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端午有禮:端午話中醫,送你最「粽」意的書

端午有禮:端午話中醫,送你最「粽」意的書

文末有端午福利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夏節、蒲節等。 端午節傳統習俗有吃粽子、懸艾草、采中藥、掛香囊、賽龍舟……節氣味濃郁,從中醫而言,端午節蘊藏了很多的中醫文化,凝結了古代人們濃厚的養生智慧。

端午有禮:端午話中醫,送你最「粽」意的書

糯米粽子養脾胃

無論南北方,端午節被大眾廣為繼承的習俗一定是吃粽子,為什麼要吃粽子呢?說法很多。

在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傳統的粽子主料是糯米,粽葉一般都用葦葉。在中醫里,糯米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粽子里的糯米一般都煮得很軟,適量食用對健脾養胃有很好的功效。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各個地方根據口味加的材料不一樣。以前古代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現在有人加大棗,大棗具有補氣養血的作用。如果在粽子里加些蓮子,可以健脾除濕;加些小豆,可以消腫。

端午有禮:端午話中醫,送你最「粽」意的書

葦葉等材料都具有較好的藥用價值,葦葉有清熱解毒的功能,經過長時間的蒸煮,粽葉內的有效成分可與內餡部分的營養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增強粽子的補益作用。


掛艾草、菖蒲祛邪辟穢

那麼,端午節為什麼要懸掛艾草呢?

原來,採集艾葉、菖蒲掛在門楣和窗戶上的習俗,是取其避邪的寓意。其實,艾葉與健康也有著很緊密的聯繫。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常以艾葉或艾條來做針灸或草熏,可通暢全身的氣血,提升免疫力,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此外,用乾的艾草泡手泡腳,可以去濕驅寒。將艾葉加工成「艾絨」、「艾條」,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端午有禮:端午話中醫,送你最「粽」意的書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洒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佩香囊

佩香囊也是端午的一個習俗,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民間就有佩戴香囊以避除穢惡之氣。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藥有蒼朮、藿香、艾葉、肉桂、白芷、丁香、薄荷、山萘、冰片等。中醫認為有祛風散寒、健脾和胃、理氣解郁、通竅鎮驚、驅毒殺蟲的功效。

端午有禮:端午話中醫,送你最「粽」意的書

另外還有沐蘭湯,《大戴禮記》載:「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荊楚歲時記》:曰「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在我國,各地有著不同的藥物沐浴習俗。例如廣東,一般用苦草麥葯或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藥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端午採藥

端午採藥這是最古老的端午節俗之一。大概是因端午前後草藥地上部分生長茂盛成熟,藥性好的原因吧。更有些藥物嚴格規定要在五月五日進行炮製。

端午捉蛤蟆製藥的習俗源於漢代「蟾蜍辟兵」的傳說,現代有不少地區還有端午捉蛤蟆的習俗。蟾酥是一種貴重的中藥,清朝宮廷太醫院規定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取酥日。

太醫院官員在捉癩蛤蟆的時候還要講排場,宮服儀仗,列隊舉幡,高奏鼓樂。有詩諷曰:「抖擻威風出鳳城,喧喧鼓吹擁霓旌。穿林披莽如雄虎,捉得蛤蟆剜眼睛。

部分內容整理來自互聯網。

端午有禮:端午話中醫,送你最「粽」意的書

活動詳情可添加諮詢薇 信:jinhuatuo235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華佗中醫 的精彩文章:

神燈給你一個重新填志願的機會,你還願意選擇中醫嗎?

TAG:金華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