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芒種祛濕邪,養生好時節

芒種祛濕邪,養生好時節

詠廿四氣詩 · 芒種五月節

唐·元稹

芒種看今日,螳螂應節生。

彤雲高下影,鴳鳥往來聲。

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

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澤草所生,種之芒種。」——《周禮》

「芒」,指的是有芒作物的收穫。

「種」,指的是谷黍類作物的播種。

芒種,就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

芒種時節正值梅子黃熟,故又稱「梅雨」。

持續的連綿陰雨、高溫,可以說是梅雨的主要特徵,十分有利於水稻、蔬菜、瓜果等多種作物的生長。

但因為空氣非常潮濕,天氣也異常悶熱,各種器具和衣物容易發霉,所以在一些地區也被稱為「霉雨」。

一候螳螂生,二候鶪(jú)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在這一節氣中,螳螂在去年深秋產下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感陰而鳴;與此相反,能夠學習其他鳥鳴叫的反舌鳥,卻因為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在芒種這天有一件風雅之事——煮梅,據說這個食俗從夏朝既已有之。

此時正月開花的梅樹剛好結出梅子,但如果直接吃又酸得難以下口,於是古人就發明了煮梅的方法,自己動手做,既飽口福,又頗有幾分風雅的形式感。

煮梅的方法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用糖與梅子一同煮來吃。在北方,烏梅相當有名氣,將其與甘草、山楂、冰糖一起煮,製成夏日消暑飲品——酸梅湯,味道甘甜可口,深受人們的喜歡。

芒種時節氣溫升高,空氣中濕氣增加,使人感到四肢睏倦、萎靡不振。因此,人們要多注意增強體質,避免季節性疾病和傳染病的發生。

日常起居和衛生

夏季要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但需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振奮精神。

此時蚊蟲很多,要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防蚊蟲致病。芒種時節可以多洗澡,使「陽熱」易於發泄,但出汗時不要馬上洗澡。

養生重在祛濕

濕度適中,人的精神狀態才會好,可當空氣中濕度過高時,病菌繁殖速度就會加快。

因此在梅雨時節,盡量少在潮濕的地方久待;陰雨天注意關閉門窗;外出時攜帶雨具以防淋雨;注意調節室內外溫差,預防「空調病」的發生;有關節炎的患者要特別注意除濕。

飲食宜清淡

進入芒種,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汗易外泄,宜多吃能去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多食蔬菜、豆類、水果,如鳳梨、苦瓜、西瓜、綠豆等。

需要提醒的是,對於老年人,因機體功能減退,熱天消化液分泌減少,飲食要注重清補,再輔以清暑解熱、具有降壓功能的食物。

科學午休,夏不易困

午休也要講究科學,一般認為時間宜少,最少20分鐘,最多不宜超過1小時。如果時間太長,會影響晚上的睡眠。如果想使午休到達最好的養生效果,需有兩個條件:「靜」「涼」。

靜:開著電視、聽著音樂,這樣睡是不行的,周遭有汽車嘈雜也不行。但蟲鳴鳥叫卻無妨,因為這些都是大自然的聲音。

涼:是指自然的清涼,而不是空調對著吹,也要小心過堂風,謹防寒邪乘機入侵人體。

吃點生薑,防「空調病」

空調病實質就是我們的身體長期吹空調所導致的機能衰退,寒邪入侵,所以需疏散外寒。生薑就具有極佳的散寒、驅寒功效。

吃完生薑後,感覺渾身火辣辣的,這就是生薑在發汗解毒。發出的汗可以把體內的寒氣和病毒一起帶走,不適癥狀也隨之消失。

晚上開著空調睡覺的人,可以在早起後喝一碗姜棗茶;空調吹久了,可以煮一鍋熱乎乎的薑湯,然後用毛巾浸湯,趁熱敷於四肢不適處,或者用薑湯洗手、泡腳。

一「收」一「種」,道出了芒種的節氣內涵,也道出了人生的真諦。

人生如同芒種,同樣需要種人品、種能力、種素養、種修為。到了收穫時節,才能收人緣、收事業、收品質、收幸福……

那麼,人的「芒種的品種」是什麼?

修養和學識,包括自我認知、為人之道、處事之法、獨立思考,心中的理想和胸懷等。

沒有素養,易入歧途;而胸懷的寬廣,虛懷若谷,包含了一個人的大度與容忍,使我們在不平坦的人生道路中多了一份淡定與從容。

「芒種」也叫「忙種」,自此田間開始進入忙碌。你的忙種開始了嗎?

種莊稼、植林木,必有時節,而人生卻是沒有時節提醒;珍惜當下,知行合一,只要有開始,便為之不晚。

別讓自己的內心「荒蕪」了。祝各位,芒種安康!

版權申明:圖文源於網路,貴在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道網 的精彩文章:

一杯清茶,送給努力的你

TAG:茶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