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當知道孩子偷東西時,家長的處理方式,決定他還會不會偷

當知道孩子偷東西時,家長的處理方式,決定他還會不會偷

文|文兒

幾個月前的一天,我在家休息,突然聽到鄰居家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還有鄰居大聲責罵孩子的聲音。在我的記憶里,鄰居家的人性格都很好,也從來沒有打罵過孩子。可是,這一次事情好像很嚴重,好像他家孩子似乎犯了難以原諒的錯。幾天後,我就試探性地問鄰居,那天是怎麼回事?鄰居倒也不藏著掖著,他說他家七歲的老大偷拿家裡錢了,他一氣之下就動手打了孩子,讓孩子記住疼,以後再也不敢偷錢了。

不少家長都都像鄰居一樣,有過家裡孩子偷拿東西的經歷,只要碰到這樣的事情,家長都控制不住地會擔心,擔心孩子偷東西是學壞了的徵兆,為了把不好的苗頭扼殺在搖籃里,所以多數家長採取的方式很強硬,就是動手打孩子。這種方式雖然簡單,但是並不一定是最好的。當知道孩子偷東西時,家長的處理方式,決定他還會不會偷,家長心裡要清楚。

當家長知道孩子偷東西的時候,首先要問清楚他為什麼要偷

孩子的每一種行為的背後,都有可能暗藏他的某種心理,所以家長要先弄清楚原因,再有針對性地教育,這比用簡單粗暴的方式,更能解決孩子都東西的問題,還不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因為,有時候孩子偷東西都是由於一時的興趣或者新奇。這種情況下,家長就把他當成壞孩子一樣對待,就會傷害到孩子。又或者,孩子偷拿東西,只是因為他不知道何為偷,家長要告訴他這種行為是不好的,下次不能再做了。只有了解孩子偷東西背後的真正原因,才能防止他下次再偷。

其次,要給孩子補救的機會

不管孩子是因為太想要一件東西,還是不知道他的行為是偷。家長都要通過一些方法告訴孩子,他做錯了,而且必須要受到懲罰。而懲罰的手段,重在讓孩子知道,他做錯事情了,就必須要做一些事情補救。當他下次再想犯錯的時候,就知道考慮一下犯錯的代價,他能不能承受,這對孩子有更好的教育意義。比如,我就在一個新聞里看到過,一個孩子偷拿家裡的錢買玩具,他媽媽就讓他撿垃圾,把偷拿偷用的錢掙回來。這位媽媽對孩子的教育非常有意義。估計對孩子來說,也很難忘,教訓也夠深刻。

最後,家長要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

很多孩子出現偷拿東西的行為,都是因為家長從來沒有培養過孩子的物權意識。這讓孩子產生一種錯覺,就是他喜歡的東西就是他的,拿過來也沒關係。所以,建議家長在孩子能聽懂道理的時候,就要培養他的物權意識,讓他知道有些東西不是他的,他就不能碰,否則會面臨什麼樣的懲罰。這樣做孩子才有可能再也不偷東西了。

----------------------

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性格發展、家庭教育、雙商開發,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

除了原創漫畫文章,我們還會定期給您奉上實用教育小貼士,讓你和孩子的關係更融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屁孩兒 的精彩文章:

「老大傻老二精」,晚出生的智商更高?真相虐老大
老人苦口婆心勸告:嫁人別嫁「三無」男,原因太現實

TAG:小屁孩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