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林志玲結婚不重要,今天我只關心它

林志玲結婚不重要,今天我只關心它

昨天,林志玲結婚的消息,

在網上瞬間引爆眼球。

一時間,風頭無兩。

很快,她的前男友言承旭也相繼上榜。

並反客為主成為昨天的熱搜榜最熱詞。

可惜不是你,到不了最後。

無論如何,結婚,是件好事。

但一個明星的婚禮值不值得這麼多人關注。

客觀來說,不值得

尤其是,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

沒錯,我就是在說高考

比起一個人的婚禮,上千萬考生的命運,更值得讓我關心。

之前跟大家聊教育的時候,毒藥君曾表達過對應試教育的懷疑。

但與此同時,作為這個體系中走出來的過來人。

毒藥君也深知,當下階段,

高考,是最大程度保證公平的一種人才篩選模式

雖然此前毒藥君向大家介紹過教育的各種可能。

但應該看到:

任何社會,最終認可的,還是實打實的文憑

既然高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無法被替代。

那今天,就讓我們把林志玲的婚禮放一邊,

來聊聊這個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話題——

高考

高考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一個必須要過的坎。

正因為它如此重要,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小孩。

都把這個「決定一生」的考試看得格外重要。

4年前,央視拍過一部反映高考的紀錄片。

通過對高考中不同環境的多方展示,讓觀眾切實了解到,

這場不平凡的考試,對全國千萬家庭的影響。

因為內容過於真實,觀眾也看得心驚肉跳。

發彈幕的觀眾更是調侃其嚇人程度堪比恐怖片。

只不過,作為這部恐怖片的主角。

你我都曾參與過。

不誇張的說,高考,猶如一個看不見硝煙的戰場

既然是戰場,有贏家,自然就有輸家。

在中國安徽的某處小鎮,就有這樣一個給輸家提供短暫容身之處的地方。

它在全國有個響噹噹的名字:

毛坦廠中學

這所學校的大名,可以說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提及一次。

有意思的是,所謂的毛毯廠,壓根和毛毯沒半毛錢關係。

它不生產毛毯,卻產出著讓家長心心念念的東西。

這個東西,有個最通俗易懂的名字。

大學夢

如這裡的老師所言。

家裡出一位大學生,等於變相拯救了一個家庭。

知識改變命運,並不是一個過去式的概念。

它一直深刻貫穿著每一代人的生活。

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階級的流動就增加了一絲可能。

那些考不進大學,一輩子只能在貧窮的漩渦中打轉的人,

深知其中心酸。

毛中保安感嘆自己與高考失之交臂帶來的遺憾

和別的地方不太一樣的是,

毛坦廠中學接收的大部分學生都不是應屆生。

裡邊兒有相當部分的人,是復讀生。

他們選擇毛坦廠。

一來,因為其變態的一本線上線率。

以去年為例,這個數據就高達66%

二來,是這裡擁有的「濃烈學習氛圍」。

雖然鏡頭中捕捉的只是一些片段,但也足夠令人震撼。

機械性的死記硬背、

無處不在的警示標語、

以及一張張充滿鬥志的保證書。

與其說這是一所學校。

倒不如說,這是一所專門為高考打造刷題機器的工廠。

也難怪,毛中被稱為「亞洲最大高考工廠」。

既然是工廠,當然不可能講人情。

講的,是效率。

接受這種非人道教育的「失敗者」,其實一定程度上是出於無奈。

因為,他們的家庭背景讓他們沒得選。

為了孩子,不少務工的家長選擇陪讀。

白岩松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出於經濟因素考量。

有時,每個家庭實行輪班制照顧孩子,

是常態

孩子辛苦,家長也辛苦。

帶來的衍生問題還不少。

比如人口扎堆引發的環境問題,就引得原住民怨聲一片。

至於學校中的環境,也並不見得有多好。

畢竟,這裡以復讀生居多。

學生結構複雜。

稍不注意,原本打算靠復讀翻身的學生,

就容易被帶偏。

在一個動輒萬人的學校。

除了需要面對外在複雜環境帶來的挑戰。

學生在「工廠」中承受的精神高壓也是可想而知的。

前面提到的那位在毛中擔任保安隊長的父親,

他的孩子,就因為不堪課業壓力,

在月考中排名下滑幾千名。

如此打擊,對於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兒子身上的父親而言。

自是氣不打一處來。

按照中式思維,不好,自然是要吃棍子的。

但高考臨近,不能打擊兒子的主觀能動性。

只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然而問了半天下滑原因,也問不出個所以然。

但實際上,在和記者私下交流時。

對話中,兩代人之間的隔閡卻又分外明顯

這道鴻溝,源自對一些基本問題的看法有所不同。

對於兒子來說,高考的目的,

只不過是為了擺脫愛說教且有控制欲的父親。

但對父親而言,只要結果有效。

甭管合理不合理。

這種愛並痛著的現象,其實並不是中國的孩子才會遇到。

在整個強調集體主義的東亞都存在。

之前給大家推薦過的《坡道上的家》,女主就有過類似遭遇。

但之於中國,這種現象背後隱藏的問題還有它複雜的一面。

如之前所講,這是一個一考定終身的大國。

小孩只看到自己承受的壓力和受到的傷害,

卻看不到大人常年如一日的付出,和因為高考落榜吃過的教訓。

當家長因多年心血換來好結果喜極而泣時,

老實講,看的人,既矛盾又感慨。

既然大人小孩都如此痛苦,有沒有可能繞過高考,

獲得一種「更輕鬆」的上升途徑呢?

在《高考》中,給出了另一個答案。

留洋

隨著部分中國家長的錢包越來越鼓。

留洋,正成為越來越多有硬實力家庭的首選項。

與毛中的孩子比起來,能夠留洋的孩子無疑是幸運的。

他們能夠接受更規範、更人性、更系統的教育資源。

但相應的,留洋的門檻其實特別高(家裡有礦除外)。

根據所選專業的不同,「洋高考」也需要攻克很多難關。

SAT、TOEFL、GRE和IELTS,沒點兒實力。

照樣撲街。

改制前的SAT滿分為2400

和國內參加高考的孩子們一樣。

選擇留洋的家庭,無論小孩還是家長,

其付出的精力和時間也不少。

好不容易通過測試,還要應對國外對綜合素質的評測。

分高,並不能成為獲得錄取資格的絕對保證。

等到好不容易拿到想要名校的offer。

畢業等同失業,同樣是海外學子需要面對的問題。

更何況,不同的文化語境帶來的隔閡。

以及職場遭遇的間接性歧視。

和高昂的學費。

還有前端的國際學校重洋輕漢的教學思路。

從小接受國際學校教育的學生對母語文化普遍反映冷漠

可以說,留洋過程中所要面對的問題,

不少。

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海內海外,

高考,給了每個人一條出路。

殘酷的是,這條路未必能兌現他們當初的幻想

在另一部涉及高考題材的紀錄片《中國門》中,

身處偏遠地區的孩子們,

用「我們並不是在生活,而是在生存」這樣早熟的論調,

來形容自己當下的狀態。

說起為什麼要參加高考。

孩子們只是單純覺得,大城市存在更多的機會。

而高考,是唯一能讓自己過上城市生活的現實途徑。

不假。

可在片中,觀眾也看到了那些在城市邊緣掙扎的年輕人。

他們來自地方城市或者小鎮,拿著微薄到不足以維持正常開支的薪資。

最終,意識到大城市根本不屬於自己後。

不少人只能選擇打道回府。

這當中,又有多少人,歷經多少磨難才來到了城市?

好不容易通過高考渴望改變命運的他們。

又經歷了多少城裡人的白眼後,灰溜溜離開?

有人說,國家興亡,學子有路,匹夫有責。

可現如今,路在何方

所以,高考這個話題,放在今天的語境下尤顯沉重。

一方面,我們無法否認它之於普通人家的重要性。

但另一方面,可以看到隨著階級的不斷固化,

想通過高考翻身的難度,也在逐年增加

更何況,在有著「史上最難高考」之稱的今年。

想贏,並不輕鬆。

報考人數、分數線和錄取率呈反比

知識的確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這個顯而易見的道理,仍在發揮它的效應。

也許高考並不會承諾一定給到你什麼。

但至少,

當人們抱怨這個遊戲規則太過粗暴的時候,

我會為有一個遊戲規則而喝彩。

近 期 熱 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藥App 的精彩文章:

死刑犯居然能當老闆!他讓我想起這部「邪」片
天下苦大女主久矣!《破冰行動》引領「叔圈硬核劇」雄起?

TAG:毒藥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