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給地球降溫!過去的太陽活動是如何導致全球氣溫驟降的?

給地球降溫!過去的太陽活動是如何導致全球氣溫驟降的?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太陽活動極小期已經開始,隨之而來的是全球氣溫短暫性驟降的風險。

太陽活動極小期標誌著太陽活動每11年減少一段時間,此時太陽黑子和太陽耀斑不那麼頻繁。在太陽活動極小期,太陽原本猛烈的表面呈現出一種平靜的、幾乎田園詩般的外觀。但是,太陽活動極小值也會導致太陽向太空和地球釋放的能量更少。當太陽在1650年至1710年之間進入太陽活動極小期時,美國宇航局稱地球陷入了「深度凍結」。

美國航天局表示,1650年至1710年,北半球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驟降,此時太陽進入了一個被稱為蒙德極小期的平靜階段。在此期間,太陽表面很少出現黑子,太陽的整體亮度略有下降。歐洲和北美已經進入了一個比平均氣溫還要低的時期,這個時期被稱為小冰河期。海冰從北極向南移動,荷蘭著名的運河經常結冰,這在今天是罕見的。

太陽每11年左右經歷一個周期,從太陽活動的最大值到太陽活動的最低點。在太陽活動高峰期,太陽黑子和太陽耀斑的強度會激增,導致地球上下溫度升高。在太陽活動極小期,情況正好相反,太陽黑子較少,日冕洞較長。在2014年太陽觀測到大量的太陽黑子後,美國宇航局表示,太陽黑子的最小值將在2019年至2020年之間出現。

天文學家通常把太陽活動極小期與較低的溫度聯繫起來,因為太陽的「自然加熱機制」會減弱。這一機制包括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輻射使地球大氣層上層溫度升高。美國宇航局說,但在太陽活動極小期,這種自然聽力會減弱。地球的上層大氣變冷,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坍塌。

這可能對衛星和太空垃圾產生毀滅性的影響,它們依賴於加熱的大氣層來脫離軌道和清理太空中的雜波。NASA表示,在最低限度內,繞地球運行的物體產生的阻力會下降,「太空垃圾往往會四處遊盪」。

但也有一些太空天氣現象,它們可能在太陽活動極小期增強強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說,這包括越來越多的宇宙射線擊中高層大氣,高能粒子在星系周圍呼嘯而過。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迪安·佩斯內爾說,在太陽活動極小期,太陽磁場減弱,對宇宙射線的屏蔽作用減弱。這可能對宇航員在太空旅行造成更大的威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索未解之魅 的精彩文章:

封存100多年!這是1900年拍攝的第一個「壯觀」的日全食
時速2萬公里!NASA稱:直徑32米的小行星6月4日掠過地球

TAG:探索未解之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