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升米恩,斗米仇」,記住古人三句金言,做個精明的好人!

「升米恩,斗米仇」,記住古人三句金言,做個精明的好人!

生活中有一種人,他們富有同情心,對人有求必應,為別人想得太多,以至於忽視了自己的利益或感受,並經常因費力不討好而陷入痛苦、失望之中。

這樣的人,就是所謂的「濫好人」。

做人,當然應該做好人,但應該是有原則、有主見的好人。記住下面三句話,做個精明的好人:

一、「升米恩,斗米仇」——民間俗語

在描繪人性方面,沒有比這六個字更深刻的了。

關於「升米恩,斗米仇」,這裡有個典故:

從前,村裡有兩個人,一個叫李大,一個叫王二,平時都以種地為生,關係很好。有一年發生旱災,地里顆粒無收,李大家沒有餘糧,一家人餓得奄奄一息,只好到王二家去借糧,王二送了一升米給他。李大一家人靠這升米活了命,非常感激,就跑到王家去道謝。

王二做了好事,心裡也高興,說這樣吧,我再送你一升米。李大喜出望外,千恩萬謝地帶著一升米回了家。

如此幾次三番,李大陸續從王二那裡拿回了一斗米,可是王二家餘糧也不多,最後只好說糧沒了。李大很不高興,逢人就說王二小氣!這話傳到王二耳朵里,他也氣壞了。本來關係不錯的兩家人,就此反目成仇。

所以說,明智的人濟人一時,不濟人一世。別人危難時是應當施以援手,但適可而止,切不可讓對方產生依賴心理。

二、待人而留有餘不盡之恩,可以維繫無厭之人心;御事而留有餘不盡之智,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小窗幽記》

因為人心是永不滿足的,所以對他人的幫助、扶持、饋贈,都不要一次給予過多,而要留有一定分寸。處理事情也不要把才智用盡,要留有一點餘地,才能預防不可預測的變數。

我們都愛看《三國演義》,書中的曹操就非常擅長此道。他籠絡關羽,也沒什麼大手筆,不過是隔三差五來點小恩小惠,有時候自己吃著飯,覺得哪道菜味道不錯,也派人給關羽送去。若非這份恩情在,也不會有關羽華容道義釋曹操這一幕了。

總之,話不要說滿,事不要做絕,留有餘地,方能進退自如。

三、求人須求大丈夫,濟人須濟急時無。渴時一滴如甘露,醉後添杯不如無。——《增廣賢文》

求人應該求助大丈夫,因為扶危救困,本就是大丈夫所為。

接濟別人,則要以「救急不救窮」為根本原則。別人面臨困境無法自救的時候,你伸手拉他一把,他會感激你一輩子。如果是別人自己就能擺平的事,即使有求於你,你又何必插手呢?

這個世上總有些人,自己不是沒錢,也不是沒時間,可是卻總想佔用別人的錢,別人的時間。而很多人因為面子原因,對別人有求必應,結果是自己耗時耗力耗財,最後反而不討好,這都是「濫好人」的通病。

總之,在人際交往中,並不是付出得越多越好。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如何讓你的付出,能真正地幫到別人,同時也不委屈自己一味遷就別人,這實在是一門生活的藝術!

對此您怎麼看,歡迎評論、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好國學堂 的精彩文章:

能成事的人都會揣摩人心,鬼谷子教你三個要訣,很實用!

TAG:三好國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