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淺談晉、唐、宋在書法結體上的不同表現,宋人之意影響深遠

淺談晉、唐、宋在書法結體上的不同表現,宋人之意影響深遠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來聊聊晉、唐、宋書法結體上的不同表現。

在唐代以楷書為代表的結體規律,大而言之是以「勻整」為主,這是在總結、歸納晉人基礎上的必然結果。因此,初學書法往往從唐入手,正是利用了它有法可依的優勢。顏真卿說的「預想字形布置,令其平穩」,實在是唐人對結體規律有了理性認識的表示。至於他說「或意外生體,令有異勢」,實在是唐代書法家在結體變化上體現高度技巧的地方,也是理性上的更高認識。晉人結構變化純是一片天趣,宋人結體多是著力「意造」。

我們知道。一位正襟危坐或肅立不動的人,是難見其真性情的。稱為藝術的書法,行草的感染力更強一些,道理也同於此。晉人書法所以富有韻致,就在於他們率性、不造作,宗白華先生評說他們:

「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義和個性主義」,「以虛靈的胸襟、玄學的意味體會自然」。

的確,晉人風神瀟洒,不滯於物,這優美的自由心靈找到一種最適宜於表現他自己的藝術,這就是書法中的行草。行草純系一片神機,無法而有法,全在於下筆時點畫自如,一點一拂皆有情趣,從頭至尾,一氣呵成,如天馬行空,遊行自在。正如一向豁達的人,伸手邁足無不洒脫自如,不像唐代楷書講法。所以,簡單說來,晉人之韻,全在洒脫,點畫的自如,於是,「意外生體,令有異勢」,也就是既自然、又必然的事了。

那麼,宋人之意如何解說呢?書法經歷了晉人的自由階段、唐人的法度階段,宋人要另翻新意是很難了。一方面,藝術風格的多樣化是古今所同好的事,另一方面,宋人的確在心裡存了一個「翻新」的想法,蘇東坡所吟的「我書意造本無法」,就是這個時代的宣言。因此,不願再受唐人法度的束縛,但又回復不到晉人那種真正洒脫自如的境界,於是,以己意造書,確是一條創作的新路。我們縱觀歷史,蘇、黃、米、蔡不同程度受到顏真卿的影響,顏真卿變法的實踐與學書的理論,無不對宋人作出了示範性的啟發。是否可以這樣說,蘇東坡「我書意造本無法」的含意,強調了自我立法。於是,「宋人用意」的歷史現象就形成了。馮班論宋人書用了一個「用」字,是很有意思的,似乎窺破了宋人這個心思。

宋人之「用意」,主要精力在結體上。他們的筆法與唐人比、與二王父子比,顯得簡單多了。尤其是蘇東坡與黃山谷,書法史上稱其為「新派」,正是強化了各自的結體特點:蘇字上松下緊,字形作較規範的平行四邊形;黃字中宮收緊,四周點畫作輻射狀。書法史上稱為「舊派」的米芾,雖有較濃的二王氣息,但更注重「貫氣」在結體、行氣、布局上的作用,化二王內斂之氣為外張之意,因此,他在點畫的疏、密、虛、實變化中,強化、顯示了二王不少的結體規律。至於蔡襄,比較接近唐人,用意不甚明顯。所以,以蘇、黃、米三家為宋人的典型代表,特別蘇字的「天趣」,黃字的「風韻」、米字的「氣古」都是「用意」的結果。

晉、唐、宋三個時代的書法,體現在結體上的意趣是如此的不同,概括說來,晉人是不經意之意,唐人是經意於普遍規律的探求,宋人是經意之意。宋人這條創作路子至今有強大的生命力,任何成功的藝術創作,「主觀——意」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單憑普遍規律的掌握是搞不出有個性的作品來的。

宋人用意的創作方法?其實也有意無意地萌發了後代的碑學。二王流風到清代已成強弩之末,孫過庭所昭示的,書法「古質而今妍」,到那時要來一個「以古質來創新」。帖學點畫的精巧,尤重用鋒的變化,很好地完成了「今妍」的任務。

但是,正如一部機器一樣,越是精巧的部件,其組合的要求也愈求嚴密。因此,清代書家把注意力轉向重氣質樸厚的篆、隸、南北朝碑,清代書法家又獲得了用武之地,碑學的大興也就是必然之事了。伊秉綬在講述隸書創作時,就說到:「方正、奇肆、恣縱、更易、減省、虛實、肥瘦、毫端變幻,出乎腕下,應和凝神造意,莫可忘拙。」

「拙」,正是他追求的風格,也是與帖字求「妍」相反的美,體現了「清人尚質」的精神。而這個「拙」字,必須在「凝神造意」的基礎上,運用「方正、奇肆、恣縱、更易、減省,虛實、肥瘦」等處理手段來取得。這些處理方法中就包含了結體求變的要求。

宋代蘇東坡的「意造」、清代伊秉綬的「造意」,都強調了「意」,而且都拋出了一個「造」字,當然不是「矯揉造作」的「造」,而是「塑造」和「創造」的意思。漢字造形的美醜,全靠點畫的「塑造」,書家風格的迥異,則全賴結體的「創造」了。當然,必須以自然、和諧的意趣組成。這仍是現代書法創作的重要方法。

如果對書法學習和欣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維知書法」,維知每天給您帶來書法知識和名家書法欣賞。歡迎大家一起探討書法知識,三人行必有我師,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高書法藝術水準。願與廣大書法愛好者一起弘揚中華傳統書法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維知書法 的精彩文章:

文徵明《行書七言詩卷》,在香港拍賣會以八千多萬港幣成功易主

TAG:維知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