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長粽:本已沒落的社交儀式食物逆襲成了「網紅」

長粽:本已沒落的社交儀式食物逆襲成了「網紅」

中國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有粽子,不過像遂昌這種「長粽」還是很獨特的。

民間傳統儀式食物

從根本上說,粽子是一種「儀式食物」。除了少數地區把它作為日常食品,大多數地區都只在端午節的時候吃一次。

除了紀念屈原,粽子在很多地方還作為社交載體。比如在我家鄉,姑娘結婚後的第一個端午節,會帶著女婿回娘家送粽子,而娘家則會給小夫妻買雨傘。

在遂昌,粽子的這種類似功能更為強大。姑娘新婚的年末,會帶著女婿送年糕回娘家。娘家則把送來的年糕分給親友,收到年糕的親友就會請小夫妻吃飯。到了第二年的端午節,小夫妻就要給這些請他們吃過飯的親友送長粽。

長粽並沒有統一的規格,傳統習俗說「粽子越長,情誼越長」,所以送什麼樣的長粽對於新人是一個考驗。勞動人民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當兒子和兒媳要回娘家送長粽,婆家會請來村裡的相親幫忙包。第一根長粽必然要兒媳來完成,然後幫忙的鄉親就按照兒媳包出來的規格來包。這一方面是向鄉親們展示兒媳的能幹,更重要的是:粽子的規格是兒媳定下的,娘家的親友們即便對於粽子的大小長短有微詞,也只能怪罪兒媳而不會對婆家產生嫌隙。

除了新婚夫妻回娘家送粽子,等到孩子10歲的時候,外婆也會給外孫做長粽——長粽越長,祝福越深,所以這種長粽豎起來經常比孩子還高。我們在遂昌見到的這根,雖然有點誇張,但也還是有群眾基礎的。

麻煩的製作過程

大家都關心那麼長的粽子如何煮熟,尤其是前面我們五個人「抬」的那根2米的長粽,哪裡有那麼大的鍋呢?這只是一個為了宣傳而製作的「標本」。為了做熟它,專門製作了一個金屬管,放進去蒸。因為太長,還需要蒸了一頭,掉過來再蒸另一頭。

雖然說「粽子越長,情誼越長」,但實際上的粽子也總不能做無限長。比如外婆為外孫做的粽子,比孩子高也就差不多了,總不能再專門做一個廚具來蒸熟。當地的文化專家告訴我們,過去家裡有「立桶」,平時是用來放孩子的——大人幹活的時候把孩子放進去,也就避免了他們出現危險。要蒸那種很長的長粽,就可以把立桶放到鍋里作為蒸屜。

除了蒸煮麻煩,長粽包起來也不容易。

包長粽是用當地山上隨處可見的箬葉。葉子不算小,如果用來包通常的四角粽,一兩片葉子也就足夠。而要包長粽,就需要許多片葉子。

我們圍觀了好一陣,自以為學會了,真的操作起來,還是手忙腳亂,恨不得多長几根手指頭。

經過了一兩個小時的努力,才勉強包出了最小規格的長粽,讓人不由得想起來「愛因斯坦的小板凳」。

左邊的是阿姨們包的標準品,右邊是我包的「非合格品」。

其實即便是能幹嫻熟的阿姨們,一整天也只能包出二百多根這種小規格的。如果用普通的鍋來煮,需要煮6個小時才能熟透。

作為食物本身,這樣的製作過程未免有些繁複。社會的發展使得粽子作為食物的價值越來越不重要,而「新媳婦回娘家」也不再是一個重要的儀式。於是,作為傳統儀式食物的長粽,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也是一種必然。

逆襲,是因為新奇

對於食品,現在的消費趨勢是「小包裝、個人化」。「一根就夠全家吃」的長粽,其實並不符合潮流。

不過,習慣了單一四角粽的消費者,看到長粽的形態和它所承載的「粽子越長,情誼越長」的寓意,未免會感到「新奇」。當它通過社交平台出現在人們面前,也就吸引了許多人去嘗試。

只要把它做成熟的預包裝食品,「製作繁複」的缺陷也就不成為問題,而「新奇」這個賣點,卻足夠吸引消費者。

標準化,從傳統走向市場的基礎

像長粽這樣的民間食品,要通過電商、微商渠道走向全國的消費者,就必須成為預包裝食品。而預包裝食品,就對安全、規範、標準化有相當高的要求——傳統食物的「原生態」,是不可能滿足監管要求的。

好在粽子是要經過長時間的加熱才能做熟。這種「熱加工工藝」使得它比較容易滿足殺菌和保存的要求。包粽子的過程是一個會引入細菌的過程,而六個小時的煮沸足以把細菌們徹底殺滅。在加工廠里,用高壓加熱釜來煮粽子,效率也就更高。

等到冷卻下來,粽子內部也不會再有細菌。用高溫塑料袋把蒸熟的粽子進行真空封裝,後然後再進行一次殺菌,就可以比較容易地把後來引入粽子表面的那些細菌殺滅。這樣,真空袋裡沒有了細菌,外面的細菌也進不去,粽子也就可以在常溫下保存相當長的時間。加工廠的技術人員人員說,其實放一年細菌也不會長起來,只不過時間長了風味口感會變差,所以他們設定了比較短的保質期(常溫60天,冷藏90天)。其實,這些成為了「預包裝食品」的粽子,只要沒有變味,就是可以吃的。

除了食品安全的規範化,作為商品的長粽還進行了大小和容量的標準化。包粽子的阿姨們面前放著一個台秤,每根粽子所用的食材都進行稱量,最後的成品也就大致在標稱重量的範圍內。另外還有一個尺,確定粽子的長短也在設定的範圍內(20厘米或者50厘米長)。

文章來源: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作者本人公眾號「松鼠雲無心」,轉載請聯繫原賬號。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那個春天的蟲子,不相信眼淚,相信真實
枇杷不是琵琶,琵琶就是枇杷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