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聽力障礙兒童社交場景加工特點

聽力障礙兒童社交場景加工特點

漳州衛生職業學院龍細連、閩南師範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陳順森、天津師範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院白學軍在《中國特殊教育》2019年第3期發表《聽力障礙兒童社交場景加工特點研究》一文提出,聽力障礙兒童社交場景加工具有一定的特點。研究者選取7—12歲的有語言(指口頭語言)障礙和聽力損傷嚴重的聽力障礙兒童、普通兒童各13名,讓其觀看20張兩人面對面交談的社交場景和20張自然風景圖片,採用眼動追蹤技術,採集他們觀看社交場景圖片的視覺指標。結果發現:與普通兒童一樣,聽力障礙兒童對社交場景中人物的注視時間顯著長於對背景的注視時間;對面孔、肢體的覺察時間、注視點數均不存在顯著的組間差異,但對面孔的注視時間,聽力障礙兒童顯著長於普通兒童,對肢體的注視時間顯著短於普通兒童;對社交場景中重要社交信息區(眼睛、嘴巴、手)的注視時間分配不存在顯著差異。(李孔文 輯)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06日第6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英語課堂的「現代」與「傳統」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