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日戰爭時,日軍大佐相當於中國的什麼軍銜?原來權力還真不小!

抗日戰爭時,日軍大佐相當於中國的什麼軍銜?原來權力還真不小!

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記的一段歷史。為了將這段歷史的記憶不被磨滅,很多關於抗日戰爭的電視劇和電影奔涌而出,很多中國人因此對這段歷史更加了解,印象也更加深刻。然而,經常觀看這類型電視劇的觀眾肯定會對軍隊的編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時也會發現,「大佐」這個稱呼在日本軍隊裡面出現得非常頻繁。

然而,再仔細想想,「大佐」這個稱呼在中國的軍隊中是從來沒有出現過的。那麼,在抗日戰爭當中,「大佐」到底有些多大的勢力,可以管轄到多少人,這個頭銜,跟我國軍隊中的哪個頭銜最為接近呢?

其實,在明治維新的時候,日本的軍銜制度才開始建立,而當時職位最高的,莫過於是日本的天皇了。而日本的天皇只不過相當於中國的「大元帥」,能夠掌握的只是陸軍罷了。當時日軍的軍銜制度中,有一種「六等十六級」的劃分。「六等」也就是將官、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十六級」也就是在「六等」的前提之下,再進行等級的劃分。

這樣一看,「大佐」屬於佐官中的一個級別,排名還是比較靠前的,因此,大佐所擁有的權力自然也不小。跟中國相比的話,日本的大佐實際上與中國的上校差不多,在一般情況下,能夠率領一整個聯隊,聯隊的人數在3500人上下,人員包括有炮兵、步兵,還有一些是專門負責大佐安全的人。從「專門」二字可知,大佐在日本還是非常重要的。

看劇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大佐經常會在身份更高的軍官面前出謀劃策,同時還是出面解決問題的人,由此可見,大佐最主要的職責應該就是對聯隊傳達來自於上級的命令,然後聯隊再將這個命令往下傳遞。因此,大佐是位於這條線的第二位,總的來說,所擁有的權力還是比較大的。

1945年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也落下了帷幕,大佐這個稱呼也隨之而消失了。但是在後來的日子裡,日本的自衛隊成功組建,國內再一次出現了類似於大佐的佐官軍銜。這不禁令人覺得好笑,日本果真是一個執著的國家,對於佐官這一軍官制度真是情有獨鍾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祥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近代史上的印度,與中國同為文明古國,卻充當列強侵略中國的幫凶
日本到處發起侵略戰爭,群眾的反應竟是這樣的?女性還自願慰安

TAG:子祥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