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武帝推崇無為而治,為何頒布推恩令時卻沒有諸侯王反抗

漢武帝推崇無為而治,為何頒布推恩令時卻沒有諸侯王反抗

漢武帝時候,深受父親漢景帝劉啟的影響,推崇無為而治。在景帝三年時,漢景帝采晁錯的建議,開始大肆削藩。然而這一次的舉動卻帶來了七國之亂的後果。即便後來被大將周亞夫鎮壓了下來的,暗示對於大漢王朝來說,還是有著不小的損失的。

到了漢武帝時期,雖然說國力在一步步地日漸強盛,周圍諸侯國的勢力還是比較強大的。皇帝根本就不被他們放在眼裡。這個時候的漢武帝則是推出了推恩令,表面上看是施捨恩惠,實際卻是要減弱諸侯國的勢力的。

推恩令立意非常漂亮、邊界條件也很清楚,各諸侯幾乎沒有和稀泥攪混水的空間。首先,推恩令的立意是強化中央集權,削弱諸侯王權力。這個事情本身就是政治正確的,尤其是經過七國之亂後,地方已經不可能再用祖制和姦佞的借口來反對削藩了。

其次,七國之亂後朝廷就之前的封國做了很大的調整和切割,如山東地區分割成了三四個小國,吳地也被切分,中原腹地被梁王加強,地方諸王也沒有實力去叫板朝廷了。

第三,這個政策的邊界很清楚,操作易行,所以男性子嗣分地盤,誰也無法說不分,除非父親死前多子被火拚成了一子,但這樣又恰好給了中央直接取消這個封國的口實。 第四,儘管封國不斷減小,但畢竟還是有地盤的,比起犯錯被取締還是有很多便宜可占。後來漢武帝覺得這種方式還是太慢,所以又借酎金案取締了一批封國。

推恩令之外,漢武帝還用了一手,那就是借口諸候進貢的黃金成色不合規定,以「大不敬」治罪,將大批諸侯剝奪爵位、封地,貶為庶民。《三國演義》開篇就講過,劉備的祖上已降到候爵,仍被朝廷以此為借口貶為縣令,再往後到了劉備的父親劉弘,就成了白丁百姓了,即劉備口中所說的「坐失酹金之罪」。

筆者認為,因為漢文帝劉恆是劉氏宗親和大臣們選出來的皇帝,他最突出就是無為而治,但是漢景帝劉啟就不一樣了,因為漢高祖劉邦的分封的諸侯王都做大做強了,沒有低調的,那隻能採取打的姿態對付那些諸侯王。那麼大家對待這件事情又是怎樣的態度呢?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努力做自己就好啊 的精彩文章:

三國中趙雲勇猛善戰,那最後為何還是關羽守荊州,這才是真實原因
他才是三國里最冤枉的一個人,能力無可挑剔,卻因諸葛亮命喪黃泉

TAG:努力做自己就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