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軍事雜談:東風下海—海上發射優點多多,但缺點也不少

軍事雜談:東風下海—海上發射優點多多,但缺點也不少

6月5日12時6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征11號運載火箭,將技術試驗衛星捕風一號A、B星及五顆商業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試驗取得成功。這是我國首次在海上發射運載火箭。此次發射填補了中國海上發射空白,為中國快速進入太空提供了更加安全、靈活、經濟、高效的新型發射模式。

第一,平台機動

長征11號的海上發射平台是由半潛式駁船改裝的,甲板長110米,寬近80米,面積超過一個標準的足球場。由它改裝成的發射平台,可以同時容納下火箭、保障車輛以及各種設備。

第二,部署靈活

發射平台可以機動部署。如有需要,可以駛到赤道上,赤道是距離地球同步軌道最近的地方,這就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地球自轉的能量作為火箭的推動力,運載能力可提高30%左右,並且節約了燃料。

第三,箭體先進

長征11號是長征系列中唯一一種固體燃料火箭。固體燃料火箭就不用像液體火箭一樣在發射前進行燃料加註,節省了加註和測試的流程,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滿足了「海上發射前測試工作越便捷越好」的基本原則。同時,長征11號全長近21米,箭體直徑2米,長度幾乎只有其他火箭的一半,固體火箭具有相對較小的起飛重量,降低了對發射平台及保障設備的要求。

當然了,如果單純的以為海上發射全是優點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首先,因為是在海上發射,就避免不了大風大浪的影響,而這些都是會時時刻刻影響發射的正常進行。其次,還需要注意海上的環境對發射設備及火箭造成的侵蝕。再次,固體火箭自身也有不少缺點,燃燒比沖較小、燃燒延續時間較短、同時整體的燃料質量很大。

總體看,長征11號應該源自某型東風導彈,發射筒、冷發射等都體現了其軍轉民的特性,可以較好地完成衛星快速補網的任務,但軍事價值很有限,既不能替代陸上發射,更不能替代彈道導彈核潛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錄談 的精彩文章:

艦聞雜談:首次擁有遠程打擊和區域防空能力的052B型

TAG:牛錄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