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三個故事告訴你:祖上積德行善,福蔭後世子孫!

三個故事告訴你:祖上積德行善,福蔭後世子孫!

三個故事告訴你:祖上積德行善,福蔭後世子孫

1

浙江寧波,古稱鄞縣,縣衙有一書辦曰楊自懲,此人宅心仁厚,守法公平。

時任縣令十分嚴肅。一日,一囚犯觸怒縣令,縣令命人將囚犯打得血肉模糊還未消氣。

楊自懲跪在地上幫囚犯求情。

縣官不解,說:這個囚犯做的壞事太多,不由人不怒。

楊自懲叩首報告說:朝廷本身有過失,人民對朝廷喪失信心,人心渙散。那麼百姓犯法,錯在哪裡?錯在沒有人教導。那麼誰負責教導呢?父母官。你是這個地方人民的父母官,百姓的老師,弟子為非作歹,是你沒有把他教導好。他做了這麼多壞事,的確要重判,你應該去憐憫他,怎麼能發怒呢?

縣官聽楊自懲這樣一番言論,覺得十分有理,於是不再發怒。

楊自懲這個人家境貧寒,卻是自由心善。進入衙門之後,對待囚犯特別有憐憫心。有些人送禮托他幫忙,他一無所取,憑良心辦事,不受賄賂。

有時候獄中囚糧缺乏,囚犯只能餓肚子,楊自懲想方設法幫助他們,如僧人化緣一般到富裕心善的人家要來捐助,讓這些囚犯吃飽肚子。

一次,新來幾個囚犯沒飯吃。儘管自己家裡糧食也並不寬裕,楊自懲還是跟夫人商議,將家裡一半的米拿了出來。

此後,楊自懲生二子。兩個兒子官至南北吏部侍郎。什麼是侍郎呢?相當於現在的副部長,十分顯貴。

他的長孫則做到刑部侍郎,次孫為四川廉憲,廉憲為古代官職名,也被成為欽差大臣。

2

明正統年間,福建地區有一個十分有名的盜匪名叫鄧茂七。英宗皇帝用鄞縣的張楷帶兵南征平定叛亂、擒獲鄧茂七,但是毒瘤已深,還有些餘黨。於是朝廷有委派布政司謝都事,布政司相當於現在的省長,都事是布政司下面的官職,派一個姓謝的都事搜殺東路的賊黨。

這個謝都事有點意思,領到任務之後,他並沒有一片撒網,而是想方設法拿到了賊黨的名冊。官兵進城搜查,謝都事就給那些和賊黨沒有關係的人一個小白旗,讓他們把旗子插在門口,如此一來全活萬人,這是功德。

自古以來,凡馳騁沙場做到大將軍的人,一般很難保全後裔。為什麼?殺傷無數,所以後代往往不好。但凡後代好的武將,必定是愛惜人命,絕不妄殺的人。

後來,謝都事之子謝遷高中狀元,做到宰相,孫子謝丕則高中探花。

福建莆田,無人不知林氏。林氏先世祖母好善,常做粉團布施窮人。老太太布施非一日之功,而是長年累月,不曾間斷,必定也是家大業大。

一仙人化為道人見林家布施,於是天天來此索取,別人要一個兩個,他要六七個,並且天天都來,這一要就是三年。

平常人若見這樣的人必定覺得此人貪得無厭,未免心生不悅。可是林老太太卻每日歡歡喜喜將六七粉團交與道人。

三年哪,非常人所能及。道人知道,布施救人發自內心,這是真善。

一日,道人告訴老太太,你家中有一風水寶地,待你百年之後一定要葬於此地,那麼將來你的子孫做官之人,有一升芝麻那麼多。

老太太百年之後,後代依照道人指點將她下葬。果然,她死後的第一代後人就有九人考中進士。以至於在福建莆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叫「無林不開榜」。但逢科考,中舉人、進士的,數林家最多,直到現在,林氏後人依舊賢德倍出。

三個故事,細思耐人尋味。所為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先祖有德,福蔭後人的故事不勝枚舉。誠然,這些代有才人出的家庭必定少不了良好的教育,可是在看得見的東西背後,誰又能否認這不是先祖好善積德的陰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佛慈悲 的精彩文章:

5個小故事,看完什麼都想通了!中老年必看
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是讓他用喜歡的方式長大

TAG:我佛慈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