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王路:不閑不忙

王路:不閑不忙

《心經》說: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這當然非常高深,因為太高深,在生活中,總不知道該怎麼入手實踐。聞思如果和實踐打成兩橛,除了增加慢心,也難有真正的好處。

最近常想,生活應該不閑不忙。有時候忙起來,坐在桌前一天,除了吃飯,要連續寫上八九個小時,雖然充實,身體卻不能不疲憊。忙完,大腦已經有點發燙了。頸椎、眼睛,都不太舒服。

那些事是不是要趕著做完呢?對我來說也不是。早兩天晚兩天,都沒太大關係。只是有時候想做一件事情,總忍不住要早點完成。

這也是毛病。

這裡面,有微細的貪著心。甚至,並不微細,是比較粗的貪著,是應當遣除的。不過,那些時候,總會放縱自己,覺得事情多少有點價值和意義,甚至視為「精進」。這也是放逸。

如果對心不能控制,在需要停下來的時候,停不下來,就一定有問題。如果認不清問題,又去縱容自己,就是放逸。放逸的表現形式有種種不同,放逸是相同的。

《大智度論》說:「摩訶衍中,見有身、口、意所作,是為罪。…… 小乘人畏三惡道故,以十不善業為罪;大乘人以一切能生著心取相法,與三解脫門相違者,名為罪。」

如果不能控制內心,在任何事情上起了貪著,都是罪過。哪怕你覺得是好的事情。貪慾總是在不經意間滋生。孟子說,生於憂患,如果總是謹慎戒懼,貪慾是沒有滋生的土壤的。陰暗潮濕的地方,細菌容易滋生,對什麼事情起了歡喜,在歡喜中,貪著就滋生起來,等到它不能被滿足的時候,再去控制,就很難了。

有時候閑下來,覺得無所事事。翻開一本書,看不了幾頁,就昏昏欲睡。怎麼辦呢?這時候,極容易去做一些忙起來時並不會去做的消遣。——這就是輪迴。

這些消遣,總會在帶來短暫的愉悅後,又將我們拋進更大的無聊和乏味中,或帶來是求之不得的痛苦。

我以前常在閑下來的時候,去玩遊戲,玩起來容易上癮,就流入另一种放逸。這時候就想,假如事先不那麼急迫地把喜歡的事情做完,慢慢地,一點一點弄,該吃飯就吃飯,該散步就散步,這樣,也不會閑時太閑,忙時太忙,就可以把做事情的喜悅和精力的貫注,鋪展在更長的時間裡。它極大的好處,還不是令喜悅更綿長,而是杜絕或減少徒勞無益的造作。

算起來,很多事情,都是因為閑下來,覺得沒什麼事情做,要找點事情填充時間才做,做了,就平添不少麻煩。以前,因為閑著沒事而去買股票,買了股票,一有空就想點開大盤看看,碰到財經消息、長文,也都非讀不可。過後再看,對自己沒有什麼幫助,還浪費了不少時間。

越來越覺得,人的精力很有限。沒有可能對很多東西了解,更不要說熟悉、精通。如果在一件事情上決心投入精力,不管有意無意,都會牽涉到後續很多事情,佔據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佛經上說,修行的前方便是「閑居靜處」,「息諸緣務」,一個大忙人,是不太可能調伏內心的。

假如人生的喜悅、快樂,能夠平鋪在一輩子當中,應該是很好的事情吧。在平常的生活里,日出日落間,都有淡然適中的喜悅。同樣,一生的痛苦,也平鋪到一輩子里,每一個剎那,都能夠感受無常遷流的逼迫,又因為它不是那麼劇烈突兀,也更容易面對。在每一個剎那都察覺到苦,就能少些造作,減少未來的苦。在每一個剎感到安隱,也由此生起感恩、知足的心。

大起大落的情緒,大喜大悲的遭際,世俗常覺得不錯,如果從調伏自心上看,是不太可取的。希望嘗遍酸甜苦辣,只是口頭上的說法吧。酸甜自然願意嘗,苦和辣,卻沒有人喜歡。生活的苦辣,要比酸甜多上好多;而對酸甜的追求,也是苦辣的成因。對此,總不該太昏昧。

其實,閑下來的時候,是最容易在稟賦上找到充分發揮的機緣的,也是最容易在一技之長上有更大的突破,從而做出一些不易之事的。但有個前提,就是要主動面對困難。平時解決不了的困難,等到閑下來,一般人就不去面對了,心想:正好可以歇歇嘛。

暇滿人身,就是這樣的閑暇。在曠劫輪迴里,修行的機緣少之又少。必然曾經無數次在三惡道里想:未來得到人身時,定要好好修行,不要蹉跎。等真的得到人身,又想放鬆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路 的精彩文章:

王路:《金剛經》八道題

TAG: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