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怎麼才能做到對佛法深信不疑,為什麼總是感到內心起伏不定?

怎麼才能做到對佛法深信不疑,為什麼總是感到內心起伏不定?

許多人即使處於無事時,心中也是起伏不定,不是惦記這,就是牽掛那;及至事過之後,仍然思緒萬千,幾乎得不到片刻靜謚。唐朝德山和尚有言:「於己無事則勿妄求,妄求而得亦非得。汝但無事於心,無心於事,則虛而靈,空而妙。」我們若能以此虛靈空妙的心境持念一句萬德洪名,豈能不念念與佛相應?見行堂有語:自己內心有清晰而堅定的目標,才會打敗外在的風風雨雨和內心的起起伏伏。

*法師您好,我在與男友分手的日子裡,覺知到內心時常變化的想法,我有時願他吉祥快樂過得很好;有時想起他又會生氣難過,很想和他痛快吵一架。我想我的心裡藏了一個魔鬼,因此叨擾法師,願求得一法,能使自己心境平和,不被變換的想法困擾。

內心有了正念,才不會被妄念做主。這個「一法」,就是好好聞思修,讓佛法成為內心的主人。我們的內心時明時暗,起伏不定,只有通過持續的修行才能讓它穩定地保持光明。

*師父,弟子準備上山常住了,但是最近發現了一個問題,最初決定出家的原因是因為佛法衰微,自己想竭盡全力的為佛法做點事情,可是最近發現這樣的心不是總會有的,有時候就沒有了,沒有的時候內心就是一片模糊,很沒有力量,很擔心這樣的狀態如果是常態,會對以後常住及出家修行帶來影響,請問師父怎麼辦?

正因為我們內心容易起伏,才需要一個環境去幫助它成長、穩定。不要去擔心「我這樣不行怎麼辦」,而要去發願「我想變得更強」,讓願力來引導自己,而不是用擔心來阻礙自己。為還沒有發生的問題擔憂或焦慮,都是妄想,不是正念。

*修佛之人,是不是從來都不煩不燥?為什麼要修佛呢?是為了大家所說的「修身養性」?修佛的過程中如果沒有達到自己想要的「修身養性」的境界,是否會煩惱?

學佛的人不等於已經成佛,所以還會有煩惱,修行過程也會起起伏伏。但因為有了圓滿的人生榜樣,懂得自己行為的方向和準則,慢慢就會越來越好。學佛不是為了修身養性,而是離苦得樂——離一切苦,得究竟樂,這必須通過降伏煩惱來實現。當然,佛法所指的「苦樂」、「煩惱」,都有特定的內涵。

*師父,我28歲了,沒有結婚,會算命的親戚說我婚姻不順,心情受到了影響,應該怎麼如理思維?

算你坎坷不順,就低落擔憂;算你命大福大,就春風得意。其實自己的命運有沒有這兩句話都是一樣,但心卻會隨著這些話起伏。人總是執著名相、在意言論,心就在這些概念的世界中忽上忽下。該怎麼如理思維?如實面對業果,認真把握當下。

*法師您好,為什麼會不定期的出現內心很疲倦、很虛弱的感覺,當處在這樣的一種狀態的時候,覺得家庭、工作、人際交往都變成了一種承重的負擔,無力應對,所以很想逃離卻又無處可逃。請問法師,面對這種狀態應如何應對?

這是人心力的起伏,心力低落的時候,很小的事都變成了重擔。修行就如同給心充電,手機每天都要充電,心也是一樣。

*我想問下,為什麼感覺我自己有時待人很好,一些小事我根本不會放在心上。有時候心很小,特別在意一些小事,別人的情緒可以影響到我。好想擺脫,做不到時刻內心開朗。

所以要修啊。人的心是起伏的,時而光明時而黑暗,修行就是要讓內心光明的時間越來越長,黑暗的時間越來越短。

*師父,不知為何最近沒有一點心力,經常被一些亂七八糟的思想控制。應該怎麼辦?

人的狀態是起伏的,會有低谷,這也是正常的。但低谷不能低過極限,不能遠離師法友團隊,這個要注意。反過來說,要靠堅持在團隊中,才能把我們從低谷中拉出來。因為人心力已經低了,沒有抵禦煩惱的力量,如果再沒有清凈外緣的保護和啟發,就會隨著雜染的緣跑掉了。

*師父,為什麼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

一切眾生都有佛性,但也都有無明、煩惱。如果一個人能時時刻刻都保持善良的心態,那就是大善人、菩薩,這都是需要去修的。事實上,仔細反省自己,狀態也時常起伏,有善意的心念和行為,也有時會發脾氣、造惡業。

*怎麼才能做到對佛法深信不疑,最近總是感到內心起伏不定?

信心是要修的,不是只能靠僥倖的、不可捉摸的「感覺」。隨著了解得更多,熏習得越久,驗證得越多,信心就會越強。菩薩有信不退、位不退、證不退等果位,說明了即使菩薩也還會有起伏、退轉。這都是修行的必經之路,既不要因一時做不到而膽怯退縮,也不要盲目輕狂自大,踏實努力。

*為什麼好人會變壞?說我自己。

人都有好的一面,也都有煩惱。有時候內心光明佔上風,有時候煩惱佔上風,所以我們會造善業,也會造惡業。人置身於煩惱沼澤之中,想要自己把自己拔出來,絕無可能。培養堅固願力,要找到有願力的師長及團隊。

*弟子這一段遇事心緒起伏,修行心力低下,提不起精神,該如何跨過這道坎?

修行並不是會一直走上坡路,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也會有低谷。心力低的時候,很多煩惱都會現起,信心也會退失,這都是正常的。一時想不通的就不要去想,多祈求、多拜佛,依靠對佛菩薩的憶念來把自己拉出煩惱的泥潭。等跨過去這個坎,內心就又會成長一分,對修行的理解又能增加一分。

*我念佛快三十幾年了,可是感覺還是原地踏步走的狀態,對念佛忽冷忽熱起伏不定,心裡有慾念沒有停止過。心裡啥也明白,有時候做事卻違背了佛法,清醒後心裡又後悔,過後又貪慾。如何把控好這顆懸浮的心呢?

修行需要找到善知識指引,如理如法地持續用功。單單自己在家念佛,很難深入、得力。念佛也好、誦經也好,根本的目的都是要轉動這顆心,讓我們的心從與貪嗔痴相應轉向為與三寶相應。自己的心有沒有改變?念佛時是否有真切相應?這不是道理,而是內心實在的境界。

*師父,請問一個人總是因為一點小事內心波動起伏特別大,心好累,怎麼辦?

心太脆弱,就一點風浪都經不起。只有一點點去拓寬自己的內心,去培養福德與智慧,從聽聞佛法開始。可以讀一些書。

*法師,您好,我是一名大學生,曾經有幸見過您。最近不知怎麼了,一點點小事自己都會生悶氣,心情煩躁,感覺好像被蒙蔽了發現美的眼睛,不知該如何是好,想問問您我該怎麼辦?

心力低了,煩惱就會現行,蒙蔽內心吸收善法的能力。有時候什麼也不做,過一段時間又會慢慢好起來,很多人都會這樣起起伏伏。但這並不是真正解決了煩惱,只是暫時把它放在一邊了。佛法也並沒有立竿見影的解決方法,但卻是釜底抽薪的。那就是堅持親近善師善友,長期熏習善法,慢慢削弱煩惱,乃至最終凈除。

*頂禮法師,末學有一個疑惑,有時候末學豁然開朗,不去糾結是非對錯,去看因果,但有的時候末學又感覺想不通看不開,就像是從自在到痛苦來來回回,我常常在這兩個極端裡面來回跑,似乎沒有一個定數。我的疑惑就是怎樣內心才能一直自在呢?是需要我們不斷地修練內心再慢慢達到不被外界所迷惑的境界嗎?

內心時明時暗。通過修行,就是要用智慧的光讓內心一直明亮。

*我去年剛接觸佛法時,非常猛利,醍醐灌頂,自認已明心見性,深解無常,因果,空有不二,一切唯心造等等,事理濁清分明,亦發大願菩提心,可現在卻覺得有所退轉,沒有剛開悟時的無我境界了,想出家又覺機緣未到,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修,日常靠一句佛號增長心力!

剛剛接觸佛法時的狀態很好,說明我們過去曾經在佛法上種下善根,如今,這種善根因緣得以成熟。但是,人的善根也是無常的,如果不是天天在開啟、天天在增長,就會不斷衰弱。所以要親近三寶、道場,發大願、調煩惱,聞思修,那麼我們的信心才能越來越鞏固,慈悲和智慧才能越來越增長。

*師父,弟子就是為了病好學佛的。然而,病稍微控制住,就不知道病好乾什麼。為了行佛法?凈土的信,什麼都沒有看到,信願行都是內心的東西,太難信了。病好後,全實踐佛法,不用工作了?也辦不到。去工作嘛,所謂善行都是夢中事,相對於凈業就是惡。經常病好點後就隨欲而行,病情惡化又回到從前。

因為生病而接觸佛法,是一種因緣。但是既然接觸了,就不要停留在表面上,而要真正去理解佛法的根本和宗旨,不然所獲利益也是短暫的、膚淺的。信佛學佛不等於一定要出家,也可以一邊工作一邊修行,重點是要找到正信的師法友團隊,真正去學習佛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平常新語 的精彩文章:

佛教里做任何功夫,目的都是……
星雲大師:體驗菩薩

TAG:平常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