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端午:中國人三種情懷,儒釋道三家智慧

端午:中國人三種情懷,儒釋道三家智慧

法迦藍

我也許比你更懂你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

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所以人們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人們在這天划龍舟、吃粽子、熏艾草,這些習俗在中國傳承千年,至今不輟。

儒家的端午:為國為民,家國天下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有很多紀念名人的節日,比如寒食節紀念介子推,上巳節紀念黃帝,媽祖節紀念媽祖。

但是這些節日都是區域間流行,統一的全國範圍內紀念某一個人物的,卻只有端午節。

唐詩云:「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屈原心繫百姓,卻被小人陷害,在楚國滅亡前夕,屈原投汨羅江而亡。

江百姓捨不得忠良就此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同時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裝著米的竹筒投入江中。

端午節,是在紀念屈原,也是在紀念為國為民的無私精神。

當然端午的粽子還有另一種說法。

人們在豐收之後,把這些穀物先拋入山上、江中,請大自然享用。

這是一種感恩的祭祀。

人們感謝大自然的贈與,感謝大地生養萬物,養育萬民。

這種對大地、對自然感恩的情愫,養成了中國人安土重遷,重視家庭、安於土地的觀念,再加上後來的屈原的愛國精神,逐漸形成了中國人家國天下的情懷。

道家的端午:平安和順,祈福納祥

端午節離不開艾草。

古人認為,五月是惡月,五日是惡日,五月五日是惡毒之日。

這天太陽毒辣,毒蟲橫行,很多地方都有傳染病流行。

所以,端午這天人們吃艾草煮雞蛋,用艾草煮水洗臉,喝雄黃酒、掛菖蒲(菖蒲葉子像劍,取祛邪之意)、系五色絲繩,以此來辟邪、祛毒。

除此之外,為了祈福納祥。古人在這天流行請天師鍾馗。

天師鍾馗為鬼中之神,在端午日請他來吃鬼,斬滅五毒,祛除百病,鎮宅佑安。

人們還會把繪著天師張道陵畫像的香囊掛在身上,把他稱之為天師符,認為可以百毒不侵。

道教有一部經典《朝修圖》說:「五月五日,乃續命之辰,其日可請道迎仙,請益壽。」

由此產生了古人在端午日在手臂上系百索、續命索、延命索等習俗。

端午節最早一直是作為避疫、驅邪的節日傳下來的。人們在這天祈福納吉,求神避禍。一直到唐代,人們才逐漸把端午節當成佳節良辰來看待。

佛家的端午:慈悲為懷,普度眾生

因為古時候五月五日不吉利,所以古人認為在這一天出生的孩子會克父母。

很多孩子從小就被送往寺廟,意思是了斷塵緣因果。

如唐代著名的「法雲公」。父母把他送到寺廟當和尚,這既救了孩子又避了禍。這樣的人成為高僧後就是禪林的佳話。

而在端午節圓寂的僧人,也備受佛家重視。

唐代著名高僧揚州大雲寺鑒真大師,公元763年五月五日無疾坐亡,其真身不壞。

佛家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五月五日,炎火流世,毒蟲四起,小鬼橫行,高僧圓寂本來就是一種「獻祭」。

以個人的生命和道行,換來世間的安樂太平。

所譯佛經如果在五月五日這天封筆, 也是佛教的大事。

《大乘入楞伽經》七卷、《入定不定印經》一卷、《大方廣普賢所說經》一卷等, 於武則天久視元年( 700) 五月五日在東都洛陽的三陽宮譯畢,朝廷也下詔褒獎。

佛經入世,也是一份普度眾生的力量。

《華嚴經》里講:盛暑炎毒,當願眾生,舍離眾惱,一切皆盡。暑退涼初,當願眾生,證無上法,究竟清涼。

這是眾生的渴望,也是佛家的慈悲與善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迦藍 的精彩文章:

紫微星座對對碰之巨門星與天蠍座
中醫至理名言30句,句句經典,學會這些想不長壽都難!

TAG:法迦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