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端午節毒月毒日?古人迷信這天出生克父母,宋朝皇帝嚇得改生日

端午節毒月毒日?古人迷信這天出生克父母,宋朝皇帝嚇得改生日

很多人以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時期的屈原,其實不然。早在周代的《大戴禮記·社記》里已有「五月五日,蓄蘭為沐」的記載,可見端午與屈原無直接的因果關係,「端午節」產生早在屈原之前。

在民間傳統中,五月是民間信仰中的惡月,五月五日是惡月中的惡日。雙「惡」之下,人人惶恐,只怕惡日的邪氣侵染到自己身上。在春秋戰國時代,五月五日就已被視為惡月惡日。漢代《風俗通義》記載,「俗雲五月到官,至免不遷」,「五月蓋房,令人頭禿」,可見人們對五月非常地畏懼。

王充《論衡·四諱》記載當時「諱舉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殺父與母,不得舉也。已舉之,父母禍死」。「舉」即「生」的意思。戰國時以養士著名的孟嘗君田文,生於五月五日。其剛出生的時候,其父田嬰以為不祥欲殺之,其母私下將他養大。田嬰聞說大怒,痛斥其母為何未除其子,反而將他養大成人。雖然最後「默然」接受現實,但還是給田文起了字,「鎮惡」。

在古代為了避邪,都會盡量使孩子早些天或晚些天出生,錯過五月初五。萬一生下來了,也得送到外婆家或河邊池畔去,以免衝撞家人。但如果小孩已經生下來,又捨不得扔掉,那怎麼辦呢?

很簡單,改生日!

《齊東野語》載:「童貫及徽宗本以五月五日生,以俗忌,移之十月十日。」

宋徽宗出生的時候因為是五月初五,所以他的老爹宋神宗在他一出生的時候就送到宮外寄養。等到六歲才被接回了宮裡。或許是宋徽宗真有某些晦氣,哥哥宋哲宗年紀輕輕就死了,這才接過了大宋江山,成為第八任皇帝。

這位狗年五月初五出生的皇帝,可能覺得自己的生辰確實不太吉利,所以剛上台就禁止吃狗肉,同時修改起居冊,將自己的出生改為十月十日。然而依然沒有改變奇葩而悲慘的命運。

之所以古人忌諱五月初五,在於俗諺云:「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古人認為這天惡疫毒物橫行,須防疫避毒。家家戶戶門上都要懸掛香艾和宮蒲。所有的小孩都須額點雄黃,臂系五色絲線(一根名叫長命縷,一根名叫續命縷,一根名叫避兵繒,一根名叫五色縷,一根名叫朱素),一般須男系左臂女系右臂。小孩子要戴虎形帽,穿虎紋衣,以鎮四處肆虐的壁虎、蛤纜、蜈蚣、蜘蛛、毒蛇這「五毒」。

到端午節時,各家主婦領著子女來到河畔池邊躲避惡煞,回家時把小狗小人等拋到水裡,認為小狗可以咬災星,小人可以代為受災,口袋可以裝災難,這樣小孩就安全了。

現在端午家家掛艾條,起源於古代,認為艾條能夠驅瘟避邪,祛除毒氣。蘇子由《皇太妃閣端午帖子》「太醫多獻天師艾,瑞霧長繞堯母門」,描述的就都是這些習俗。相傳采艾是很有講究的,應在五月五日雞鳴之前採下,否則就失了靈氣,不能在雄雞報曉、群鬼回巢之前鎮住瘟神魔鬼。

古人以五月為惡月,尤忌五月五日,這種心理雖然有一定醫學道理,但更多只是迷信罷了。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五月處於春雨甫去、酷暑將臨的轉接時期,正是流行病、瘟疫潛伏發作之時,各種傳染病的發病率也最高。

古人生活在科技水平、醫藥衛生都還比較落後的社會環境中,由對疾病的恐懼而生髮許多禁忌,由五月五日的「五」字將抽象的病魔具象為蛇、蜘蛛、耍蚣、蛤蟆、壁虎等「五毒」,也是不難理解。

原創不容易,更多資訊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有趣的人文知識以及傳統文化。反正不要錢,多少學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酒歌說文 的精彩文章: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舉辦過武林大會?真的,你沒看錯!
端午划龍舟只是紀念屈原嗎?不,還紀念「紙上談兵」趙括的後人

TAG:酒歌說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