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魯迅為何提出如此聳人聽聞的觀點?

「漢字不滅,中華必亡」?魯迅為何提出如此聳人聽聞的觀點?

漢字在中國使用了幾千年,它傳承著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如果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即便是在古老的文明,沒有了一種文化作為載體,也會有著隨歲月消失的一天,所以漢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既然漢字如此重要,為何魯迅曾經說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這樣難以令人信服的話?作為舊時代里新思想的領導者,作為文壇上的一代大佬,他說這句話的背後,到底深藏著什麼樣的原因呢?

網路上關於這句話的出處,流傳著各種版本,甚至有人還準確的提出這句話出自於《魯迅全集》里的第六卷的160頁,然而,事實是現在出版的書籍中並沒有這篇文章。

這句話的真實出處來自於《魯迅論語文改革》,這並不是魯迅自己編寫的書,而是一段他與當時《救亡情報》訪員的一段談話。結合這一段話來看,那些詆毀和指責魯迅的人,明顯是在斷章取義。

魯迅確實說過這樣的話,但是真要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勢必要回歸到他所處的那個時代,才能明確知道他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其實,早在魯迅的眾多文章中,他就提出了很明確的「掃盲」觀點。

甚至曾經在《關於新文字》這篇文章中,他曾說過方塊漢字並不適合平民百姓學習,即便是那些有錢有勢的特權人物,如果只是一味的學習方塊漢字,也終究是不得精髓。這是因為,方塊漢字所能發揮的掃盲的功能實在是太低了,完全不能和26個字母普及漢字相比較。

而魯迅之所以要廢除方塊字的觀點,就是因為當時的中國整個國家都處於內憂外患之中。內部各個勢力爭權奪勢,外部侵略者炮火不停,由上至下,整個國家都處於一片混亂之中。

這個時候,需要的是人才,而不是那些渾渾噩噩,卻大字不識一個,毫無知識可言的普通民眾。可是,在當時的社會裡,90%以上的平民都是文盲,在這些普通百姓的家中,他們甚至連寫字的筆和紙都沒有,這樣的百姓如何拯救日漸淪落的國家?

魯迅作為新思想的領導人物,他所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思想,去喚醒沉睡的中國人。因此,在他的觀點中,整個國家淪陷到如此地步,與國民的愚昧無知離不開關係。

而普通百姓之所以愚昧,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辦法快速的學習方塊漢字,那些繁體字和八股文,完全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同時也阻礙了文化的傳播。所以,魯迅說出如此令人不解的話,與他當時焦躁的心情脫不開關係,所以,他甚至提出了用拉丁文代替漢字的想法,也說出了文章標題所提到的那句話。

有人覺得魯迅這是不負責任,其實這是因為他所處的時代帶給他的局限性。魯迅曾經去過日本留學,所以他會比較崇尚西學;另外當時整個中國又處於混亂不堪之中,作為一個較為激進的愛國文人,必然心中萬分焦躁,也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索一條救國之路。

更何況,提出廢除漢字的學者,絕非魯迅先生一人,諸多學者之中,也不乏如魯迅一般的巨擘大拿,這些人提出這樣的激進觀點,歸根結底,還是希望國家更好,雖然如今證明了這個觀點的錯誤,但也不需要大驚小怪,更不必上綱上線,將提出過此觀點的魯迅等人視為「另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鳶飛九天 的精彩文章:

母親被強盜霸佔18年,唐僧的外公作為大唐丞相,為何毫無察覺?

TAG:鳶飛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