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她是真正的巾幗英雄,也是唯一被載入正史將相列傳中的女將軍

她是真正的巾幗英雄,也是唯一被載入正史將相列傳中的女將軍

我國古代傳說中有四大巾幗英雄:花木蘭、樊梨花、穆桂英、梁紅玉,她們的名氣雖然很大,但是,由於她們在正史中並無明確的記載,因而她們的故事以傳說為主。

其他的女英雄即使被載入正史,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冼夫人(522-602年),由於她助隋平定嶺南,並率領俚族民眾歸附隋朝,而被後世尊為「巾幗英雄第一人」。但是,冼夫人也只是被載入了《列女傳》,而沒有被列入正史的將相列傳中。

今天,本文要敘述一個真正的巾幗英雄,她雖然沒有傳說中的四大巾幗英雄有名,但是,她所得到的殊榮,卻是那四位遠遠不及的,她就是在歷史上唯一被後朝單獨列傳,載入正史將相列傳的巾幗英雄——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字貞素,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人,自幼膽識過人,擅長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是典型的一位美女兼文武全才,她治兵「馭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所部號白桿兵,為遠近所憚。」(《明史·秦良玉傳》)

秦良玉的丈夫是石柱宣撫使(武職,從四品)馬千乘,馬千乘乃是東漢開國將軍馬援的後人,因祖上有功勛而世襲石柱(今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土司。

清朝的史官在編著《明史》時,並沒有將秦良玉附於其夫之後,而是將其單獨列傳於名將傳記系列之中,如果她沒有特別大的功績,清朝的史官絕不會以此形式記述其生平事迹的。

下面,一起來看看秦良玉都有哪些豐功偉績:

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楊應龍在播州(今貴州遵義市)作亂,秦良玉的丈夫馬千乘率領三千人隨李化龍前往征討,秦良玉率領五百精兵押運糧草,並與副將周國柱扼守鄧坎(今貴州鳳岡縣南)。

楊應龍趁李化龍在軍營中大擺筵席發動襲擊,秦良玉與丈夫率先將其擊敗,後又乘勝追擊,接連攻破金築關等七個營寨。隨後又協助各路官軍大破楊應龍軍,秦良玉為南川路戰功第一,但在楊應龍兵敗身死之後,秦良玉卻不自報軍功。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馬千乘被監軍太監邱乘雲誣告,病逝於雲陽監獄。由於馬千乘為世襲土司,其長子馬詳鱗年幼,故以秦良玉代領亡夫職位。

泰昌元年(1620年),後金大汗努爾哈赤揮師入侵遼東,朝廷詔令秦良玉出兵援助,並賜秦良玉三品官員的服飾。

由此,秦良玉作為一個女性,正式地成為明朝廷記錄在冊的高級軍事指揮官。

秦良玉先派兄長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領幾千兵馬,隨總兵童仲揆渡渾河與後金血戰,哥哥秦邦屏戰死沙場,弟弟秦民屏突圍而出。

秦良玉親率三千士兵直抵山海關,所經過的地方秋毫無犯。明熹宗下詔給秦良玉加二品官員服飾,並封秦良玉為誥命夫人,封秦良玉兒子馬祥麟為指揮使。

渾河一戰,秦良玉所率領的部隊雖然是貴州士兵,但他們浴血奮戰,軍功卓著。

兵部尚書張鶴鳴稱讚說:「渾河血戰,首功數千,實石砫、酉陽二土司功。邦屏既歿,良玉即遣使入都,制冬衣一千五百,分給殘卒,而身督精兵三千抵榆關。上急公家難,下復私門仇,氣甚壯。」(《明史·秦良玉傳》)

天啟元年(1621年)九月,兵部讓秦良玉再回鄉徵兵二千,秦良玉與秦民屏回鄉後,恰逢永寧(今四川敘永縣西南) 宣撫使奢崇明在重慶造反,秦良玉隨即率兵狙擊叛軍。

天啟二年(1622年),奢崇明部包圍成都,四川巡撫朱燮元令秦良玉前去征討。當時蜀地的土司或貪圖叛軍的賄賂,或畏懼叛軍的勢力,都按兵不動,只有秦良玉毅然領命西征。

秦良玉率軍直奔成都,將奢崇明擊敗,解了成都之圍。奢崇明敗走後,秦良玉率領秦民屏等人又收復重慶,並最終使奢崇明兵敗自殺,秦良玉以一己之力徹底平定了奢崇明的四川之亂。

於是,明朝授命秦良玉為都督僉事、充都督同知總兵,並加封為夫人。明朝時的總兵官為戰時之需,雖然沒有品級,但卻有實權,大多以掛五軍都督同知出任地方總兵官,而秦良玉以偏遠地方的土官夫人出任總兵官,也是史上唯一一例。

天啟四年(1624年),秦民屏隨巡撫王三善率軍在陸廣作戰失敗,王三善率先逃走。秦民屏在退兵時,遭到敵軍的襲擊,奮戰而死。

崇禎三年(1630年),皇太極在明朝關寧錦防線難以攻克的情況下,使計穩住遼東經略袁崇煥後,率軍借道蒙古科爾沁部,突入內地,進圍京師。

秦良玉奉詔勤王,並拿出家中的資產充作軍餉。崇禎帝朱由檢特意下詔表揚,並召見秦良玉,還專門賦詩四首以表彰秦良玉的功勞:

崇禎帝御制詩四首

其一

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裡握兵符。

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

其二

蜀錦征袍自翦成,桃花馬上請長纓。

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

其三

露宿風餐誓不辭,飲將鮮血代胭脂。

凱歌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時。

其四

憑將箕帚掃匈奴,一派歡聲動地呼。

試看他年麟閣上,丹青先畫美人圖。

皇太極退兵後,秦良玉又率部還鄉。從崇禎七年(1634年)到崇禎十三年(1640年)這段時間裡,秦良玉還多次擊潰張獻忠作亂的部隊。

本來還有機會徹底解決張獻忠的作亂,秦良玉向四川巡撫邵捷春請戰,願出兩萬士兵作戰,並拿出家產自籌一半的糧餉,請朝廷資助另一半。

怎知邵捷春和前來督戰的「督師輔臣」、兵部尚書楊嗣昌之間鬧矛盾,加上府庫空虛,使秦良玉回天乏術,空嘆息:「邵公不知兵。吾一婦人,受國恩,誼應死,獨恨與邵公同死耳!」

督撫之間互相傾軋,使得有心報國的女將軍空無用武之地,也留給了張獻忠盤踞四川坐大,並蝕空明朝大後方的機會。

崇禎十六年(1643年),張獻忠攻陷武昌,將楚王朱華奎沉入長江後,率兵再次進犯四川。

已經是花甲老婦的秦良玉上呈全四川形勢給巡撫陳士奇,建議派兵守十三個關隘,但陳士奇不用。秦良玉又找巡按劉之勃,劉之勃雖然同意秦良玉的計策,但卻無兵可派。

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率領大軍再次進犯夔州,秦良玉率軍前往救援,但寡不敵眾,被擊敗。

張獻忠攻下成都後,「全蜀盡陷」,秦良玉對部下說:「吾兄弟二人皆死王事,吾以一孱婦蒙國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其敢以余年事逆賊哉!」(《明史·秦良玉傳》)

秦良玉決心已定,召集部眾下令:「有從賊者,族無赦!」並且,秦良玉還專門作了一首檄文,以表決心:

《固守石砫檄文》

為傳檄布告我父老軍士同心禦侮事。慨自獻賊犯蜀,石砫震恐,有議降者,有議遷者。嗚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我高皇帝以布衣提三尺劍,四征不庭,乃定丕基。今皇上神聖英武,獨運廟謨,獻逆雖狡,指顧成擒。我父老軍士,奈何不詳查虛實,妄聽謠諑,滋長寇賊之威,挫餒軍旅之氣耶?本使以一弱女子而蒙甲胄者垂三十年,上感朝廷知遇之恩,涓埃未報;下賴將士推戴之力,思其功名。石砫存與存,石砫亡與亡,此本使之志也!抑亦封疆之責也!

秦良玉分兵守衛石砫境,張獻忠雖然到處招降四川土司,但因前番多次被秦良玉擊敗,他也不敢來秦良玉鎮守的石砫搞事。

崇禎十七年,享國276年的大明王朝滅亡了,雖然是後來借吳三桂放行入關的清兵成為了最後的勝利者,但是,如果沒有張獻忠和李自成在明朝內腹之地起事作亂,搞得已經積弱的明朝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即使是清兵能順利入關,他們也不會有多大的勝算。

兩年後,遠在福建的南明第二位皇帝、隆武帝朱聿鍵派使者專程趕赴石柱,加封秦良玉為太子太保銜,封忠貞侯。

之後,近在西南的南明最後一位皇帝、永曆帝朱由榔加封秦良玉太子太傅,任四川招討使,仍以鎮東將軍督兵平定川中諸賊。

再往後兩年,即清順治五年(1648年),秦良玉壽終而死,享年75歲。

秦良玉雖然沒有名列四大巾幗英雄,也沒有那四位巾幗英雄的名氣大,但是,她真切、威武的征戰事迹,她的愛國氣節,以及她對歷史的影響,要比虛實難辨的巾幗英雄更值得被後人傳頌和紀念。

秦良玉以真正的一代軍事統帥的形象出現在我國的歷史上,可謂是世所罕見。近現代年間,我國諸多名人以各種各樣的形式盛讚這位300多年前的民族女英雄。

郭沫若先生在重慶時,也曾一口氣寫下《詠秦良玉四首》,其中有一首寫道:

石柱擎天一女豪,提兵絕域事征遼。

同名愧殺當時左,只解屠名意氣驕。

南明史研究學家錢海岳(1901-1968年)在其《南明史》初稿中,再一次為秦良玉做傳,稱讚說:「良玉以巾幗效命疆場,古所未有也,跡其忠忱武略,足愧鬚眉已。」

確實,秦良玉作為偏壤邊地的一介女流,以軍功而被明朝餘緒南明封侯,足以羞煞那些在大明朝堂之上籌劃軍國大事的洪承疇、金之俊、吳三桂等投敵變節者之流!

本文參考文獻:《明史》、《明史不忍細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家之韻 的精彩文章:

武松打虎:《水滸傳》中為什麼把老虎叫做「大蟲」?

TAG:史家之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