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法國燈光設計大師的夜間照明世界

法國燈光設計大師的夜間照明世界

在當今社會,夜晚生活已經成為人類不可分離的一部分。當城市意象、大型建築、基礎設施、居住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照明設計也應該去回應這些改變,將更好的生活體驗帶入夜晚。照明,是安全、穩定的象徵,是情緒的催化劑,是空間的新的展現形式,亦是人類挑戰黑夜的戰利品,璀璨的城市景觀,生活晝夜更替的無盡延續。

今天,我們將從巴黎聖母院的燈光設計師Roger Narboni的作品中。探討歷史與未來、城市與自然等幾個維度下,照明設計在建築中的運用。

「Transformation from urbanlighting … to active urbanlight could open the way to rediscovery of the dark」

Roger Narboni

Roger Narboni(羅傑.納博尼)是法國著名燈光設計師,創建了CONCEPTO照明設計事務所。在他三十多年的實踐中,實現了上百個燈光規劃設計和大型景觀、城市、建築照明設計項目。在法國,Roger多次參與了巴黎城市照明總體規劃、巴黎聖母院等歷史建築、多個大型公建的照明規劃設計。在中國,Roger團隊的京杭大運河、都江堰、杜甫草堂照明設計早已建成落地。Roger先生是油畫專業出身,併兼修了電氣設計,對於燈光設計的意境、光彩運用頗為老道,在技術上又充滿了前沿性的眼光。

1

照明設計元素

在過去,照明設計或許指的是室內的燈光或者室外的路燈等照明,但現在,夜間照明設計涉及到人們夜生活的氛圍烘托、室外空間的夜晚展現、標誌性的強調、自然區的保護等等,其範圍越來越廣且越來越細分。所以,夜景的照明策略不單單只是照明設計師的任務,現在的夜景設計的大規模性,需要從更宏觀的角度去規劃夜景。還需要景觀設計師、規劃師一起通力合作,共同設計創造宜人的夜晚生活。

並且,以前的燈光產品比較少,而現在的燈光產品、新設備、新技術被應用到照明設計中,使得更多新的靈感和創意得以實現,而同時,規範化的指導、限制也逐漸增多,更需要設計師增大視野,整體規劃。

1.1公共空間和基礎設施

夜景照明設計是創造夜間照明氛圍、舒適夜間環境的方式。對於公共空間來說,夜間照明能夠讓更多人走到室外,去社交、互動、探索新事物,並因而刺激經濟、文化的發展。所以在基礎設施照明上,因地制宜地展現空間,可以促進更多活動的發生,且提升行人的晚間步行體驗。

City of Nantes,CONCEPTO

比如,在街區的設計中需要注意垂直燈桿的使用,過多之後擠壓行人空間,過少又會增加不安全感,減少人們前往的主動性與體驗感。所以針對特定的項目是需要考慮周邊環境的影響以及照明對於環境的反饋意義。

狹長如海岸線,就需要有節奏感的定製燈桿,這樣可以更好地結合地形創造更好地空間體驗,另外,材質、燈桿尺寸也需要與景觀方案匹配。同樣,對於道路來說,燈桿設計需要白天不影響人們對於街區的使用,晚上不影響周邊居民休息,並且還能夠提供行走路徑的暗示與部分節點的擴大照明。

Sables d』Olonne Waterfront, France

而對於廣場來說,明亮的空間能夠吸引更多人前往,與水景、建築立面打光等配合,可以創造更加有趣、適宜的城市空間。點綴性光源與面狀光源相互配合,打造出更加具有活力的夜晚景象。

再如橋樑,往往十公里外就需要能看到夜景效果,所以更應該強調橋樑的體量感。在這個設計里,Roger先生加入了能展現立面材質與紋理的定製燈具,量身打造出具有肌理感的夜晚景象。同時這種做法也能增加橋樑與河岸的對比度。

要達到這樣的效果,細部構造設置就需要更加精細。打光角度調節、光照強度、光源顏色等等都需要綜合考慮。

另外,對於公共建築來說,不能忽視業主的訴求。比如法國的加倫河(GARONNE)岸景觀項目,業主對於夜景效果是帶著政治訴求的:使得兩岸的整體規劃聯繫起來,體現城市的整體性。所以發光線條就需要更加符號化,融入政治符號與元素。政府項目里,與業主緊密交流是照明設計成功的關鍵之一。

加倫河夜景, 法國圖盧茲

公共建築還有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公共使用的安全性。人流量越大的地方、交通接駁意義最重要的地方,都需要加大光照強度,這樣能為行人帶來更多的安全的功能性需求

1.2 建築立面照明

可能由於Roger先生具有油畫專業背景,在現代建築立面的光照上,傾向於使用「溶色」。通過不同色彩進行融合,調和出新的顏色。建築立面的色彩表現了建築的性格。Roger在博物館設計上,就常以冷色為主色調,暖色色鑲邊般的介入,將部分空間調和出更醒目的建築色彩。彷彿神秘空間里的一抹移動的溫暖,典雅不失靈動。

Saint-Cloud Park, the national Museum of ceramic

而在更加現代的商業或辦公建築上,本身建築立面具有一定的韻律,所以打光順應立面節奏,並加以漸變的元素,使得建築更加生動立體,稜角也更加分明。

德夏大樓,盧森堡

在這類建築里,暖色就應該是主色調。而在諸如大型體育場、展覽館等等,炫彩就可以表現建築活潑、充滿接納性的性格。

建築立面也是公共空間的一種表達形式。公共建築晚上可以成為公共空間的幕布和背景,使得公共空間接受更多的漫反射,不至於眩光,又能提供足夠的光照。

在老街區,燈光是一種復興手段,鼓勵人們出來社交、活動、購物、鍛煉。而這種對比,能使得新建築在夜晚也能產生吸引力。

在另一個案例里,將學生的作品用光照投射出來,體現了互動性。燈光本身是以人為本的設計對象,如果能展現人們的心理與性格,也能更具親和力。

1.3 歷史建築

歷史紀念性建築與現代建築則有所不同。Roger先生曾經參與了巴黎聖母院等多個歷史建築的燈光照明,在Roger先生看來,歷史紀念性建築是具有挑戰性的,因為需要尊重古建築就需要和古建築師不斷合作去隱藏管線、預埋管線、燈具安裝,避免在白天與古建築外形產生衝突。這些打光的位置、空間關係、隱蔽性都需要考慮。

現在巴黎聖母院不幸遭到大火侵襲,Roger先生補充道,目前巴黎設計界有「保護建築原有形態」和「使用全新材料進行對比」這兩種聲音。但如果自己有幸參與重新設計巴黎聖母院的燈光,將更傾向於以全新的技術與創意去重做

巴黎聖母院

在國外教堂的打光上,Roger先生強調這是對於古建築的重新探索,一方面要還原雕塑、建築立面層次、建築構築物的美感,另一方面夜晚也是一場通往神秘國度的再次冒險。強調重要場景、創造新的場景(如公園的星空式處理)、對比烘托建築元素(如蘭斯大教堂里,燈光強度不影響藍色花窗的美感,反而襯托出天窗的蔚藍色魅力)

蘭斯大教堂

在歷史建築處理上,這種對比的手法屢見不鮮。實際上,燈光的強調作用可以使得歷史建築與現代建築之間有著全新的對話。這些燈光照明通過色彩的微差變化產生不同的層次,同時又能讓歷史建築生長於城市,又獨特於城市。

西方古建築本身多用石材,所以燈光往往具有增強其體量感的作用。但對於中國古代的歷史建築,則更需強調自然的氛圍,重在寫意。所以Roger先生在中國的古建築設計里,往往注重木材的烘托與周邊環境交相輝映,色彩飽和度較低,並帶有國畫的顏色選擇。

成都杜甫草堂

1.4 自然與「暗區」

生物多樣性是Roger先生關注的一個重點。生物對於光是有感知的,而不同的顏色光譜會對不同動物產生不同影響。比如有些動物害怕紅光、有些討厭綠光。所以在照明設計時需要對動物棲息地進行考察,並判斷什麼樣的光色最為合適,對當地動植物多樣性影響最少,正確的光色光源可以有效地保護當地生物。另一方面,光對於植物有襯托作用,了解不同的植物色彩周期對於照明設計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提到自然,還必須要提及一個概念「暗區」。有了陰影,光明才能更耀眼。實際上在照明設計里不僅僅要設計燈光照明,還要設計「暗區」。暗區是光生動表現的承載,也是選擇性過濾的重要方式。所以成熟的照明設計師,不但要學會做亮,也要學會做暗,對於黑暗保持應有的尊重。

在風景區暗區又具體表現為對自然景觀的保護,避免人們夜晚的進入。平面上,暗區能限定人們行走流線與觀賞焦點,對於重點表達區域可以起到提煉的作用,對於雜亂無章的風景又能進一步規劃整理。這種生態策略,既可以做亮的公園表現出舒適的夜景環境。也可以讓做暗的位置提供詩意的背景,並保護暗區環境。針對不同節點、時間段,照明控制手法也不同,有些地方燈光極簡,即是隱喻不建議夜晚遊玩的建議。

成都錦城綠道照明規劃

在具體節點上,暗區又能如同猶抱琵琶半遮面,讓風景充滿意境美,意蘊無窮。同時,就如同素描打上陰影,水彩加上重色一般,讓畫面更具立體感和生動性。

SèVRE RIVER NIGHTSCAPE NIORT, FRANCE,1989

2

重點案例分析

2.1 京杭大運河

Roger先生對於中國文化非常欣賞,並對於國畫里的寫意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對於意境的烘托與描繪,在他中國的多個項目里都有所體現。

以京杭大運河為例,一年的工期,用照明設計盡情地展現了地形地貌表現,以及運河兩岸植被分布的豐富性。另一方面,此項目也旨在展現經濟活力與城市發展。利用「水墨丹青」的設計理念,意境式的勾勒了京杭大運河兩岸的夜晚景象。自然環境的冷色與建築的暖色交相輝映。

在這個過程中,團隊與居民、政府進行了充分的交流,了解不同需求,也為項目落成進行了鋪墊。這樣的夜景不僅需要打動人心,也需要和白天風貌交相輝映,更需要設計師對全天候景觀的整體把握。其實,很多亮度、顏色、色系都需要現場測試與實驗,才能保證最後的完美效果,並足以與項目本身特點相契合。

對於不同的歷史古迹形態,採用不同的照明手段,點狀光與線型光結合,創造出更適宜與表現建築風貌的燈光效果。

2.2 都江堰水利工程

在都江堰的項目里,Roger先生首先感嘆於水利工程的驚艷,他認為帶來震撼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靈感。都江堰水系五到六公里,體量很大,山川、古建如長軸畫卷徐徐展開。而都江堰兩岸的夜晚繁華景象,充滿生氣與活力的巴蜀夜生活,也讓照明設計充滿了現實意義。

首先,無眩光是非常重要的。Roger先生採用了打亮堤岸的做法,表現水流湍急,讓大家注意力集中在美景而非燈具。同時,在色彩的選擇上,Roger研究了道教色系,希望用這暈染的墨綠色去反映道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色系與建築有所對比但並不突兀。

而量身定製的燈具,展現了古代水文圖,也是文化元素的延續。可以看到,相比自然環境的照明裡色彩大膽的滲透與靈動的展現,在建築照明上,更多是不打擾建築自身的美感與色彩,更多是用襯托和強調的方式讓大家看到更加精彩的建築本身。

2.3 杭州錢塘江流域夜景規劃

另一個著名案例是杭州錢塘江流域夜景規劃。錢塘江流經五個城市,不同流域有著不同的自然地貌與城市風光。其存在連貫性、和諧度,也有著差異性和特殊性。所以對於整片流域的調研,無人區還是城鎮分布,兩岸類型還是業態調配,體現人文山川還是面向未來,這些都需要進行深入探討。另外,城市密度分析,光污染分析,暗區規劃,生態區與自然保護規劃,也將納入設計之中。

所以,在這個設計里,Roger先生採用了富春山居圖的意象,以國畫的方式展現城市內涵,從文化歷史中挖掘色彩聯繫。

照明設計有遠有近,有大有小,有新有舊。比如遠處山脊線的處理,江河交匯處的處理,新城段的處理,都需要展現了不同的景觀風貌。

大到整體規劃,小到燈光場景,不同尺度的設計,是以人為本精神的具體體現。

遠山沉黛,秋水一泓,漁火綴津,密林忽晚。富春山居徐徐展開,在月入涼水之時,晚風輕撫之刻,紅塵往事娓娓道來,如此愜意而已。

3

新技術

3.1 節能技術

節能是照明設計未來發展需要著重考慮的。在巴黎成為舉世聞名的不夜城之時,付出的代價是每天要消耗152 GWh 的電量。大力發展節能燈具可以大量節省電量消耗,這也是未來照明設計所強調的。比如現如今的LED照明項目已經採用了小於1000瓦的用電量,可以大大節省消耗。巴黎20年來一直著力於減少能耗,預計將在2020年降低30%。

另一個節能措施是Full-night scape 全夜景觀的考慮,即將夜晚分為不同時間段來進行照明調節,讓睡眠時間段的照明採用更加節省電量的方式進行,而傍晚生活部分又提供充足的照明保障。所以未來的城市可能創造更多的「暗區」,讓人們更多的注重於星空的美景而非人工光源。

3.2 大數據

剛剛提及了節能,實際上大數據是未來照明規劃及節能策略的重要依據。夜間活動分析、使用者、使用時間、使用方式的數據分析能夠得到更加客觀具體的設計指導,也就能更好地與夜景進行匹配。在城市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新區崛起而舊城衰落,有些過去照明多的地區逐漸沒人過去,有些地區則照明遠遠不夠。這就需要大數據去定點分析,確定光照強度和範圍。

比如,在巴黎新一輪的規劃中研究數據發現,更多的公共活動區域集中在公共設施和當代建築,而部分古建築夜晚不再是人們的目的地。比如,那些集中在居民區的學校某種意義上成為新的夜晚活動中心,小孩子在傍晚特別喜歡圍繞學校進行玩耍,所以學校的夜晚照明就需要加強了,成為小鎮新的公共中心。這種分析只是大數據分析宏觀規劃的其中一個小例子,但足以說明大數據作為規劃手段的前沿性與重要意義

大數據在照明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幫助設計師進行精細規劃,綜合判斷光照強度、需要光的位置以及使用者需求,這樣可以更完善的滿足當地照明功能,又能節省更多的電量使用。

3.3 共享燈籠與自發光

另一個有意思的設計是Roger在大學規劃里採用的共享燈籠。在大學規劃里,光就是移動的地圖。公共交通、學校接駁都需要光提供足夠的安全保護。而可移動的共享燈籠一方面利用太陽能在夜晚自發光,另一方面也是滿足節能的同時幫助學生通過黑暗路徑。

並且,燈籠在公共區域能夠創造聚會氛圍,鼓勵交流、探索與互動。另一些燈光構築物也能改變顏色、密度、光照強度,具有互動性。

除了共享燈籠,自發光的措施還有熒光材料的石徑,可以通過白天太陽能充能,晚上自發光,從而節省電量。但這種做法還不是特別成功,目前照度還不能達標,需要繼續嘗試。但一旦成功,將大規模減少電量使用,並能夠創造更加宜人的自動照明設施。

3.4 VR/AR虛擬照明

VR/AR照明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到夜間生活探索來。在許多不需要重點打光的位置,可以通過虛擬照明的方式,讓人們參與到探索夜景的過程中來。無論是虛擬現實還是增強現實的手段,都可以讓人們在夜間享受不同風景,感受不同心境。

對於許多景點來說,VR照明可以讓人們夜間也有探索的動力,這也是滿足節能需求的同時,採取更定製化和可變性的公共服務。換一種說法,未來可能建築不需要大規模照明了,而是人們配以VR眼鏡進行自定義照明

另一種方式是如同全息投影一般的開展,讓燈光代替現實體量。這種做法有點像攻殼機動隊的賽博朋克城市。燈光不再僅僅是建築表面的點綴,而化作實體一般,真實可觸。城市也不再是建築的圍合,而是數據光的幕布,空間和城市空隙得以延展與補充。

3.5 互動照明

互動性一直是建築師一個興趣點。建築本身是固體般的存在,許多建築師一直致力於讓建築成為人與實體溝通的橋樑。而光就是一個很好的出發點。可變性或適應性光照,是建築、景觀、規劃里切入人們日常生活的突破口。當有人的時候開啟,沒人的時候光照減淡,在達到節能的同時可以提供更多有趣的互動機會。

同時,公共空間照明的互動性引入可以承擔不同活動,並觸發更多有趣的行為。建築或景觀本身是限定人們行為、烘托情緒的催化劑,藉助光環境,可以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

後記

許多設計師總是希望書寫恢弘的城市樂章,但往往那些小的細節才是真正影響人們生活的力量。對於那些致力於創造美好生活、建立更好社會環境的設計師來說,其實真正的幸福莫過於自己設計的建築或城市被人們欣然接受、愉快使用。

Roger先生說過,「對於燈光照明師來說,人們願意晚上出來玩耍休息就是對夜景項目最好的回報。」 的確,讓人們樂於出來享受夜晚生活,熱鬧著,交往著,休憩著,散漫著,感受生活的點滴,探索夜間的魅力,大概就是照明設計的初心了吧。

來源:建築手杖C

編輯:楊志釗

監審:李 傑

監製:丁雲高

中國照明網媒體中心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厚度自然 的精彩文章:

6億!華體科技再簽巨額智慧路燈項目
防藍光到底有沒有必要?五分鐘教你合理防藍光

TAG:厚度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