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印光大師說凈土 37

印光大師說凈土 37

第三章 凈土修持方法

六、勉行人努力

176、念佛不分聖凡。「聖」指三乘,即聲聞,緣覺,菩薩;「凡」指六道,即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只是天人因為快樂的緣故,不能念佛的占多數;三惡道因為痛苦的緣故,不能念佛的更多;阿修羅因為瞋心的緣故,也不能念佛;只有人最易念佛,可是富貴的人被富貴所迷,聰明的人被聰明所迷,愚痴的人被愚痴所迷,芸芸眾生,能念佛的,有多少呢?既然知道了這個道理,就應當勇猛修持,不要導致自己今後陷入想要念佛又不能念佛的地步。勇猛精進地念佛,才不會辜負此生此遇了!

177、雲南張拙仙次女出嫁時,女婿家送雙鵝做奠雁禮,他就將此雙鵝放生於華亭山雲棲寺,現已三年了。這兩隻鵝每當早晨和晚上,廟裡人上殿做課誦時,就站在殿外伸長脖子看佛。今年四月,雄鵝先亡,大家沒有介意。後來雌鵝幾天不食,它去看佛,寺里維那開示它,讓它求往生,不可戀世。然後為它念佛數十聲,鵝繞三圈,兩翅一拍即死。張拙仙因此作《雙白鵝往生記》。真是奇異啊!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都能作佛,鵝尚且如此,而我們人反而不如鳥嗎?

178、古人說:「死生的事情太大了,可以不悲嘆嗎?」我個人認為僅僅悲嘆究竟有什麼利益呢?必須知道生死是大事,信願念佛。既然知道死是可悲的,就應當在未死之前,修此法,則死不但不可悲,而且大可幸了。為什麼呢?因為凈業成熟,依靠佛的慈力,徑直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從此能夠永離眾苦,只享受快樂,漸次進修,直至成佛而後已。

第四章 論生死事大

一、警人命無常

導讀

佛陀常說,人命就在呼吸之間。一氣不來,一命嗚呼。因此,印光大師提出修行人要時刻記得一個死字。大丈夫生於世間,事事無不預先為之計劃。只有生死一事,反而大多置之不理。一直等到報終命盡,則隨業受報。人命無常,但是人死了以後並非就什麼也沒有了,人死了,再投胎,僅僅是形體改變了,所以人不要怕死。可人又要怕死,因為人死了,下世有可能投胎三惡道,現在就要精進修行,以求臨終往生。

179、光陰迅速,時序更遷。剎那剎那,一念都不停息。這大概是造物主出廣長舌,普為你我一切眾生,說人命無常,榮華不久,急尋歸路,免受沉淪的無上妙法啊!

180、生死大事,必須提前準備。如果等到臨終才修,恐怕被業力所牽引而沉淪惡道。

181、古語說:「聰明不能戰勝業力,富貴亦不能免除輪迴。」生死到來,一無所靠,只有阿彌陀佛,能為依靠。可惜世人知道的很少,知道並且真信實念的更少。

182、求生西方的人,不能怕死。如果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正如孔子所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怎麼可以今日要死,卻不願死?既然貪戀塵境,不能放下,就會因貪成障,凈土的境界就難以出現了,而隨業受生於善惡道中的境界就會出現。境界一旦出現,就會隨業受生到善惡道中去了,往生西方,便成空想。因此凈土行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歲死也好,一切所從前業的安排,不去妄生計較。如果信願真切,則報終命盡時,神識就能夠往生凈土,從此不要受業力的牽引,擺脫了世間一切痛苦。一到西方,就可以在九品蓮花中化生,阿彌陀佛授記成佛了。

183、大丈夫生於世間,事事無不預先為之計劃。只有生死一事,反而大多置之不理。一直等到報終命盡,便隨業受報。不知這一念心識,又向哪一道中受生去了。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三途一報百千劫,復生人天了無期。這樣說來,則了卻生死輪迴的方法,當然不可不急於尋找了。

184、佛法無一人不堪修,也無一人不能修。時刻記住,若不修凈業往生西方,則長劫輪迴,沒有辦法出來啊!以此自憐憐他,自悲悲他,大聲疾呼,使近到家人,遠到世人,同修此道。這種利益與只求自了的人比較,何止有天壤之別啊。

新浪微博:@昌義法師

微信公眾賬號:昌義法師

訂閱即能第一時間獲取最新佛訊,及昌義法師每日法語!

歡迎大家轉發,分享也是一種功德!

恭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九龍山極樂寺 的精彩文章:

印光大師精心撰寫《德育啟蒙》
印光大師說凈土 34

TAG:山西省大同市廣靈縣九龍山極樂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