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王世襄愛而未得的宣德蛐蛐罐,在嘉德春拍八百萬成交

王世襄愛而未得的宣德蛐蛐罐,在嘉德春拍八百萬成交

▌明宣德 御制澄泥浮雕獅紋蟋蟀罐

高10.4厘米

罐身、蓋底均有款識:大明宣德年造

中國嘉德2019春拍拍品

鬥蟋蟀,始於唐代,興於宋代,那時候百姓紛紛捉蟋蟀售賣,會斗的蟋蟀能賣到一兩銀子。史書記載,南宋宰相賈似道即痴迷於此道,蒙古兵圍困襄陽城的時候,他都還在鬥蟋蟀,所以後世稱他為「蟋蟀宰相」。

鬥蟋蟀最有名的,應該是宣德皇帝朱瞻基。上世紀60年代,香港電影《蟋蟀皇帝》就是以朱瞻基為原型的,為了找到頂級的蟋蟀不惜勞民傷財。蒲松齡《促織》一文也是以此為背景:「宣德間,宮中尚促織之戲,歲征民間。」雖然這部電影戲說的成分比較多,《促織》一文也是寓言,但朱瞻基好鬥蟋蟀是有史可查的。

明代嘉靖年間史學家王世貞(1526~1590)在《王弇州史料》中有記載,地方進貢的蟋蟀夠個頭和數量時,宣德皇帝會親下敕令。

今年嘉德春拍,有一件明代宣德年造的蟋蟀罐。最早著錄此罐的是王世襄先生《蟋蟀譜集成》:「我所見到的最早實物(蟋蟀罐)為明宣德時所制,乃腔壁較厚有高浮雕花紋的北式盆……罐通高11厘米,徑14.5厘米,桐華先生舊藏,現在天津黃紹斌先生處。」並將其放在了封面,足見王世襄先生對此罐的重視。《京華憶往》《中國文博名家畫傳 王世襄》《明宣德官窯蟋蟀罐》對此罐也有著錄。

▌《蟋蟀譜集成》內頁

▌《蟋蟀譜集成》封面

此罐在20世紀中葉左右,一直為北京李桐華先生的藏品。李桐華善用金針撥治沙眼、白內障等,以「金針李」聞名於世。王世襄先生和桐華先生相識於1932年,因鬥蟋蟀訂交,相交40餘年間,只要王世襄先生在京,秋天必會去桐華先生處。

或許是桐華先生珍愛此罐至深,唯恐王世襄先生誠心求取,不忍相讓,又不忍駁面,索性密藏不宣。王先生首次得見此罐時,已在天津黃紹斌先生處。

據傳,桐華先生當年是從載濤手裡購得此罐。70年代,黃少斌先生從李家得此罐。80年代後,此罐輾轉到了現藏家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山古玩 的精彩文章:

宣德爐金屬成分分析!告訴你如何鑒別明代爐文物!
元藍釉白花瓷器文物如何鑒定?罕見故宮藏品大圖細節!

TAG:半山古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