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會不會用「鍋氣」,往往決定著一道菜的好壞

會不會用「鍋氣」,往往決定著一道菜的好壞

在中餐中,常能聽到廚師口中說到「鍋氣」一詞,令人好奇。其實,鍋氣大致表示一種狀態,即溫度夠高的時候快速翻炒,菜肴的水分和醬汁迅速蒸發產生的氣流。在廚師口中,鍋氣沒有標準定義,對待鍋氣,每個廚師都有自己的理解。粵菜對鍋氣尤為看重。

菜沒焦,但有焦香味

鍋氣又叫鑊(音或)氣,誕生於後廚。中餐講究色、香、味。一道菜爆炒後端上桌,會有種「火燎」的香氣,就是鍋氣。從化學角度說,鍋氣是指油脂、醬汁、食物的水分經過鐵鍋高溫而蒸發出氣體,在半圓弧的環境中,經過氣壓形成氣流,食物在炒制時吸收附帶出來。鍋的厚度越厚,熱力越大,深弧度越大,產生的氣流則越大越快,鍋氣就越香。

有實驗表明,食材在超過200℃的高溫中,表面的水分沸騰蒸發,油脂氧化,當食材含水量在10%-15%時會引起美拉德反應和焦化反應,這些反應能在食材表面留下一層淡淡的焦物和焦香,但事實上食物並不會變焦。

鍋氣油而不膩

香是鍋氣的直觀體現之一,而干、熱、快,是鍋氣產生的三大要素。廚師為快速產生鍋氣通常愛多下油,而「干」意味著小炒菜上桌,盤子底部不能汪著汁或油,汁或油都要緊緊包裹在食材外部,吃起來不會膩。

熱是說溫度,熱油下鍋,大火爆炒。一道鍋氣十足的菜肴,上桌時要「熱氣騰騰」,入口時要可以明顯感到有些燙口。快是說翻炒動作要嫻熟,烹炒時間要短。火力足夠的前提下,「快」能使食材短時間變熟,外部微焦,同時裡面能鎖住汁水。否則食材受熱不均,容易糊,而且會老得快。

杏鮑菇是製作小炒常用的原料,成菜外干香、內鮮嫩,所以在處理杏鮑菇時,一般會先加入鮮湯煨至入味,再採用高油溫、短時間浸炸的方法處理,這樣杏鮑菇吸收進去的鮮湯就不會流失,吃起來外酥里嫩。

刀工不好沒鍋氣

由於需要將食材快速炒熟,所以對廚師刀工也很有考驗,食材切得大小、長短、厚薄均勻一致,紋理暢順,才能同時炒熟,而且還符合美觀、香口又易熟的需要。食材常用的形狀有塊、粒、丁、絲、片、球等,刀法不同,對鍋氣產生的影響也不同。

文/羽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家庭報 的精彩文章:

研究指出,與平時相比這種情況時吃東西更易胖

TAG:中國家庭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