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歐洲手機操作系統塞班的血與淚:我們是成功的囚徒

歐洲手機操作系統塞班的血與淚:我們是成功的囚徒

編者按:近日,隨著華為鴻蒙操作系統逐漸浮出水面,「操作系統」再一次成為全民議論的熱點。其他國家的操作系統水平究竟如何?中國該學些什麼?騰訊科技從即日發起「操作系統」系列策劃。本文是第四期:《歐洲手機操作系統的血與淚》來源:魔鐵的世界,作者:蔣培宇。

本文首發騰訊科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以下是正文內容:

現在,估計沒有人會懷疑安卓(Android)和iOS在手機操作系統市場的強勢地位。

市場調查公司statcounter發布了截止2019年3月的數據,在智能手機操作系統市場,安卓的份額為75.33%,蘋果iOS的份額為22.4%。也就是說,手機操作系統市場由蘋果和谷歌說了算。

一將功成萬骨枯,每一個成功上位者的背後,不僅僅有雞湯,還有漸漸化為泥土的失敗者的骸骨。

安卓和iOS的背後,則飄搖著歐洲手機操作系統塞班(Symbian)的墳頭草。

帝國的黃昏

今天的很多年輕人對諾基亞這個品牌沒什麼感覺,但在14年前也就是2005年,諾基亞手機堪比今天的蘋果、三星,塞班才是手機操作系統市場的王者。塞班聯盟的成員除諾基亞外,還包括摩托羅拉、索愛、西門子、松下、三星、LG、聯想等,幾乎囊括藍星上所有手機品牌。

2005年是諾基亞的高光時刻,當年它在非洲奈及利亞賣出了第10億部手機,品牌價值位居全球第六,是全球手機界的帶頭大哥。

諾基亞也是芬蘭的驕傲,其董事會主席兼CEO約瑪.奧利拉(Jorma Ollila)同樣在芬蘭享有巨大的聲譽,也就是在2005年,芬蘭在歐盟的議員漢努.塔庫拉建議奧利拉去競選芬蘭總統,認為他一旦參加競選,必將成為芬蘭總統的第一候選人。由此可見,諾基亞在芬蘭國民心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由於在2004年,塞班的大股東Psion(寶意昂)出售了其持有的31.1%的股份,諾基亞佔據了約47.9%的股份,主導了塞班的運營,因此,隨著諾基亞再2005年衝上手機市場巔峰,塞班也迅速壟斷了手機操作系統市場。

但眼前的繁榮不過是帝國的黃昏景象,因為早在4年前,諾基亞就遇上了麻煩:

2001年出現銷售額增長率不足10%的意外情況,盈利也低於預期,資本市場用跌幅達18%的狠摔發出警告信息;

奧利拉兩次啟動的組織架構改革,均不同程度失敗;

新推出的遊戲手機N—Gaga虧損了大約3億歐元,從2001年到2005年期間,諾基亞沒有出過一款王炸級別的手機;

可以說,整個企業是靠著過去成功的慣性在2005年衝上頂峰的,所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不過,眼前迷人的夕陽讓奧利拉等諾基亞高管們錯以為危機已經過去,第二天將迎來嶄新的太陽。

他們不知道的是,在2005年,大西洋彼岸的史蒂夫.喬布斯和拉里.佩奇都同時盯上了智能手機這塊肥肉。

大戰前夜

2005年是個微妙的年份,蘋果和谷歌在這一年都不約而同地想要搶奪諾基亞的地盤。

谷歌的動作要更快一些。

這一年 ,Andy Rubin靠自己的積蓄和朋友的支持,艱難地完成了安卓系統的早期開發。在與一家風投洽談融資時,Andy突然想起谷歌的創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佩奇3年前在斯坦福大學聽過他的一次講座。於是他突發奇想,給佩奇發了一封郵件,問能不能投點兒錢。

結果僅僅幾周後,谷歌直接收購了安卓。因為谷歌知道,隨著硬體功能的不斷強大,手機早晚會變成移動互聯網的入口,而安卓作為手機操作系統,正好可成為谷歌進軍移動互聯網市場的大殺器。

和拉里.佩奇苦心積慮要進入移動互聯網領域不同,喬布斯則是被焦慮逼迫。

2005年的蘋果公司看起來欣欣向榮,iPod的銷量達到了2000萬台,是2004年的4倍,佔到蘋果收入的45%。iPod的暢銷還帶動了Mac系列產品的銷售,蘋果公司的形象也因此變得時髦起來。另外,索尼音樂、環球音樂等全球唱片巨頭已經和蘋果結盟,線上音樂市場成為蘋果的自留地,喬布斯的工作就是坐在那兒數錢。

但喬布斯數著數著就開始感到焦慮,他在擔心有什麼東西會讓眼前順風順水的蘋果陷入困境。想來想去,喬布斯最後得出結論:「能搶我們飯碗的設備是手機。」他的理由是,手機配備攝像頭後,數碼相機的市場就急劇萎縮,同樣,如果手機製造商開始在手機中內置音樂播放器,由於每個人都隨身攜帶手機,「就沒必要買iPod了。」

於是,在2005年,蘋果開始嘗試做手機,和摩托羅拉合作未果後,決定先做平板電腦(iPad),接著是手機(iPhone),同時開發移動操作系統iOS。

很多人以為,2007年iPhone發布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諾基亞都像恐龍一樣,麻木不仁,對變化的市場沒有什麼反應。

實際上,諾基亞早於蘋果看到了手機市場將要變天。諾基亞CEO約瑪.奧利拉就認為,到21世紀初,手機不再僅僅是通信工具,由於攜帶大量應用程序,已經變成計算機,「那種能夠為用戶提供最佳使用體驗的手機將會成為勝者,在這場戰鬥中,操作系統便是一切核心所在。」

三年原地踏步

客觀地說,諾基亞知道在智能手機時代,用戶體驗是市場敲門磚,操作系統是決勝關鍵,為此,公司才在2004年收購塞班股份,成為塞班系統的真正主人。

前路既明,諾基亞該邁開大步往前走了吧?然而,高管們又開始懷疑:塞班能否在軟體領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然後開始在企業內部激烈討論,而且一討論就是三年(2005——2007)討論的結果居然是讓塞班續命。

在諾基亞幾乎原地踏步的這三年里,蘋果完成了iPhone、iPad和iOS的研發;谷歌則進一步完善了安卓系統,成立OHA(開放手持設備聯盟),HTC 加入其中並成為先鋒,並稍晚於蘋果,聯合T-Mobile 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安卓手機 T-Mobile G1(後來 HTC 大名鼎鼎 G 系列的祖宗)。

簡單說,在諾基亞磨磨唧唧的時候,蘋果和谷歌已經準備好了進攻的武器,還分別定好了總攻時間。

2007年6月,搭載iOS系統的iPhone上市,而在一個月前,諾基亞已經上市了搭載塞班系統的新型智能手機N95。在攝像頭上,N95是500萬像素,是iPhone的2.5倍。

奧利拉說:「一場角逐在諾基亞這位行業霸主和蘋果這位挑戰者之間展開了,獲勝者的獎品是全球的智能手機市場。」很多人將賭注押在了諾基亞身上,理由真是沒的說:

諾基亞懂得如何設計、製造和營銷手機;

還是優秀的電信設備商,能保證諾基亞手機的信號超過其它品牌手機;

擁有世界上最優秀的工程師,研發投入也保持高強度;

結果卻讓人目瞪口呆,行業霸主諾基亞輸了個精光,那些堅持持有諾基亞股票的人賠了個底朝天。

如果投資者知道「諾基亞E51郵件」事件內情,估計大部分人會沽空諾基亞,轉身買入蘋果股票。

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諾基亞E51郵件」事件清楚地暗示了諾基亞必敗的結果。

當時iPhone上市不久,芬蘭《赫爾辛基新聞報》記者勞瑞.瑪卡瓦拉感覺到自己有必要給自己國家的偉大企業提個醒,於是他寫了一封郵件,從普通消費者的角度,對比了自己使用的諾基亞E51和iPod touch,認為塞班系統使用複雜、用戶體驗差:更換鈴聲要下探5個層級,每天必用的編輯簡訊功能,需要從編輯簡訊、多媒體簡訊、語音簡訊和郵件中去選擇,遠不如蘋果的產品上手容易,塞班系統「這些複雜的設計讓我抓狂。」

很快,投遞郵件又讓瑪卡瓦拉抓狂:翻遍諾基亞官網,卻找不到軟體設計部門的郵箱。萬般無奈之下,郵件發給了諾基亞新聞中心。

諾基亞新聞中心的反應是「如臨大敵」,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要去解決郵件提到的問題(把問題反饋設計部門),而是要「解決」提出問題的瑪卡瓦拉。

新聞中心接連不斷給瑪卡瓦拉打電話,勸說他不要炒作諾基亞的負面新聞。新聞中心高管還開著豪車,在下屬的前呼後擁之下,來到《赫爾辛基新聞報》編輯部,和瑪卡瓦拉當面交涉。

一番唇槍舌劍、唾沫橫飛的交鋒後,該高管確定瑪卡瓦拉不會對郵件內容進行報道,態度立即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完全贊同郵件中所說的塞班系統的種種反人性設計,在iOS面前,塞班沒什麼競爭力,因為他4歲的女兒接觸到iPhone後,很快就學會了iOS的基本操作。

換句話說,諾基亞內部清楚地知道塞班系統的短板在哪兒。

實際上,在此前的三年大討論(2005年至2007年)中,諾基亞負責操作系統研發的技術人員就認為,塞班系統適合功能機,其一系列胎裡帶來的毛病,根本不適合智能機:

一方面,塞班系統代碼陳舊,很難加上新的核心功能,適應千變萬化的市場形勢;

其次,塞班採用C 語言開發,提高了應用程序開發人員的門檻,不利於軟體生態系統的建設;

總之,技術人員的看法是,放棄塞班,重新開發一套適合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但諾基亞大多數人包括奧利拉等高層都不懂軟體,認為另起爐灶風險太大,還是改良塞班比較保險。就這樣,在前線能聽到炮聲的少數派的意見,被遠離戰場的多數派否決了,手機行業霸主從此掉入「猜到了開頭卻沒猜到結尾」的泥坑中。

成功的囚徒

2009年是諾基亞史上最糟糕的一年。

這一年,諾基亞在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仍有39%,而蘋果僅為17%,銷售收入為570億美元,也比蘋果多出300億美元,但在整個手機行業的利潤佔比,已經從2007年的64%腰斬為32%。相應地,諾基亞的市值僅為蘋果的1/4。

業績大滑坡讓諾基亞從戰略固執(死抱老邁的塞班不放)滑入戰略浮躁:被給予重任的Maemo操作系統推向智能手機市場不足半年,諾基亞就拋棄了它,注意力轉向和英特爾合作開發的MeeGo操作系統;不到1年,諾基亞又拋棄MeeGo系統,在新任CEO史蒂芬.埃洛普的穿針引線下,一心一意投入微軟懷抱,移情Windows Phone。

似乎為表達合作的決心,諾基亞殺掉(徹底停用)了扶不起的塞班系統,向微軟納上投名狀。曾稱霸全球數十年的歐洲手機操作系統就此淡出市場。

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諾基亞並沒有因為這次合作崛起,反而在兩年後成為微軟的囊中之物。2013年2月,諾基亞董事長里斯托應約在巴塞羅那和微軟CEO鮑爾默會面。會面中,鮑爾默明確表示微軟要收購諾基亞。

次時的諾基亞已經無力拒絕,昔日的行業霸主光環褪盡,手中沒有什麼籌碼:如果拒絕微軟收購,2014年合同到期後,微軟可能拒絕合作,沒有操作系統的諾基亞將不得不轉投安卓陣營,從0開始就意味能否活下去都是未知數。

於是,在2013年9月3日,微軟和諾基亞聯合宣布,微軟以71.7億美元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一代手機巨頭就此謝幕,歐洲手機操作系統也成為歷史。

其實,諾基亞本不應該走到這一步:

它有一流的人才,如果2005年在塞班之外另起爐灶,是有可能殺出重圍的,那時iOS連八字都沒一撇,但官僚作風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把提出問題的人解決了;

2009年時,儘管在高端市場被蘋果摁住胖揍,但瘦死駱駝比馬大,仍是行業第一,谷歌還迫切地想拉攏它,加入安卓陣營仍可能繼續當老大,但諾基亞放不下行業霸主的身段,不願在谷歌的屋檐下避雨,相反三星比較務實,棄塞班轉投安卓陣營後,抓住機會逐漸混成了行業老大;

2011年諾基亞如果和英特爾在MeeGo上相濡以沫,同時下注安卓,活下去也不算難。

約瑪.奧利拉在辭任諾基亞董事長後,曾對諾基亞遭遇危機後的表現做過評價:「我們是自身成功的囚徒。」這或許可以解釋,諾基亞為何會一次接一次地錯過機會了。

文中圖片除特別說明外,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即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魔鐵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魔鐵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