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琦君小傳:比李後主、李清照境界更高的女作家,她的散文應該傳世

琦君小傳:比李後主、李清照境界更高的女作家,她的散文應該傳世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長大不成人)

【2006年6月7日】琦君小傳:比李後主、李清照境界更高的女作家,她的散文應該傳世

1917年7月24日,琦君出生於浙江永嘉縣,原名潘希珍。因親生父母早逝,被過繼給伯父撫養長大。琦君文章中所提到的父親與母親,其實是她的伯父、伯母。

4歲起,父親為琦君聘請了家庭教師,帶著她研讀詩經、唐詩、孟子、論語、唐宋古文等中國古典文學數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30年(13歲),琦君考入杭州教會學校弘道女中。1935年(18歲),她在《浙江青年》雜誌發表了第一篇散文《我的朋友阿黃》。

1936年(19歲),琦君進入之江大學中文系學習(今浙江大學)。大學期間,她受業於詞學大師夏承燾門下,飽讀中西文藝作品。夏承燾是民國四大詞人之首,是現代詞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夏承燾取「希世之珍琦」的「琦」字來稱呼她,再加上「君」字敬語,就是「琦君」筆名的由來。

(夏承燾)

抗日戰爭期間,父母接連因病過世。1941年(24歲),琦君大學畢業,先後任教於上海匯中女中、永嘉縣中(今溫州二中)。

1945年(28歲),抗戰勝利回杭州,任教於母校之江大學,後轉入蘇州法院擔任機要秘書。1949年(32歲),她跟隨國民政府去了台灣,繼續在司法部門任職。

1951年,已經34歲的琦君才結婚。1954年(37歲),出版了第一本散文小說集《琴心》。1956年,生有一子。

1964年(47歲),琦君獲台灣文藝協會散文獎。1969年,她從台灣司法部退休後,在中央大學任教,專心教學和寫作。

(琦君結婚照)

1977年(60歲),她留居美國。1985年(68歲),《琦君寄小讀者》獲「台灣新聞局」金鼎獎。1986年(69歲),《此處有仙桃》散文集獲台灣第十一屆國家文藝獎。

1991年(74歲),她的最後一部小說《橘子紅了》出版,以父母、三位姨娘等人之間故事為原型,非常受歡迎。

《橘子紅了》先後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地方戲劇。2002年,由歸亞蕾、周迅、黃磊、寇世勛等諸多大牌明星主演的電視劇《橘子紅了》熱映,高居年電視劇收視率排名第一名。

(琦君小說《橘子紅了》改編電視劇)

1999年(82歲),琦君的散文集《煙愁》在台灣創下52次重印記錄,入選「台灣文學經典三十」。

2001年(84歲),琦君回到故鄉浙江永嘉,參加「琦君文學館」開館典禮。2004年(87歲),她和丈夫返回台灣定居。

2006年6月7日,琦君病逝,享年89歲。

琦君的作品以散文為主,寫作的風格柔敦厚,大多是描寫她自己從年幼到老年的懷舊作品,相當受歡迎,多次被選入台灣高中、國中國文課本。

中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夏志清曾說:「琦君的散文和李後主、李清照的詞屬於同一傳統,但她的成就、她的境界比二李高。」

夏志清甚至認為:「《一對金手鐲》、《髻》這些文章,早該取代朱自清的《匆匆》、《背影》成為中學教材,甚至列入諾貝爾文學獎也毫不遜色。我想,琦君有好多篇散文,是應該傳世的。」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369篇作品,營員「長大不成人」的第6篇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象歷史 的精彩文章:

流風謎題第21期:詩著名篇
林伯渠小傳: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開國大典的主持人

TAG:萬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