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作為政治家,發動改革的張居正,難道沒有培養接班人嗎

作為政治家,發動改革的張居正,難道沒有培養接班人嗎

中國歷史上發生了很多次變革,不過有一些改革帶來的意義是深遠的發展,實施之後整個王朝的命運變得截然不同。例如在秦國還沒有強大的時候,接觸商鞅的變法,讓這個國家變的繁榮昌盛,這才有了一定的基礎幫助秦國統一。

在明朝末年的時候,張居正也發起了自己的變法和措施,帶著明朝復興。在他的改革之下,整個明朝開始走上坡路,在張居正還沒有變法之前其實是奸臣當道,朝廷被他們這些人搞得烏煙瘴氣,政治也是越來越壞,國庫還出現了財政危機。總的來說,在張居正實施改革的時候,明朝在走下坡路。

可是在他當政之後,整個國家就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也算是非常重要的一位改革家。從古至今,一般改革的政治家都會選擇屬於自己的接班人,才能夠在自己死後更好的繼承他的遺志。將王朝繼續帶向正確的道路,不過很多人覺得張居正在改革的時候沒有選接班人,實際上並不是,他選擇了一個非常好的接班人,而且在小的時候就對這個人極其嚴格。

他就是萬曆,可是選擇萬曆皇帝之後,並沒有的到相應的回報,反倒是變得越來越差。張居正死後皇帝馬上對張氏家族進行清理,先是剝削了他的官爵,後來還挖了他的墳墓,後期因為大臣們和民間的議論聲實在是太大了,皇帝才被迫停止自己迫害的行為。要不然之後他對張居正的懲罰,還不知道有多嚴重。

萬曆當皇帝的時候年紀還是比較小,所以都是由李太后當政。不過作為輔政大臣,張居正把萬曆看成自己的孩子,也看成他的接班人,所以在小的時候對他也是極其嚴苛。導致皇帝在小的時候對這位大臣相當害怕,可是這樣的管束並沒有朝好的方向發展,反倒是起到了反作用,讓張居正付出了極其慘痛的代價,在清算的過程當中,無論是皇帝還是太后都沒有阻止。

最主要的是皇帝在這位大臣死了之後,並沒有按部就班的實施改革,反倒是開始荒廢朝政。本身張居正已經在生前將最難的部分完成了,如果繼續發展的話,明朝或許會重新恢復原本的狀態。可是皇帝並沒有這麼做,正是因為萬曆的清算,所以讓明朝徹底走向了滅亡。

首先萬曆皇帝自毀長城,當年還把戚繼光從邊境調去了廣東。這一調配讓邊境虎視眈眈的少數民族有了機會,沒有了明朝戚繼光的管轄。這些邊境的少數民族迅速膨脹,努爾哈赤帶領著自己的部落開始崛起。當時在邊境的各個女真部落,都是因為有他的存在,完成了統一,就這樣建立了當時的後金。

原本戚繼光還有一定的才能可以去對抗當時的努爾哈赤,可是他被調離到了廣東。等到戰事爆發的時候,他從偏遠的廣東調回北方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路途是特別遙遠的。再加上當時明朝末年,發生了很多次饑荒,也有很多特別嚴重的自然災害。

正是因為這些災難的發生,所以讓當時的百姓過得十分困苦,可是朝廷卻不管不顧,還想盡辦法壓榨。就這樣內部矛盾越來越激烈,多個地方開始爆發起義。其中就包括李自成,就這樣明朝的軍隊不僅面對著內部的挑釁,外部也沒有一個好的保障。

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明朝才變得不好。綜合來看,萬曆皇帝在位期間,雖然整個國家向好的方向發展實施了復興,可是這一切功勞全都要算在張居正的身上。和當時的萬曆皇帝沒有任何的關係,如果當年他能夠堅持政策、堅持改革的話,或許明朝的結局會有很大的改善。就算是後期即位的皇帝恢復了張居正的官爵,也無濟於事了。

最重要的並不是名譽的問題,而是他用盡一生所堅持的改革。他知道這樣發展才是對明朝有好處的,可是萬曆卻因為自己的心胸狹隘,葬送了一整個國家,葬送了祖先的基業。而且當年的太后明明有權利,也有辦法去阻止問題,可是她仍然沒有這麼做。她覺得自己的兒子怎麼做都是對的,而且當年她會信任張居正,就是因為他可以輔助自己的兒子。

對太后來說,皇帝如果清剿張居正正好可以剷除朝廷當中的勢力,表面上看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吐槽 的精彩文章:

張居正是明朝重要官員,那麼在萬曆清洗張居正時,真的無人阻止嗎
她是清朝最牛的女人,和三任皇帝關係密切,真實權利比皇后大百倍

TAG:歷史大吐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