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楚辭:中華文化中的燈塔,文人騷客的心靈依託

楚辭:中華文化中的燈塔,文人騷客的心靈依託

文 | 陳昂

楚辭:中華文化中的燈塔,文人騷客的心靈依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屈原》,現代,范曾 ,國畫

馮夷先生回憶聞一多講《楚辭》的情形說:「先生講《楚辭》的時間是在初夏的黃昏,七點鐘。先生自己點著了煙,還問學生『抽不抽?』,一會而吟誦道『痛~飲~酒,熟~讀~離~騷,方得為真~名~士!』然後開講。」

「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離騷》能夠引起世世代代文人的共鳴,其奧妙在於作品深層結構中的原始意象,它生生不息,歷久彌新,在一個又一個時代中映照著一個又一個「屈原」的心靈。後世的文人騷客,幾乎都有一個「不遇」的情結,都面臨著相似的困境。「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於是,在「香草美人」的原型意象感召之下,歷代詩人用心靈之泉成功澆灌出了一片奇幻莫測而又深情幽眇的溫情世界:不論是江淹的「漢臣泣長沙,楚客悲晨陽」,還是張謂的「愁中卜命看周易,病里招魂讀楚辭」;不論是杜甫的「湖南清絕地,萬古一長嗟」,還是李賀的「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不論是曹植的「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還是楊炯的「若有人兮山之阿,紉秋蘭兮歲月多」;不論是李商隱的「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還是辛棄疾的「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不論是陳子昂的「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還是魯迅的「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彷徨」……在歷史長河中那些堅持真理、不容當世的少數派;那些忠而見疑、悻直殺身的殉道者;那些不合時宜、懷才不遇的失意人,都能在屈原的背影中、在代代相傳的種族情感中,獲得情感的撫慰與心靈的守護,在上下求索的漫漫長路上,他們雖然失意,但絕不孤獨。

楚辭是中華文化中的燈塔,它用瑰麗的文辭、奇麗的神話發出難以抵禦的魅力,在中國文化的深處保留了上古神話傳統,凝成了「香草美人」的原型意象,為失意的士人們照耀前路。屈原是困厄不遇士人的守護神,他為士子們築造了一個精神家園,讓他們在獨行中得到撫慰,也使得中國文化包容了個性精神和悲劇品質,成為一種意蘊豐富深厚的文化。

「把你們那疲憊困頓的人,那渴望自由呼吸的擁擠不堪的人都給我,把那些無家可歸、飽經風浪的人都送來,在這金色的大門旁,我要為他們把燈舉起。」

這樣的楚辭,這樣的屈原,不僅卓絕一世,更是輝映萬古,「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你好,小朋友,如今你們長成了什麼模樣?
明帝國全面崩潰的導火索是什麼?神宗幾十年怠政,大明幾近癱瘓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