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54.你在虛融澹泊上,就能在相離相,在塵出塵六祖壇經淺釋

54.你在虛融澹泊上,就能在相離相,在塵出塵六祖壇經淺釋

付囑品第十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三藩市佛教講堂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師復曰。諸善知識。汝等各各凈心。聽吾說法。若欲成就種智。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若於一切處而不住相。於彼相中不生憎愛。亦無取捨。不念利益成壞等事。安閑恬靜。虛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於一切處。行住坐卧。純一直心。不動道場。真成凈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種。含藏長養。成熟其實。一相一行。亦復如是。】

「師復曰」:六祖大師又說,「諸善知識」:各位呀!你們都是有智慧的善知識,都是有善根的善知識。「汝等各各凈心」:你們每一個人都自凈其心,把你的心收拾乾淨,不要有一些貪瞋痴。「聽吾說法」:你們清凈其心,然後來聽我說法。「若欲成就種智」:你們假設要成就一切種智,「須達一相三昧,一行三昧」:你們應該要明白、要通達。通達什麼呢?通達一相而無諸相的三昧,一行而無諸行的三昧。

什麼叫一相三昧呢?我現在對你們講,「若於一切處」:你要是在任何的地方。任何的地方,就是無論你在好的地方,不好的地方,在動的地方,靜的地方,「而不住相」:你不著住到相上。「於彼相中」:你就在外相上,「不生憎愛」:你見著境界,不要生出憎恨的心,不要生出愛欲的心。憎恨,就是討厭的心;愛欲的心,就是你歡喜。無論見到什麼境界,也不生憎愛的心,所謂憎愛不動於衷,心裡如如不動。

「亦無取捨」:在你愛的境界上,你也不要想取為己有。你有愛心,就想取、就有取。十二因緣上不是有:「愛緣取,取緣有。」為什麼要取呢?就想自己佔有,想為自己所有。舍,就是憎;你憎,就想不要,就想捨棄,棄置到一邊去。因為你有愛憎,就有取捨。

「不念利益成壞等事」:你也不想念這種的問題。什麼問題呢?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利益,對我有什麼好處呢?你這麼一想,對你有好處,你才做,那就是貪心,那就是攀緣心,那就是不幹凈的心。知道嗎?成壞也不要計較,說這個事情,對我有所成功,對我有什麼害處。都不要有的,這種心都不存。等事,這些事情。

「安閑恬靜」:安閑,就是什麼事情也沒有;恬靜,就像水沒有波浪似的。水沒有波浪,就是你沒有煩惱。沒有什麼煩惱?沒有愛憎的煩惱,沒有取捨的煩惱,沒有你利益成壞的煩惱;你不計成功,也不知道什麼叫失敗。

「虛融澹泊」:虛,像虛空似的;融,是融會貫通。你看!萬物都在虛空里生出來。可是在虛空里生出來,虛空也無所事事,沒有什麼事情是它辦的。它沒有立一個辦事處,說在那個地方,你去生啦!那個去死去啦!所有的萬物,生生滅滅,生生化化,都是天然的,什麼麻煩也沒有;就是虛融恬淡,很澹泊的,澹泊以明志。

什麼叫澹泊呢?澹泊,就是「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就是平常是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也沒有一點貪心、瞋心、痴心,什麼都沒有的。也就是什麼呢?也就是少欲知足,沒有慾望,沒有攀緣心。沒有說:「哦!等我作一部書,這一部書作成了,一出版,我就成名了,就做為世界上有名的學者。」或者說:「啊!我想在世界上標異現奇,做奇怪的事情,令舉世注目,這也就成了名。」沒有這種的心。少欲知足,就是不論什麼慾望都沒有,知足,常常知足;所以說:「知足常樂,能忍自安。」這是虛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你在虛融澹泊上,就能在相離相,在塵出塵,所以這叫一相三昧。

「若於一切處」:怎麼叫一行三昧呢?我現在再給你講一講。你能夠在一切處、任何的地方,無論好處、壞處、善處、惡處、是處、非處,「行住坐卧」:你在行住坐卧,這四大威儀里,「純一直心」:時時都用直心,直心是道場。我們學佛的人,切記不要用彎曲心。你對任何人,都應該直心、直言、直行,不要心裡盡來迴轉彎抹角的,在你的心裡,有很多彎彎曲曲的事情:應該直心。直言,就是你心裡想的,你口裡就說。不是說我心裡想東,我口裡就說西;我心裡想西,口裡說東,心口不如一,這就不直了!你心和口,要一樣的。所謂直言,做事情也直,說話也直。說出話來,沒有委曲婉轉的機謀智巧,所行所作都要直的,所謂「直心是道場」。其心不直,你這因不直,將來你果也不直;所以必須要行住坐卧,純一直心。

怎麼叫純一呢?就是精純到極點,就是一個了,絕對沒有兩個。精純到一個是什麼呢?就是直心。我們修道的人,無論對人、對己、對事、對什麼,都要有直心,不要盡心裡總計算人:那個人有錢,我和他借一點來,我自己用一用。就是窮到極點,也不要做這種沒有廉恥的事情。因為你借人錢,如果你快一點還給人錢,這還是不失為君子;如果只有借而沒有還,簡直行為很卑鄙的。所以要「不動道場」:直心就是道場。你心裡直,就是不動道場。「真成凈土」:你直言直行,不動道場,這就是真正成就的凈土。「此名一行三昧」:這就叫一行三昧。

「若人具二三昧」:假設這個人具二三昧。什麼叫二三昧呢?二三昧,就是前邊所說的一相三昧、一行三昧。「如地有種」:這兩種三昧,你要是能依照著這道理去修行,就像地種上種子一樣。「含藏長養」:在地下,埋藏得時間久了,就會長出菩提芽。「成熟其實」:就會成熟這個菩提的果實。「一相一行,亦復如是」:一相三昧和一行三昧,就和這是一樣的。

【我今說法。猶如時雨。普潤大地。汝等佛性。譬諸種子。遇茲沾洽。悉得發生。承吾旨者。決獲菩提。依吾行者。定證妙果。聽吾偈曰。】

心地含諸種 普雨悉皆萌

頓悟華情已 菩提果自成

「我今說法,猶如時雨」:我現在對你們所說的法,好像這及時之雨。怎麼叫及時之雨呢?就是種的農作物,正需要雨,雨就來了,這叫及時雨。你若不需要雨的時候,雨下得太多,農作物就會被水淹,就會澇死;需要雨的時候,若沒有雨,那就會幹死、旱死。正需要用多少雨,就下了多少雨,這叫及時之雨。所以六祖大師說法時,也就像及時之雨似的,「普潤大地」:普遍滋潤大地。「汝等佛性,譬諸種子」:你們自己本有的佛性,就比方種子一樣。「遇茲沾洽」:「洽」字,有讀「霞」音的,有讀「恰」音的,都一樣。遇茲沾洽,就是遇到時雨。遇到時雨,就都有長養滋潤的希望,都有成熟菩提果的希望。「悉得發生」:完全都會發生菩提芽,而結菩提果。

「承吾旨者」:你們明白我所說宗旨、道理的人,「決獲菩提」:一定會得到菩提。「依吾行者」:你依照我所說的法去修行,「定證妙果」:一定得到菩提的妙果。

「聽吾偈曰」:你聽一聽我說一首偈頌,你們注意一點。我給你們說這麼多法,你們大約聽得都散漫無章的,所以我用偈頌再表達一下,再說一說給你們聽聽。各位都要自凈其心,注意來聽我這首偈頌。

「心地含諸種」:心地,就是自性。你自性里含藏著一切的種子。「普雨悉皆萌」:現在由得到及時之雨,普遍來滋潤這一切的種子,所以都生出菩提芽來了。「頓悟華情已」:頓悟,立時明白。你要知道有情的眾生,你明白結果就要開花,開花又要結果。那麼花開過了,然後是什麼呢?「菩提果自成」:菩提妙果,自然就成就了。

你看!菩提果自成。達摩祖師說:「結果自然成。」這個是「菩提果自成」,這都說你們現在這一班「果」。說我們的果,能普遍到整個世界去,這叫結果自然成;自然到每一個地方去,每一個地方,都會結你們這種果。什麼果呢?菩提果。現在六祖大師,恐怕大家還沒有明白,所以就說明顯一點,說菩提果自成。現在你們每一個菩提果,要自成啊,我不能幫忙你們;如果你們不自己成,那是自暴自棄,現在我告訴你們,你們都要成了。你看!就趕著這麼巧,你們這些人的名字,都趕到這「果」字上。我們的宗派,也是說到「果」字上,說得很妙的,說是:「思修常安果」,常、安、果,「親傳無為教」。思修常安果,才能親傳無為教;你們將來要親傳這個無為教。

【師說偈已。曰。其法無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凈。亦無諸相。汝等慎勿觀靜。及空其心。此心本凈。無可取捨。各自努力。隨緣好去。爾時徒眾作禮而退。】

「師說偈已」:六祖大師,說完這首偈頌後,「曰:其法無二」:對大家又說,我所說這種頓教的法門,沒有兩個,就是一個。一個就是什麼呢?就是頓教。「其心亦然」:那麼教是一個,心也要歸一,也要變成一個。「其道清凈」:所修的道,本來就是清凈的,「亦無諸相」:也沒有一切的相。「汝等慎勿觀靜」:雖然說無有諸相,但是你們也不要誤會,就觀這個「靜」。為什麼呢?你觀靜,這也是執著。「及空其心」:也不要這麼很乾燥地守著頑空;守頑空,又不對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一切眾生「此心本凈」:心的本體本來是清凈的,是沒有染污的。「無可取捨」:也沒有可取,也沒有可舍。

「各自努力」:你們都要努力向前,不要懶惰呀!「隨緣好去」:你們到處去隨緣,到各處隨你們各人的因緣去建立道場。好去,你們好好地去修行用功。「爾時徒眾作禮而退」:這個時候,這一切的徒眾──六祖大師座下這幾千人,都叩頭頂禮,就退到一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有「情」,就有業障,如何「業盡情空」?
八萬四千法門,哪一個法門是最妙的呢?宣化上人原聲開示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