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老子智慧:和光同塵,不顯山不露水的修道境界

老子智慧:和光同塵,不顯山不露水的修道境界

《道德經》五十六章說:「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這是說,真正知道的人不會夸夸其談,到處誇耀的人反而沒有真正了解道。

《莊子·知北游》講了一個寓言。一個叫做知的修行人,到處尋仙問道。他先遇見了無為謂,問:道是什麼,怎麼修道,怎麼得道?無為謂不知道怎麼回答。

後來又遇見了狂屈,向他詢問同樣的問題,狂屈張口欲言卻忘記了該說什麼。最後找到了黃帝,黃帝大談道是什麼,怎麼修道,怎麼得道。

知非常的高興,說:「世上的人都說無為謂和狂屈是得道高人,我看您才是真正的得道高人呀。」黃帝嚴肅的告訴他:「無為謂不說話,是真正懂得了道;狂屈想說又說不上來,已經接近於道;我倆在此夸夸其談,其實離道太遠了。」

《道德經》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道是真實的存在,是惟一的永恆存在,當你用語言描述它,它立刻就受到了語言的限制。

你再怎麼說,都不是道本身。但人類又不得不藉助語言來討論它。

所以,學道的人要了解,言語之道不是真正的道,它不過是指月之指,渡河之筏,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所以,以言論談道,應該是「得魚而忘荃,得意而忘言」才對。

「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這是什麼意思呢?《莊子·應帝王》說了一個寓言。寓言說,掌管南海的帝王叫做倏,掌管北海的帝王叫做忽,掌管中央的帝王叫做混沌。

倏、忽常到混沌的地盤遊玩,混沌待他們特別友善。倏、忽為了感謝他,決定為他鑿開七竊,一日鑿一竊,七竊成而混沌死矣。混沌在此是得道者的代稱。

道就是混混沌沌,萬物都在裡面混成一片,彼此沒有什麼區分。在此狀態下,混沌過著混蒙無知的生活,當然沒有什麼得得失失的煩惱與憂愁。

但一旦混沌開始追逐耳、目、口、鼻等外在感官享樂,於是心神就與外物相激相盪,反而在追逐慾望中死掉了。

道本來混蒙一片不可說,說出來的道不是本真的那個道。領悟到混混沌沌的那個狀態,也就無話可說了。

因為這個混沌,是包含萬有的「一」,除它之外別無它物,沒有對立物的比較,又怎麼說呢。

但是,我們為什麼很難領悟這個混沌一如的狀態呢?因為我們有耳、目、口、鼻等感官,感官感知的世界是分的世界,分的世界帶來好惡的區別,

人類喜歡好的而排斥惡的,於是產生智巧之心互相爭奪,人心就亂了。「兌、門」即指耳、目、口、鼻等感官。「塞其兌,閉其門……」

這段話是說,關閉慾望的門徑,化解追逐的戾氣,調和對事物的區分,和同光芒與塵垢,這就是混混沌沌的玄妙境界啊。

混沌因追逐慾望而死,也必因消彌慾望而生。「玄同」的意思,大概如此吧。

老子與莊子雖然都談道,但二人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研究老莊的大家王叔岷先生說:老子側重「外王」,莊子側重「內聖」。

這一章,也許老子也是在建議君王,應該混蒙光芒與塵垢、榮與辱、是與非、貴與賤、高與低,明與昧……那麼,治國時就不會對人有區別對待,不會有親疏、貴賤的分別。

所以說:「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

這樣的話,反而會得到天下人的敬仰,「故為天下貴」。「故為天下貴。」這裡的「貴」,也有學者認為是「貞」字,因傳抄過程中形近而誤。「貞」者「正」也,「故為天下貴」實乃「故為天下正」。

意思是:這樣的治國方法,才是正道呀。儒家的觀念是愛有差等。簡單的說,人必先愛家人,再愛同鄉人,再愛同縣人,再愛同省人,再愛天下人……

這樣的倫理符合人性,但放到政治上的話,就是「尊尊親親」的等級差別觀念了。

但老子說,聖人對百姓一視同仁,不會對任何人有親疏貴賤的區分,反而符合平等的現代政治原則。

從修身的角度而言,如果能夠閉塞慾望的感官,挫損自我的鋒芒,化解私心的糾纏,與世界和光同塵,就不會對外物起貪心、妄心,不會因利害而與人或遠或近,或親或疏,

也不會對萬物起或貴或賤的念頭,齊平萬物,隨順自然,反而可以化解執著自我所帶來的煩惱。老子談「和光同塵」,莊子說「外化內不化」,二者旨趣相同。

我內心與道契合,但外在的行為和普通人沒有什麼不一樣。學道人常犯的毛病,就是覺得自己與普通人不一樣,處處表現得特立獨行。這樣的見解和表現,恰恰與道背道而馳。

《莊子·寓言》說到,有一個修道的人叫陽子居,前往南方沛地,正好老子要去西方的秦國遊歷,約好在郊外見面,到了梁地才見到老子。

老子在半路上仰天長嘆說:「當初我以為你可以受教,如今看來你不行。」沛地在今天的江蘇,梁地在今天的河南,約好在沛地郊外見面,卻在梁地才相見。陽子居是晚輩,誤了多少時日呀,非敬師敬老之道。

陽子居沒有說話,到了旅店,侍候老子梳洗乾淨,把鞋脫在門外,跪行向前說:「剛才弟子想請教先生,因在路上,所以不敢冒昧。現在先生有空了,請指出我的過錯。」

老子說:「你態度傲慢,誰願意與你相處呢?真正潔白的人,好像有什麼污垢,德行充足的人,好像總有什麼不足。」

陽子居聽了羞慚變色,說:「弟子受教了。」陽子居剛來旅店時,旅店的客人都來迎接,店老闆親自安排坐席,老闆娘替他拿著毛巾梳子,先坐的人讓出座位,取暖的人讓出火爐。

等他接受了老子的教訓之後,客人們就已經和他無拘無束的爭席而坐了。

所以說,和光同塵,不顯山不露水,才是真修道啊。

(編輯:西銘)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從人道臻達天道,關鍵在於如何看待世間苦樂
波濤中默佑漕舡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