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造車新勢力」亂象橫生 張海亮的「天際」能否撥亂反正?

「造車新勢力」亂象橫生 張海亮的「天際」能否撥亂反正?

原創/江浩

主編/孟笑宇

你想像過車內能擁有五塊大屏,並且像漫威電影里一樣,用手指滑動就能實現屏幕之間的信息傳遞的「飛屏技術」嗎?

你想像過車內的智能語音助手不再是冰冷的機器人,而是和鋼鐵俠的「賈維斯」一樣,充滿感情,甚至擁有獨立的三維渲染形象,能夠在車輛的大屏以及你的手機里跟你互動的AI精靈嗎?

這些都將出現在「天際」的第一輛車——ME7身上。

或許你對「天際」這個低調的「造車新勢力」比較陌生,但你一定記得「電咖」,它就是「天際」的前身。

當年隸屬於「樂視」的「電咖」因為受到FF91的波及,本來還不錯的銷量遭遇了瓶頸。

直到在上汽大眾度過了20多年職業生涯的張海亮博士,與自己的「德系」管理團隊收購「電咖」的股權後,迅速調整企業定位,不再局限於10萬元以下的低端車型,而是往中高端SUV、豪華MPV等高化探索。

於是「ENOVATE天際」誕生了,張海亮成為天際汽車董事長兼CEO。而「電咖」則成為了未來「天際」旗下「商用車」的子品牌。

迎難而上 「天際」加入角逐

其實早在去年,幾乎所有人都在說面臨寒冬的國內車市已經容不下新的「造車新勢力」入場了。

當BBA等德系大廠一邊加快國產化進度,一邊推進新能源車型技術革新。各大「造車新勢力」沒有了PPT演講時的激情,更多的是想著怎麼活下來。

而特斯拉國產更是差點成為壓死「造車新勢力」的最後一根稻草,好在國產版Model 3的定價偏高,才給了大家一個喘息的機會。

面對國內友商乏力,外有「強敵入侵」。張海亮在這時候選擇以一個「全新的身份」去探索更高層面的市場,在外人看來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但張海亮卻知道這一步必須走下去,憑藉多年的從業經驗,嗅覺敏銳的他早就預料到「車市寒冬」的到來是必然的,想要尋求突破就必須做出改變。

在於張海亮溝通的過程中,他如是說「其實早幾年一線城市的汽車銷量已經呈現負增長狀態,全靠二三線城市支撐。現在大市場飽滿,消費心理發生轉變。車市寒冬是必然發生的!」

將「品質」變得更精緻

張海亮看得很透徹,所謂的車市寒冬不是消費者不買車了,而是更多的消費者在觀望。

他們的需求已經不是4個輪子一個方向盤這麼簡單,在5G時代下消費者的需求已經發生了轉變——比如一輛既有「樂趣」又有「品質」的車。

張海亮說了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就是想讓中國自己的品牌能夠站起來,靠著品質跟德系還有其他外資品牌叫板。就好像現在大家選擇手機不再單純考慮蘋果、三星一樣,未來我希望消費者更多是在同一價位區間拿我們去與外資車企比較品質。」

其實在與張海亮見面之前,我做了很多關於天際ME7的功課,我一直以為當天討論的核心會圍繞天際ME7的產品亮點核心——「樂趣」。

但與以往其他「造車新勢力」的高層交流不同,張海亮沒有停止在自家產品上夸夸其談,而是更多談到兩個字「品質」,在他看來「品質」就是帶給用戶「樂趣」的基本保障。

「我們現在國內的新能源產品,不管是傳統車企還是造車新勢力,價格上是有優勢,但最關鍵的品質還是沒上去,說到底就是還不夠精緻!」張海亮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好不誇張的說,有一股「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情緒。

在聊到天際ME7車內的幾塊大屏時,張海亮再次直言「現在很多友商都在學特斯拉,整一塊大屏放在中控就沒了。人家特斯拉是能源公司,不是造車新勢力,一個個跟著人家只學到皮毛不說,還缺乏設計感與創造力。ME7不但要有科技感,還要有美感與設計感」

在張海亮看來,想要讓ME7變得更有「樂趣」的重心需要放在用戶的智能化體驗上,這就離不開智聯繫統。

但張海亮有一個觀點很奇特「要做好這套智聯繫統,程序設計師真的不重要——架構做好了,上哪兒都能找來程序員。最重要的是架構、交互設計和產品經理。」

據他所說,ME7智聯繫統的強大最主要就來自於「架構強大」,而架構對於一輛車來說就如同修房子時「打地基以及整體規劃」。

其次是硬體的強大,ME7搭載了22個探頭,16項自動駕駛的技術——據悉在基礎款都會配置。

張海亮有信心稱「天際」自主研發的這套系統,比目前科大訊飛與阿里合作的車機系統強大4倍。他也有信心ME7能夠帶給消費者更多的「樂趣」。而這些所謂的「樂趣」,歸根結底還是在於「品質」

憑藉「品質」未來敢與「德系」叫板

因為張海亮的管理團隊以及技術團隊大多來自「德系」車企,ME7的設計師也來自「保時捷」。所以話題自然就聊到了大眾的「MEB」平台,以及保時捷的充電技術。

此前整個溝通過程一直給我感覺穩重的張海亮,卻突然來了興緻「MEB平台也沒什麼太值得吹噓的東西,就是一個MQB平台的電動化產物,我很清楚這一點。天際也有自己的iMA架構。」

與傳統的平台不一樣,天際的iMA是聚合了整車、IT、互聯網等技術的智能數字化架構。除了目前即將量產的ME7以外,還有一輛小一點的SUV以及電動轎跑MES都將產自iMA架構。

天際與一線的電池供應商合作,ME7實能夠實現500km的綜合續航,未來還將採用固態電池。除此之外天際還與博世合作——ME7搭載了博世Pilot Assist系統,現階段可實現Level2.5級別的智能駕駛輔助,同時包含16項駕駛輔助功能。

有趣的是當我問道為什麼有信心不依靠國內的BAT互聯網巨頭,選擇自主研發智聯繫統,卻不考慮自主研發「智能輔助駕駛系統」?

張海亮是這樣回答的「我們的時間不多,就算我們有技術在兩年內研發出來這套系統,但沒有長時間的路試,我不會把這樣的一套不成熟產物裝在車上賣給我的用戶。而博世的技術我是了解的,2004年左右我就已經見證過其在這方面的測試成就。這種關乎安全的核心技術,沒有十幾年的試驗我不放心,我要對我的用戶負責」

從張海亮的身上我們能看到造車新勢力需要的「互聯網思維」,畢業於同濟大學的他自身除了博士的身份以外,還是一名高級工程師,加上在「上汽大眾」幾十年的經驗,讓他也有傳統大廠的「穩健與責任感」。

或許國內的汽車市場真的需要這麼一個人,這麼一個品牌站出來扛起大旗,雖然我們不敢斷言張海亮與天際真的能達到「救市」的高度。但至少國內的汽車市場需要注入新鮮的血液,來重新獲得消費者的信任,同時給其他車企樹立信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車聞社 的精彩文章:

這位造車新勢力的鼻祖 7年蓄力只為一次創舉

TAG:車聞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