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每天按時服用降壓藥,血壓不高了,還會發生中風或心肌梗塞嗎?

每天按時服用降壓藥,血壓不高了,還會發生中風或心肌梗塞嗎?

【專業醫生天天和您說健康】

對高血壓患來說,把血壓降下來是必須要做到的,可經常有患者說:就算是每天按時服用降壓藥,血壓也不高了,就不會發生中風或是心肌梗死了嗎?很多沒有高血壓的人不也得了心腦血管病嗎?

這樣的說法聽起來似乎有點道理,現實生活中心腦血管病也確實並非只發生在高血壓人群中,但發生腦中風、心梗、尿毒症等的人中至少一半以上是高血壓患者卻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控制好血壓是必須要做到的,就像新房裝修鋪設的管線,質量有保證的管線使用幾十年不用擔心水管漏水、電線短路,否則不得不經常進行維修。

事實上,心腦血管病發生的原因有很多,高血壓只是其中之一,但卻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即便是高血壓患者也不能只是把血壓降下來就可以,同時還要關注並把其它的影響因素控制達標,主要包括:

不可控因素

遺傳因素人的遺傳因素是不可改變的,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之所以較常人更容易發生高血壓,緣於自身遺傳基因存在缺陷,更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而人的血壓升高屬於代謝異常的一種結果,機體的代謝涉及生理活動的方方面面,這也是高血壓患者更容易發生血糖、血脂異常的原因。

年齡因素研究證實:人體從10歲起即會步入血管老化的進程,隨著年齡的增大老化的速度將不斷加快,至中老年時血管老化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而血壓升高將對血管造成一定的損傷,不僅會進一步加快血管的老化,還可能導致血管粥樣硬化等病理性改變的發生。

性別因素男性與女性在生理上有所區別,女性體內的雌激素被證實在阻止與延緩血管老化及病變的發生中起著重要作用,但當女性進入更年期直至絕經後,雌激素水平急速下降,這種保護作用便會消失,這也是絕經後女性心腦血管病發生風險與男性持平的主要原因。

可控因素

血壓血管承受的壓力增大,內皮容易受到損傷,給脂肪沉積創造了條件,這是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形成的根源。年齡因素加上血壓升高的損傷,血管病變發生風險將大大增加。因此高血壓患者把血壓控制下來非常關鍵,即便是對老年人自然的血壓升高,也應儘可能採取干預措施維持在較低水平。血壓控制的最低目標是小於140/90mmHg,理想目標是小於120/80mmHg。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良好的血壓控制有助於延長預期壽命5-10年。

血糖機體是統一的代謝整體,血壓的升高將使微小血管發生病變,諸如胰島細胞等即會受累從而破壞正常的糖代謝,血糖升高的風險增大。而血糖的升高與高血壓加在一起,成為血管病變發生的推手。因此高血壓患者應定期檢測血糖,控制目標是:空腹血糖小於6.1mmol/L,餐後2小時血糖小於7.8mmol/L.

血脂動脈粥樣硬化及斑塊的形成,即是脂肪大量沉積於血管壁並引發炎性反應,最終脂肪脂質化形成粥狀物,破壞並取代血管正常組織所致,因此嚴格控制血脂甚至比控制血壓、血糖更為重要,尤其是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至少應控制在2.6nnol/L以下,理想目標是小於1.8mmol/L。

此外,還有很多因素比如吸煙、飲酒、飲食過咸、生活不規律、長期熬夜、情緒激動、缺乏運動等本身就可對血管內皮產生損傷而導致病變的發生,如果高血壓得不到有效控制,這些因素的影響將被放大數十倍。

綜上所述,高血壓患者將血壓降下來是必須要做到的,雖然不能保證腦中風、心梗等不發生,但可將發生風險降至最低。人的一生不過幾十年,控制好血壓增壽十幾年、二十幾年甚至更長,有誰會不願意呢?

【如果此文幫到了您,點個贊打個賞點擊關注吧,一起學習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天聽健康 的精彩文章:

空腹時間超過12小時,血糖會升還是降?測出的空腹血糖還准嗎?
高血壓是如何一步步導致房顫的?只需四步,腦梗隨時都可能發生

TAG:天天聽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