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難忘童年的

難忘童年的

難忘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快樂無比的童年。田間地頭,捉蜜蜂、撲蝴蝶,甚至捕蛇;水塘河邊,釣龍蝦、抓黃鱔;屋前屋後,翻糖紙、扔鐵餅……一切能玩的、一切能想得到的,我和小夥伴們都嘗試過。其實,孩子對童年要求不多,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玩得來的同伴,還有不干預的父母。(江蘇省靖江市城北小學 鞠鋒)

童年的玩具幾乎都不需花錢。毛毽、沙包是媽媽縫製的,笛子是稗子葉或抽掉樹莖的空樹枝製成的……我最大的「玩具」是村南揚水站那些用來抽水的大鋼管,還有大隊草料場一米多高的土圍牆。我曾在管子里爬進退出,或踩在光溜溜的管子上,張著兩隻胳膊小心翼翼一搖一晃地走過;也曾和夥伴們在寬約一尺的土牆上奔跑如飛,追逐嬉戲,一旦站不穩,就趕快就近找個草料堆跳下去。(河北省張家口市第十六中學 曹秀芳)

童年最難忘的是放牛,我們把牛趕到山上,割夠供牛兒回家吃的草後,就在附近找樹上的野蜂蜜、掏鳥蛋,采野花,找野菜、野果、菌子。傍晚時分,用山裡的藤繩把拾的柴、割的草梱好放在牛背上,坐在牛背上唱著自編的歌滿載而歸。回到家裡,插幾朵野花在竹筒里,給貧困如洗的家增添一絲生機,拿出山上採的野菜做晚飯。勞作一天的父母回家,總能吃到香噴噴的飯菜及野果、野蜂蜜。(雲南省臨滄市雲縣幸福完小 魯天娥)

上世紀70年代的精神生活是匱乏的,村裡晚上的免費露天電影就成了精神大餐。一聽說要放電影,我們便過節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晚飯後早早等待,還會如饑似渴地跑遍方圓數公里的鄰村去看。(浙江省嵊州市蛟鎮中學 周國梁)

童年的冬天冷得讓人無處躲藏,難以忘懷我們自製的「暖寶」。用烏黑色、特黏手的「貓屎泥」在青石板上反覆揉,揉軟搓熟,然後做成球、缽的形狀,在太陽底下曬到六成干時,用手沾水在其表面反覆打磨,直到光滑圓潤時,再放到灶洞里燒硬,就成了我們冬天取暖的寶貝。(湖北省棗陽市新市鎮肖庄小學 趙俊濤)

6月天驕陽似火。媽媽從村裡打豬草、拉鴨菜回來,又累又熱,氣喘吁吁,癱坐在地板上。我靈機一動,來到風車前,讓媽媽坐在風扇口,用一根繩子系在把手上面。我先轉動風扇的把手,然後站在媽媽身後拉繩子。風扇里殘留的細糠隨著扇葉轉動撲面而來,我和媽媽都睜不開眼。但媽媽豎起大拇指笑著說:「兒子,你真聰明。」我今天想起來心裡還樂滋滋的。(安徽省廬江縣長崗中學 孫功道)

老家的竹園藏著童年的好多樂趣與記憶。搭竹橋、盪鞦韆是女生的閒情逸緻,跳竹竿較有挑戰性,手握竹竿,雙臂伸直,身體弓形,膝蓋彎曲,腳趾抓竿,「嗖」的一下,從入口處的第一根竹竿跳到第二根,依次沿著竹園一圈跳完,比速度比勇猛。更為挑戰的是「盪自己」:選擇最大的竹子,爬到頂部掰彎竹身,懸空自己,沿著竹竿做圓周運動,慢慢加速,以身體與地面平行時為最優,喝彩聲、吶喊聲響徹雲霄。(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磨市鎮救師口小學 蘇妮)

「換糖嘍!廢牙膏皮舊塑料紙換糖換針換頭花嘍!」在物資匱乏的鄉村,這是最美妙的聲音。只要一聽到糖擔子進村的聲音,一群赤腳的孩子便按捺不住,猴兒一般從各家各戶溜出來,嘰嘰喳喳地簇擁在黑瘦而精幹的糖擔藝人身旁,用牙膏皮舊拖鞋等換自己心儀的物品,滿心歡喜地捧回家去。(江蘇省泰州市泰興市珊瑚初級中學 郭雲)

每到暑假,院子里的幾棵槐樹上就長滿了花蕾,我們稱其為「槐米」。父親總是天剛蒙蒙亮就上樹用鐮刀往下鉤槐米,姥姥、媽媽和我便在樹下撿槐樹枝,然後用手把槐米一粒一粒捋下來,放在簸籮里、席子上,追著太陽曬……夕陽西下時,槐米干松飄香,全家老小的臉上都露出收穫的喜悅。槐米情,情緣童年,終生難忘。(山西省侯馬市建工路學校 許金鳳)

最讓我難忘的是玩老鷹抓小雞遊戲,小雞被抓住就要背老鷹走幾米路或被老鷹彈兩下腦袋……若老鷹在指定時間抓不到小雞,也要接受同樣懲罰。個子較大的我往往當老鷹,專門抓個子較小、反應較慢的小夥伴,有時把小夥伴的短褲或裙子揪下來,露出半個小屁股,我便用小手迅速拍幾下。有小夥伴對我說:「不要耍流氓。」「啥叫耍流氓呀?」「就是不能拍別人的屁股。」於是,我知道了耍流氓就是用手拍別人屁股。(天津市薊州區下營中學 張國東)

上世紀70年代初的童年充滿了「餓」的感覺,於是,打「野食」成為童年最美好的記憶:春天挖剛露出地面的苦竹筍芽烤了吃、大嚼映山紅的花朵,夏天摘野李、采楊梅,秋天尋八月瓜、挖鴨腳板,冬天尋野莓、打雞爪子等野菜……生在大山,長在大山,山裡的「野食」餵養著我飢餓的童年。(湖南省學校文化建設促進會 熊振鴻)

1982年的六一節,外公給我做了滑輪車,媽媽給我做了裙子。滑輪車是一塊方木板裝了4個鋼質滑輪,一個橫柄的方向盤。裙子是粉紅色的紗裙,有白色的襯裡。我騎著滑輪車從鋪著小石子的土坡上衝下來時,耳邊伴隨著滑輪聲、小夥伴快樂的喊叫聲和呼呼的風聲,感覺好爽。可玩了不到半天,就看見我的粉色紗裙後擺磨得稀爛,還沾滿泥土。我當時哭得很傷心,彷彿天空都是灰暗的。30多年後再回頭看,那個六一兒童節其實非常明亮。(貴陽市家庭教育指導中心 田芳)

童年時經常玩的活動之一是捉迷藏。小夥伴們相邀在村口的大路上,以石頭剪刀布的方式分組,隱藏的那組躲藏在高大、厚實的柴草堆里,或藏到房梁、大樹上甚至豬圈、牛棚里,絞盡腦汁不讓對方輕而易舉地找到。在這個鬥智斗勇的過程中,時間過得飛快,快樂如影隨形。(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梅橋鎮振興小學 賈為崢)

在我這個「70後」的記憶里,童年是貧窮而快樂的。大雨如注時,我們手拉手在雨中笑著奔跑著,雷聲夾雜著閃電,我們彼此提醒著:「不要待在大樹底下!」「快跑,跑回家!」「這陣雨挺大的,比河裡洗澡還過癮!」30多年後的今天,這些本應該在雨中消散的話,依然在耳邊迴響。(山東省龍口市鏡心學校 徐彩香)

小學四年級時,我有一次在語文課上偷看小人書《西遊記》被老師當場沒收,課間老師很生氣地問我為什麼上課偷看小人書,我低著頭小聲回答:「同桌只同意上課時借給我看小人書,下課時他自己要看。」老師沉默一會兒,讓我每天放學後去他那裡借一本小人書,晚上模仿著把課文內容改寫一下,第二天在課堂上表演。」從此,我成了「小老師」,將課文內容形象生動地描繪出來,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中國青少年研究會會員 童家松)

上世紀90年代,我所在的鄉村小學還沒有電鈴,上下課需要老師手動打鈴。鈴呈鐘形,黑黢黢的,掛在花壇邊的柿子樹上,鈴下吐出小錘,錘上系著麻繩。風勁的時候,鈴也會不情願地「噹噹當」響幾聲。如今校園塌敗,當年打鈴的老師也蒼顏白髮,唯獨那「噹噹當」的鈴聲總在記憶深處清脆地響起。(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陵二中 張強)

讀小學二年級時,同學們的書包里都有一兩把泥手槍。課間,教室就成了「戰場」,我們激烈交戰,把教室里打得塵土飛揚,一片狼藉。班主任一怒之下統統繳械銷毀。「下次,誰再敢帶泥手槍進教室就統統槍斃!」話音剛落,角落裡就傳來一句「槍都被您銷毀了,還拿什麼槍斃呀!」同學們哄堂大笑,班主任也只好一笑了之。(湖北省棗陽市新市鎮中心學校 張洪波)

童年最愛捉迷藏,有時玩得顧不上吃飯。有一次我攀爬到樹上藏在樹葉中,小夥伴絞盡腦汁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我在樹上不小心笑出聲來,小夥伴用力搖晃樹榦,差點兒把我從樹上摔下來,嚇得我哇哇大哭。今天我仍對捉迷藏情有獨鍾,既考驗智力又充滿樂趣,更喚起友誼的回憶。(河北省武安市第六中學 秦延濤)

每年小麥灌漿的時節,輪溝里的水是我們的最愛。穿上新買的塑料涼鞋,和小夥伴們三五成群來到輪溝前打水仗。撩起水花潑向對方,對方頭一扭,胳膊一擋,彎腰撩起水花還擊。夏日裡的涼意舒服了全身,「咯咯咯」的笑聲飄向天空。小小輪溝里的水澆灌著地里的小麥,承載著我們童年的歡笑。(山東省肥城市老城街道百尺小學 洪艷)

生在沂蒙山區小山村,村東的集體瓜地是我們日夜惦記的地方。桑葚才熟杏又黃,鮮桃甜瓜又登場時,幾個夥伴經過「戰」前研究,決定採取聲東擊西、水路偷襲的辦法來解饞。夏日午後,直奔瓜地,摘瓜放入早就紮緊褲腿的「褲子口袋」里,迅速撤離,游回南岸。尋一蔭濃處,三口兩口吃下肚,唇齒留香多日,甚至今天咂吧咂吧嘴還有當時的味道。(山東省蒙陰縣第一實驗小學 邱言貴)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06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青春勵志電影《當我們海闊天空》即將上映
創業夢想在這裡生根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