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淮海戰役中,國軍七大兵團司令官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

淮海戰役中,國軍七大兵團司令官都是誰,後來結局如何?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略決戰,在這場決定雙方前途命運的大戰之中,國軍方面先後投入了七個兵團,兵力總人數將近八十餘萬人。可是,雖然兵力人數以及武器裝備上佔有優勢,但國軍內部卻是一盤散沙、各懷鬼胎,最終在我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的聯合攻擊之下,落得個慘敗的下場。那麼,當時國軍七大兵團司令官都是誰呢?他們後來的結局如何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第二兵團司令官是邱清泉,他是浙江溫州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二期,曾在德國陸軍大學留學。對於邱清泉的評價,有人說他是才華橫溢的軍中秀才,有人說他是囂張跋扈的一員悍將,不管怎麼說,邱清泉在抗日戰爭期間立下了不少戰功,是一位抗日愛國將領。不過,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邱清泉卻甘當蔣介石打內戰的馬前卒,先後擔任過第五軍副軍長、軍長,第二兵團司令官。在淮海戰役第三階段戰事之中,第二兵團在陳官莊被殲滅,邱清泉則死在了戰場之上,當時47歲。

第六兵團司令官是李延年,他是山東廣饒人,畢業於黃牌軍校第一期,資歷比較高,與同樣來自山東的,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的李仙洲、李玉堂二人,合稱為「山東三李」,在抗日戰爭中也立過不少戰功。在解放戰爭時期,李延年先後擔任國軍第九綏靖區司令官、第六兵團司令官等職務,不過由於李延年第六兵團所駐紮的蚌埠,遠離淮海戰役的中心戰場,所以最後得以逃脫。1974年,李延年在台灣病逝,當時70歲。

第七兵團司令官是黃百韜,他是廣東梅縣人,是國軍將領中著名的雜牌將領,早期在各支軍閥勢力中任職,直到被蔣介石收編,才慢慢在顧祝同的栽培之下出人頭地。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黃百韜先後擔任整編第二十五師師長、第二十五軍軍長、第七兵團司令官,在華東戰場和中原戰場屢屢與我軍交手。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戰事之中,第七兵團在碾庄被殲滅,黃百韜則死在了戰場之上,當時48歲。

第八兵團司令官是劉汝明,他是河北獻縣人,早年一直在馮玉祥的西北軍系統中任職,中原軍閥大戰之後,被蔣介石收編,後來參加了抗日戰爭,也算是一位抗日愛國將領。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劉汝明作為雜牌並不受蔣介石的信任,被任命為國軍第四綏靖區司令官。在淮海戰役期間,劉汝明奉命率部南下蚌埠,部隊被編為了第八兵團,他則出任兵團司令官。劉汝明和李延年一樣,由於所處的蚌埠遠離中心戰場,最後得以逃脫。1975年,劉汝明在台灣病逝,當時80歲。

第十二兵團司令官是黃維,他是江西貴溪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在國軍系統中有一定的資歷。不過,由於黃維其人做事講原則,不夠靈活,所以有點不合群,受到了不少排擠。在解放戰爭時期,黃維最初脫離軍隊,從事軍事教學工作,在淮海戰役爆發之前才被任命為第十二兵團司令官。在淮海戰役第二階段戰事之中,第十二兵團在雙堆集被殲滅,黃維則淪為了戰俘。1989年,黃維在北京病逝,當時85歲。

第十三兵團司令官是李彌,他是雲南盈江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在抗日戰爭中有良好表現,是一位抗日愛國將領。到了解放戰爭時期,李彌開始充當蔣介石打內戰的馬前卒,先後擔任過第八軍軍長、第十三兵團司令官。在淮海戰役中,第十三兵團在陳官莊被殲滅,李彌則偽裝潛逃,後來在西南地區率部負隅頑抗,直至敗逃台灣。1973年,李彌在台灣病逝,當時71歲。

第十六兵團司令官是孫元良,他是四川成都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有一定的關係和後台,他的叔叔孫震是川軍頭目之一。在戰場作戰之時,孫元良雖然也有一定的戰功,但臨陣逃跑的毛病令人不恥,有「逃跑將軍」的惡名。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孫元良的叔叔孫震被罷免了軍權,具有川軍和黃埔雙重背景的孫元良接過軍權,被任命為第十六兵團司令官。在淮海戰役中國,第十六兵團在陳官莊被殲滅,孫元良則偽裝逃脫。2007年,孫元良在台灣病逝,當時103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姑娘講歷史 的精彩文章:

抗戰時期,八路軍唯一增設的一個主力團,團長是開國上將
抗戰時期,129師除了四個團,還有一個教導團,團長是誰?

TAG:丁姑娘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