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產後這4個部位恢復不好,容易讓寶媽得婦科病,別不在意

產後這4個部位恢復不好,容易讓寶媽得婦科病,別不在意

小玲前段時間看到一篇文章,講的是寶媽產後如何恢復盆底肌,以及盆底肌鬆弛的不良影響。小玲那時正處於孕晚期,離生產沒多久了,所以,非常認真的把相關內容看了一遍。看完之後小玲才知道,原來把寶寶生出來並不意味著自己解放了。如果寶媽產後恢復沒做好,導致有些關鍵部位沒有及時修正復原的話,不僅影響日後的身材,還容易讓自己患上一些衍生疾病。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寶媽在產後需要及時修復哪些部位吧?

產後這4個部位恢復不好,容易讓寶媽得婦科病,別不在意

1、骨盆

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寶媽在產後都需要儘早修復自己的骨盆。因為從懷孕四個月開始,寶媽體內就會分泌出鬆弛素,一方面使身體的韌帶以及周圍組織慢慢鬆弛下來,另一方面讓骨盆逐漸向外擴張,為以後胎兒入盆以及順利生產做準備。因此,寶媽在產後應該及時穿上,有骨盆矯正功能的塑身褲,幫助自己的骨盆儘早閉合。如果骨盆長時間不閉合,不僅會讓寶媽變成大屁股,還容易引發婦科炎症。

產後這4個部位恢復不好,容易讓寶媽得婦科病,別不在意

2、小腹

有些寶媽在產後會發現自己的小腹非常突出,其實都是產後沒有及時修復的原因。因為寶媽懷孕時,小腹上的肌肉和韌帶會被日益增大的胎兒撕裂,從而導致胎兒生出後也很難恢復。因此,寶媽在產後應該儘早穿上高腰的暖宮塑型褲,幫助自己收緊腰部,使小腹上被撕裂的韌帶儘早恢復。而且有暖宮作用的塑型褲,能避免寶媽產後出現宮寒,對身體健康非常有益。

產後這4個部位恢復不好,容易讓寶媽得婦科病,別不在意

3、盆底肌

寶媽到了孕晚期,下體的肌肉和韌帶會在鬆弛素的作用下,變得無法支撐住胎兒的重量。所以,恥骨的聯合處會在胎兒的壓迫下分離,導致寶媽的盆底肌發生鬆弛。而修復受損盆底肌最佳時間是產後42天內,否則等寶媽老了後,容易出現漏尿、子宮脫垂的現象。寶媽可以通過蹲起、壓腿、跳繩、蛙跳等運動鍛煉盆底肌肉。

4、子宮

寶媽的子宮在產後也會發生明顯鬆弛、下垂的情況,如果不及時修復的話,既會影響身體健康,又非常容易患上婦科疾病。因此,寶媽在產後應該及時穿戴收腹帶,這樣不僅能幫助自己下垂的子宮回到原位,還能促進子宮快速收縮成原先的大小,對產後恢復更有利。

產後這4個部位恢復不好,容易讓寶媽得婦科病,別不在意

希望寶媽看完這篇文章後,能夠提高對產後恢復的重視,以免以上這些關鍵部位沒有及時修復,影響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駝小福 的精彩文章:

家長的這3種行為,很容易破壞掉寶寶專註力,請立即停止

TAG:駝小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