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全唐詩》中張巡兩首經典唐詩,雄渾壯麗,流傳千古

《全唐詩》中張巡兩首經典唐詩,雄渾壯麗,流傳千古

《全唐詩》中張巡兩首經典唐詩,雄渾壯麗,流傳千古!

張巡(709-757),蒲州河東人。開元末年中進士,天寶中為真源縣令。安祿山叛亂時,起兵戡亂,先守雍丘,後與許遠共守睢陽。張巡和許遠在異常艱難的情況下,率領將士浴血奮戰,百計堅守危城。他在《謝金吾表》中說:「臣被圍四十七日,凡一千八百餘戰。當臣效命之時,是賊滅亡之日。」慷慨悲壯地表示了他誓死與危城共存亡的決心。

經過一年的血戰,牽制了叛軍,保衛了江淮,表現了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終因糧盡無援而城陷,張巡和南霽雲等三十六人同時壯烈殉難。千百年來,張巡作為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受到人們的欽敬。張巡很有文學修養,《舊唐書》說他「兄弟皆以文行知名」。可惜他的作品絕大部分散失,僅《全唐詩》錄存其詩二首,都是守睢陽時所作。詩中表現的那種堅毅不屈的戰鬥精神,在唐詩中是罕見的。

《守睢陽作》

張巡

接戰春來苦,孤城日漸危。

合圍侔月暈,分守若魚麗。

屢厭黃塵起,時將白羽揮。

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

忠信應難敵,堅貞諒不移。

無人報天子,心計欲何施。

安史叛亂髮生後,由於朝廷腐敗,武備廢弛,官軍一觸即潰。安史叛軍所到之處,大肆擄掠,「人物無遺」,對老弱婦孺「皆以刀槊戲殺之」,人民遭受空前的浩劫。在這場抗擊野蠻破壞的戰爭中,張巡堅守孤城,血戰經年,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們的行動是正義的。

這首詩生動而真實地記錄了張巡等人所進行的異常艱苦的保衛戰,表達了將士們堅韌不拔,誓死抗擊叛軍的決心。詩的開始,概括地描寫了孤城奮戰的緊張形勢,接著具體地描寫叛軍合圍,官軍日夜守戰,擊退叛軍的場景,進而反映了將士浴血奮戰的英勇氣概,感人至深。結尾兩聯,作者抒發自己忠貞不二,誓死報國的豪情,其中也有孤立無援的感嘆。由於作者是睢陽保衛戰的指揮者,並且親冒矢石,頑強戰鬥,所以詩寫得真摯悲壯。

《聞笛》

張巡

岧嶢試一臨,虜騎附城陰。

不辨風塵色,安知天地心。

營開邊月近,戰苦陣雲深。

旦夕更樓上,遙聞橫笛音。

唐肅宗至德二年春,張巡入睢陽與刺史許遠率軍民共同抗擊安慶緒叛軍。這首詩可能寫於秋天的圍城中。當時矢盡糧絕,援軍不至,情況危急,作者以質樸的語言,唱出了悲涼的戰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佛堂 的精彩文章:

《孟子》中蘊含人生哲理的10句話,句句都是經驗道理
《資治通鑒》濃縮的10句話,洞見古人智慧

TAG:素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