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翼王石達開被凌遲,千刀萬剮卻一聲不吭,可能嗎?不覺得疼嗎?

翼王石達開被凌遲,千刀萬剮卻一聲不吭,可能嗎?不覺得疼嗎?

公元1963年5月,石達開率太平軍近四萬人到達大渡河前。當日,石達開命令部下多備船筏,以備渡河。次日,太平軍開始渡河。不料當晚開始天降大雨,河水暴漲,無法行船,太平軍被困於大渡河前。三日後,清軍抵達對岸,並開始修築防禦工事,後面的追兵也逼了上來,石達開部糧草用盡,陷入絕境。

清軍主帥駱秉章和石達開是四川老鄉,這時候假意表示願意和談,不知道為什麼在這一刻,石達開如此天真,他決心捨命以保全三軍,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石達開甚至帶上了自己五歲的兒子石定忠。然而令石達開沒想到的是,他前腳降清,後腳清軍就背信棄義,所部三千餘人除少數被遣散、收編外,其餘的將士全部遭到屠殺。6月底,石達開在成都公堂受審,被判處凌遲。

凌遲,就是民間所說的千刀萬剮,堪稱中國史上最慘無人道的刑罰,有極為嚴格的執行標準。明朝時期,凌遲要行刑3天時間,受刑人須在被剮3357刀後才能咽氣,這套嚴酷的標準在清朝時被照搬過來,用在了石達開身上。清廷為震懾百姓,特地將行刑地點選在了鬧市街頭,一時間觀者如堵。

1863年6月23日,石達開、曾仕和、黃再忠三人被一同押往刑場,最先被行刑的人是曾仕和,因為忍受不住這種痛苦而大聲呼叫,石達開瞪了他一眼斥責道:「何遂不能忍此須臾?當念我輩得彼,亦正如此可耳!」曾仕和也算夠爺們,聽到石達開的話,立即閉口不言,儘管緊咬牙關、緊皺眉頭,但再無一聲哀嚎。石達開被凌遲時,整個過程一聲不吭,鐵骨錚錚!連行刑的劊子手和監督官員都深感震驚。

當時的四川布政使劉蓉,十分敬佩的讚歎石達開「梟桀堅強之氣溢於顏面,而詞句不卑不亢,不作搖尾乞憐語。臨刑之際,神色怡然,是醜類之最悍者。」周詢的《蜀海叢談》記載:「三人自就綁至刑場,均神氣湛然,無一毫畏縮態。且系以凌遲極刑處死,至死均默默無聲,真奇男子也。」但是也有人提出質疑,受盡酷刑而一聲不吭,根本不可能。

其實凌遲這種刑罰,必須嚴格遵守上司命令,犯人受刑之時,若提前咽氣,對劊子手的懲罰相當嚴重,另外也有損劊子手的聲譽,為此他們會有專業的設施,每割幾刀,便用一種特製的油塗抹犯人傷口,使其不會因失血而死。另外這種藥油除了止血之外,還具有鎮痛效果,不會讓犯人因為過分痛楚而昏厥。石達開有超強的意志和毫不畏死之心,所謂不怕死,又何懼怎麼死?

主席曾這樣評價石達開:太平天國第一英雄,惜天不佑豪傑,英雄依然在。相信死前那一刻,石達開一定是鎮靜坦然的。(參考資料:《中國近代史》、《蜀海叢談》、《清稗類鈔》)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唐朝6歲女孩作詩,父親看後說她是禍水,送去尼姑庵卻弄巧成拙
圓明園獸首里的「龍首」,已經回國,收藏者為何不願獻出?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