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俗語: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啥意思?老祖宗留下的忠告

俗語: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啥意思?老祖宗留下的忠告

俗語: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啥意思?老祖宗留下的忠告

農村的很多俗語都與當地的農時天氣有很大關係,比如閩南地區愛說「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雨防春旱」,北方地區則認為「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古代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氣候的變化對農業生產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關於告誡人們氣候變化的俗語也非常之多。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個告誡人們端午前後氣候變化對人的影響的俗語——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

七月半就是七月十五,這是中國一個傳統的節日中元節。這一天也是民間通定的鬼節。據說在農曆七月十五這一天,地府會打開地獄之門,放地下的鬼魂們回到陽間與家人團聚。

但同時還有一些孤魂野鬼被放了出來,這些終年被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盪,他們無家可歸,便會四處狩獵。如果在那天晚上被路人偶遇,這位路人便很有可能被鬼怪纏上,輕則破財受傷,重則家破人亡。因此在這一天的晚上,古人們很禁忌外出,都會待在家裡。

所以七月半對不少講究傳統的人來說是非常可怕的,畢竟誰都不想見到鬼。但端午節要是有水,是一件比七月半見鬼更可怕的事。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端午節的時間是農曆的五月初五,在這個節日里,各地的人們都會焚燒艾葉以祛除邪祟,防止蚊蟲叮咬。同時吃粽子,舉行龍舟活動。其實焚燒艾葉驅蟲的行為已經為我們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那就是五月初五,驚蟄已過,這個時間正是入夏時分,汛期即將到來。

端午節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划龍舟祭祀屈原。如果這個接連下雨,很有可能造成河水上漲,對划龍舟這項活動造成一定的安全隱患。所以為了能觀賞到精彩的龍舟表演,保護龍舟選手的安全,端午節前後所有人都不希望下雨。

而另一個原因就與農業生產有關了。有種麥子經驗的人都知道,三月份時若是能下一場雨,蟄伏了一個冬天的冬小麥就能吸飽水分,茁壯成長。

但到了農曆五月,小麥已經到了即將收穫的季節,而麥子在即將收穫的前十幾天里,一旦下雨很容易發生倒伏現象,而一旦倒伏便很影響小麥的成熟,造成糧食減產的情況。有句俗話叫「五月淋了老鴉毛,田裡麥子水裡撈」說的也是這個現象。

而對於南方的朋友來說也是一樣。稻穀雖然比小麥更喜水,但一旦五月降雨過多,稻穀也會直接在谷穗上發芽,嚴重影響糧食的產量。而如果這個時候接連下大雨就更慘了。

因為五月稻穀的莖部還比較細,一旦遇到大雨也會發生倒伏,所以只要是種莊稼的人都不希望五月下雨。

過去舊社會,老百姓只能靠天吃飯,如果麥子在成熟的時候不能及時收割,加上降雨天氣發生,那麼麥子不是倒伏,就直接在麥穗上發芽。不論哪一種,老百姓都會遭殃。他們不像現代農民,還能進城打工補貼家用,那個時候,地里的農作物結不出糧食,就意味著這一年都會餓肚子。嚴重的甚至會發生饑荒。

對於普通人來說,農曆七月半遇到鬼的幾率不大。鬼本身就是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人都不再相信鬼神了。

但一旦饑荒餓肚子,家破人亡甚至活活餓死的可能性就擺在眼前,那可比見鬼要真實和嚇人太多了。因此俗語才會說,最怕端午節水,不怕七月半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鼓瑟歷史 的精彩文章:

俗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下句才是精華,老祖宗的人生哲學
俗語:芒種端午後,處處有酒肉,老祖宗的話,有何科學道理?

TAG:鼓瑟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