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西方需要改良的

西方需要改良的

兩分鐘了解完美國的體制

美國的體制簡要的說是怎樣的?

首先有個名詞需要明白的,就是西方說的公民,西方說的公民需要承擔國家的義務工作,如納稅、當兵,有(玄駒)和被(玄據)成為管理國家的官員的權力。

我所知道的早期的西方國家,包括雅典、古羅馬、英國、美國,都是國人里的少數人是(恭珉),是逐漸普及到今天才是絕大部分國人是(供珉),美國的我在《多數公民制阻礙美國普選的歷史》有描述過程。

美國的公民選出(玄句)人和國會議員,(玄駒)人選出總統,總統任期四年(有的西方國家雖五年),總統最多(聯認)兩次。國會的議員負責立法等,總統領導政府負責行政等,法院決定司法。

在現實當中國會議員的力量最大,其次是法院法官,其次是政府總統,因為議員能罷免總統,決定總統提名的新的最高法官人選是否能通過。定法官的工資(美國的議員是不能降法官的工資,以減少控制力),而總統不能罷免議員,改變最高原則的憲法,法院是在解釋法律上做為。理論上議員可以通過撤銷掉總統制度和法官制度,美國早期就是只有議員而沒有總統。

(玄駒)人

美國的(玄駒)人一直以來都是多數公民選誰他選誰。美國的(玄駒)人是(共鳴)選出來的,然後(旋巨)人選(腫痛),而(宣劇)人是看多數(攻明)選誰他就選誰,類似機器,據我所知還沒發生過違反的現象。

理論上這種設計如果選舉人敢違反,他是做不成下一次(玄駒)人的。

由於美國是由幾十個州組成,這些州原來是國家,現在某種程度上也相當於國家,美國選舉人的產生,是混合了這些州的人數等,比如人數多的州,能出的選舉人多些,然後公民投票選出來選舉人。為了方便記憶,可以簡單理解為公民一人一票決定。

實踐

美國絕大多數精英、[1]商人不支持特朗普,主流媒體只有一家支持特朗普,為什麼特朗普也能當選總統?[2]因為多數(恭珉)支持他,而精英不是多數(恭珉)。

西方體制,包括受影響到的南韓和日本也類似這樣,所以說西方(鄭智)其實是多數公民(決定)制,這個名字應該比讀者見過的其它概括都要準確。

中國東漢偉大的哲學家王允說:

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3]

西方這種體制的弊端,是人頭數多的(共鳴)力量過大,少數(供鳴)、少數性別、少數民族、精英、收入高的人、外國人等決定權過低,見《力量不平衡考》。

西方以前大量的精英其實不支持多數(恭珉)制

畫作「雅典學院」中的人物絕大部分是思想家

西方古代幾乎所有的著名思想家都是反對多數(恭珉)制,見王紹光《(敏住)是什麼?我花了十年的時間,寫了一本500頁的書》約26:55分處。[4]

蘇格拉底最著名的學生是柏拉圖,柏拉圖最著名的學生是亞里士多德,被稱為「古希臘三賢」,三人都反對。

蘇格拉底主張專家治國,認為各行各業,乃至國家政權都應該讓經過訓練,有知識才幹的人來管理,而反對包括當時以抽籤(玄局)法。他說:

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權柄、以勢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眾(懸局)的人。[5]

據說他因反對[6]等被處(絲)。[7]

雅克·路易·大衛所繪 蘇格拉底之死

柏拉圖寫了西方歷史上可以說是最早的(鄭智)學著作《理想國》,他認為最好的政體是什麼?是哲學王,就是那些又聰明、又精英、又負責任的人來當國王,來(通知)人。雖然現在看來這樣過於樂觀。

亞里士多德說:

在極端平民政體中,處處高舉著平民的旗幟,而那裡所行使的政策實際上恰恰違反了平民的真正利益。[8]

亞里士多德認為有六種政體,其中最壞的那一級就是制。

英國的思想家彌爾頓堅定地反對(保)君制,但是提到制,他說萬萬不能這麼干。

英國(正直)學、哲學家約翰·洛克發明立法權與行政權的分立,正確的認識到立法權是國家最高(圈歷)。他認為所有老百姓的人身、財產(圈)要保護,但是提到制,他也覺得很噁心。

孟德斯鳩寫的《論法的精神》多了司法權被稱為「(三圈)分立」,他認為制腐化就會產生極端平等的精神,導致「多數人的(轉職)」,他強調(圈裡)的制約平衡。

法國「啟蒙運動」三傑之一的盧梭在《社會契約論》寫到:

制則(只)適宜於小而貧窮的國家。

嚴格意義而言,真正的制從來就不曾有過而且永遠也不會有。制需要太多的預設條件和美德實現全民民主非常困難。

如果有一種神明的人民他們便可以用制來治理。但那樣一種十全十美的政府是不適於人類的。且永遠也不會有。[9]

波蘭人曾經委託盧梭設計一套的(顯發),盧梭勸他們還是用世襲君主制,認為玩不得。[10]

法國名人皮埃爾-約瑟夫·普魯東也說:

只不過是多數人(寶整)罷了,是所有(保整)裡面最可惡的,因為它不是根基於信仰的權威上、不是根基於種族的出身上、也不是根基於天分和財富的價值上。它只不過是根基於一些假冒(忍閩)之名躲藏在幕後的人上。[11]

領導英國打贏希特勒的英國首相丘吉爾也說:

人類嘗試了很多政體形式,而且在這個罪孽和痛苦的世界上會繼續嘗試。沒有人假裝以為制是完美的或無所不精的。的確,有人已經說過,制是最壞的政體形式,除了所有其他被嘗試的政體形式之外……[12]

英國詩人和評論家柯爾律治也說:

是在靜脈和動脈中循環的健康血液,肌體的正常功能靠它維持,但它決不應出軌,就像血不能流出脈管一樣。[13]

美國歷史學家,作家弗朗西斯·帕克曼也說:

我的(正直)信仰處於(正直)和絕對(度財)這兩個邪惡的極端之間,我憎恨這兩者中的任何一個。[14]

美國人建立(線整)也是為了防範,證據是1787年制(先)會議的會議記錄里,但凡提到這個詞,總是和什麼動蕩、愚蠢、(報整)這些概念連在一起的。

在美國早期(鄭智)當中,如果說一個(正直)家是派,這跟罵人是差不多的,比如說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就經常被他的(整)客指責為是派。所以美國人設計這一套(先整)制度,其實就是為了反制那些民(珠抱)政的力量,比如說總統這個職位到底賦予他多大的(圈李)。[10]

包括現在的西方精英,其實背地裡對也有很大意見。羅振宇說過歐美有一個著名的女精英我忘記她名字了,她也認為大家應該崇尚精英,美國的精英們私下佩服她敢把這種精英的共識公開化,她寫了一個小說,裡面寫精英三天不幹活,天下大亂。

西方需要改良的(正值)(之肚)

中國的前人的說法值得西方學習:

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15]

【前注】

()內的數字為符合該資格的人全部加起來與別家的投票佔比,如一共有10個僱員1個僱主,僱主1票算10票,僱員1人算1票,此舉為避免占人口多數一個階層的(旋據)人壓榨少數另一個階層的(玄駒)人。

某專業的國人全部要求該專業畢業,在該專業工作過幾年並且獲得該專業幾年工資。

【正題】

學過良知學的哲學(1) 學過經濟學(1)、(鄭智)學(1)、心理學(1)專業的國人 決定 國會各人的比例(4分之3或5分之4通過為有效,如果(圈裡)過大則再調整)

這些人目前看是不能參與國會(透漂的)的,以免自己利於自己。

統計學專業的國人統計官(對主要方面給出科學指標幫助總體進步)

僱員(1)、僱主(1)和學過良知學的哲學(1)、學過經濟學(1)、(鄭智)學(1)和心理學(0.5)專業的國人議員(可被繞開)((理髮)權)、國務員((新鄭)權)

【後注】

這個指(過匯),非以上條件的國人算僱員。

非(供物元)的國人就算是以上所提及的專業,也被算為僱員和僱主,如學心理學的僱員擁有兩邊的票數。

法律學專業的國人(發冠)((思發)權)

(億元)(2)、歷史學專業的國人(1)國防委員官(國防自衛權,對外發動戰爭要加該有資格的外國人達到1:1)

有一個平台日常辯論和投票積累建立正確和去除錯誤的(整治)觀點,供指導。辯論的中立主持委員會由學過辯論學語言(文)專業的國人選出。

免出現(擋),選舉時只能看見(有)具體一個個的觀點,看不見被(旋句)人,(玄駒)人選擇贊成的觀點,被贊成的觀點最多的人當選,被(宣巨)人的(證件)只能通過網路上這個選舉平台上發表。

如果實行後還會民族主義,再類似於聯合國那樣複合外國人。

3.當要新定一個1比1和(國會)各方的新比例時,最後需要法院通過。

如何讓被選擇人更少

讓被選擇的人更少,是為了更加精英化。

設定這些指標去減少人數,一定要常常觀察設得合不合理,避免把特殊人才篩選出去了,如上面說的「學歷」里的對記憶力的要求。

如有需要,可以利用以下指標增加精英的投票數,比如基本的1票經過加成,乘以1.5=1.5票:

讀書時間

讀書的人未必有文化,但是不讀書的人很容易沒文化,要求讀書時間,比如讀書時有個監控或在圖書館,或者讀到一段有個問題,問所看的內容的問題的,比如看的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問統一的哪六國。答對了才能繼續看下去。

不抽煙、不酗酒

不能戒煙,不能戒酒,某個程度代表著自控力不合格,等戒掉了才能產於選擇人,平時有沒有抽煙是可以通過驗血檢測尼古丁(俗稱「煙鹼」)含量檢測出來的。

無名

有些人好名,永久去掉參與者的名字,數字之類代替,能阻擋住一部分好名的人。

學歷

在學校自己研發試卷的情況下可以用這個因素。如果有例外,可以讓有學歷的去選低學歷的上來。

學校考試有個要注意的點對記憶力的要求勿過高,像我就是某方面記憶力實在不行,所以不適合現代中國的考試。

精神健康評分

35位精神病專家在《紐約時報》上發表的一封公開信中警告說,總統特朗普「情緒極度不穩」,這表現在他的講話和行為中,這讓他「不能安全地履行總統職責」。[16]

進行精神健康評分,讓評分成為參考項目。

出版收錄

被比較高質量的出版社出版過文章(不是用來批評這篇文章)的人,外國的出版社我不了解,中國的有中華書局、商務出版社等。

作品被收引用數

作品被引用得多,往往代表其價值高,熱度高。

鄧小平:發展才是硬道理

(歡迎您在簡書點關注支持我,都是乾貨)

來源及釋義:

高曉松《川普當選總統精英階層如喪考妣知識分子是社會毒瘤?》,曉松奇談。

高曉松《反思美國大選》,曉松奇談/2016年11月11日 期。

王充《論衡》,藝術中國網,1947年/第378頁。

王紹光《(敏住)是什麼?我花了十年的時間,寫了一本500頁的書》,觀察者網,B站,2019年3月28日。

楊宏峰《何謂(正直)學》,中央編譯局,2015年7月16日。

我找到答原始材料是柏拉圖《對話錄》/蘇格拉底的申辯/哲學作為(鄭智) 中,面對陪審團的申辯:

而你們要清楚地知道,雅典的人們,如果我很早以前就試圖參與政事,我早就死了,那麼我對你們和我自己都會毫無益處。不要因為我說出真話而對我動怒。凡是坦誠地反對你們或別的大眾,阻止在城邦里發生很多不義或犯法的事的人,都活不了,而其實,誰若一定要為正義而戰,並且想多活一段,他必須私下干,而不是參與政事。

柏拉圖《對話錄》/斐多篇。

亞里士多德《(鄭智)學》

盧梭《社會契約論》。

羅振宇《主小時候》,羅輯思維/第143期/最後部分,44:00 等。文字稿。

Proudhon, Pierre-Joseph. Demokratie und Republik, S. 10.

《大事件》/第48期:圍攻信號四起,大事件雜誌社,2015年8月29日,ISBN 9781681822655。1947年丘吉雨在英國議會下院發言,原文:

Many forms of Government have been tried, and will be tried in this world of sin and woe. No one pretends that democracy is perfect or all-wise. Indeed it has been said that democ-racy is the worst form of Government except for all those other forms that have been tried from time to time...

據說是這句話的原文:

並不是什麼好東西,但它是我們迄今為止所能找到的最好的一種制度。

柯爾律治《席間閑談》

弗朗西斯·帕克曼《舊制度在加拿大》

章太炎《答某書》。

約翰·斯圖爾特·穆勒,譯 嚴復《群己權界論》/首篇。

海外網《美國35位精神科醫生聯名發聲:特朗普有精神病》,

騰訊網,2017年2月20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認知聖經 的精彩文章:

信神的正確姿勢
天生性格學

TAG:認知聖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