念

背景:

中國沙漠變遷的地質記錄及人類活動遺址調查專項中期進展學術研討會6月2日在京召開。會議總結了兩年來研究人員深入我國西部八大沙漠和東部四大沙地,在沙漠變遷的沉積地層、沙漠物源、古水文遺迹、沙丘形態變化、沙漠文明遺址等方面的實地考察和研究成果。

此次會議由項目專家組組長陳發虎院士主持,傅伯傑、楊文采、葉大年、鄭度等院士、專家及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台中心副主任李加洪在聽取各課題彙報之後,對項目的進一步開展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專家一致認為我國乾旱區面積廣大,該項目的執行對我國乾旱區科學研究、生態保護意義重大。

中國沙漠變遷的地質記錄及人類活動遺址調查於2017年獲批立項,此沙漠綜合考察項目由浙江大學領銜,分為四個課題組展開調查研究,來自9家高校和研究單位的40餘位骨幹科研人員和40多位青年學生參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為世界首次提供!微創胃癌治療的「中國模式」
腎病就是「腎虛」?腎臟「喜歡」什麼食物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