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對不起,你讀到的可能是假唐詩

對不起,你讀到的可能是假唐詩

人們常說唐詩宋詞是中華優秀文化的瑰寶,我們從小到大背的最多的估計就是詩詞了。然而,要真正說起來,有眾多唐詩的作者版權尚存在爭議,其中不乏耳熟能詳、大家背得滾瓜爛熟的作品。可以說,我們讀到的很多唐詩都是「假唐詩」!

對不起,你讀到的可能是假唐詩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01杜牧丨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的千古名詩《清明》可謂童孺皆知。但卧榻先生你說本詩也是假唐詩,我幼小的心靈還真是受到了一萬點傷害。怎麼辦?寶寶不淡定了。別急,請慢慢看來。

主要理由

已故國學大師陳寅恪(1890—1969)在他「以詩證史」的代表作《元白詩箋證稿》中指出《清明》一詩來歷不明:「此詩收入明代《千家詩》節本,乃三家村課蒙之教科書,數百年來實唐詩最流行之一首文集。若就其出處,殊為可疑。」隨後,有學者從多方面予以論證:

早期的杜牧集子中,外甥裴延翰編的杜牧文集《樊川文集》不見收錄此詩,再其後北宋田概編《樊川別集》以及《樊川外集》中,均無《清明》。稍晚的《樊川續別集》里才出現了《清明》一詩,而裡面的詩,全是許渾所作。《樊川續別集》系南宋人抄輯,訛誤多多,當時即為劉克莊、洪邁等著名的詩人學者否定。在此幾百年間,從來沒有人提到過這首詩是杜牧的。

《清明》現在可以查到的最早出處見於南宋孝宗時期編撰的類書《錦繡萬花谷》,該書《後集》「村·杏花村」下錄有《清明》,小注「出唐詩」,但既未署杜牧名,也無「清明」題名。杜牧成為《清明》作者,最早是在《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上,即大名鼎鼎的《千家詩》。此詩集舊題編纂者為南宋著名詩人劉克莊。該詩選前集「節候門」下,收錄了13首清明、寒食詩,第一首即是《清明》,並標明作者是「杜牧」。

《全唐詩》中收錄了杜牧好多詩,卻不收錄影響很大的《清明》。《全唐詩》是清康熙年間曹寅等人敕編,《清明》在宋後已有廣泛影響,如果是杜牧作品,不可能不收錄書中,這說明清人已認為,《清明》作者非杜牧。

那此詩的真正作者是誰?有人提出,是許渾。如果是那個晚唐詩人許渾,那此詩尚還是正兒八經的唐詩。也有人提出,《清明》作者可能是北宋詩人宋祁。如此,《清明》則成了宋詩。

總的來說,《清明》是杜牧所作存疑,但尚無確鑿的證據表明另有其人,還是先掛名杜牧為宜。

對不起,你讀到的可能是假唐詩


02張旭丨桃花溪

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

張旭是唐時代著名的書法家,以草書聞名,與懷素時稱「顛張醉素」。這首《桃花溪》,自被清人蘅塘退士選入《唐詩三百首》以來,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篇了。然而,南京大學莫礪鋒教授考辨認為,這首詩的真正作者並非唐代的張旭,應是北宋的蔡襄。

主要理由

南宋洪邁編有《萬首唐人絕句》,收錄了張旭三首絕句,其中就包括這首《桃花溪》。問題是,張旭的這首《桃花溪》,它在所有的唐代文獻中間都不見蹤影,在五代跟北宋的文獻中間同樣不見蹤影。就是在南宋以前,從張旭生活的時期開始,幾百年中間從來沒有人提到過、見到過,從來沒有書裡面記載過這首詩。到南宋中葉首次冒出來,出現於洪邁編的《萬首唐人絕句》,距離張旭生活的年代已經好幾百年了。更大的問題是在洪邁編《萬首唐人絕句》以前三十年,這首詩已明明確確編在北宋蔡襄的文集中。

事實上,對於這首詩重出於《萬首唐人絕句》和蔡襄文集的情況,後人已有所注意,明清時期已有學人指出這些詩是被貪多務得的洪邁誤收入唐詩(事實證明,《唐人萬首絕句》中張冠李戴乃至錯訛者比比皆是)。

洪邁為何會把蔡襄的詩誤歸張旭名下?一種猜測是,蔡襄生前曾收藏張旭的墨跡,蔡襄在張旭作品後面自書其詩,後來,洪邁看到內府所藏的、曾經蔡襄收藏的張旭真跡,因考核欠精從而將張、蔡兩人的真跡張冠李戴,清朝蘅塘退士編《唐詩三百首》,也未考辨,致使「唐詩三百首」中出現了宋詩。

對不起,你讀到的可能是假唐詩


03唐溫如丨題龍陽縣青草湖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這首詩收錄在《全唐詩》卷七百七十二中,題為《題龍陽縣青草湖》,作者唐溫如,「無世次爵里可考」。一直以來,人們都把它當作唐詩,然而,據中山大學陳永正先生考證,本詩是一首元人作品。


主要理由

唐溫如其人其詩,在唐、宋人有關的載籍中都沒有記錄,連素有淹博之譽的宋人洪邁撰集的《唐人萬首絕句》進御本及趙宦光、黃習遠的編訂本中也沒有這首詩;從唐朝至清朝許多唐詩選本中也沒有發現這首詩的蹤影。

最早收錄唐氏此詩的是元人賴良編纂的《大雅集》,題為《過洞庭》,唐珙作。在作者小傳中介紹,珙字溫如,會稽人。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載,賴良字善卿,浙江天台人,「是集皆錄元末之詩」,「其去取亦頗精審」,「故不失為善本」。最後,陳先生得出如下結論:「唐溫如,名珙,浙江會稽(盡紹興)人。元末明初詩人。《題龍陽縣青草湖》一詩,原題作《過洞庭》。《全唐詩》收錄此詩,實誤。」

可見,本詩是一首真正的「假唐詩」。

對不起,你讀到的可能是假唐詩


04司空圖丨二十四詩品(選其四)

【雄渾】

大用外腓,真體內充。反虛入渾,積健為雄。具備萬物,橫絕太空。

荒荒油雲,寥寥長風。超以象外,得其環中。持之匪強,來之無窮。

【沖淡】

素處以默,妙機其微。飲之太和,獨鶴與飛。猶之惠風,荏苒在衣。

閱音修篁,美曰載歸。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脫有形似,握手已違。

【纖穠】

采采流水,蓬蓬遠春。窈窕深谷,時見美人。碧桃滿樹,風日水濱。

柳陰路曲,流鶯比鄰。乘之愈往,識之愈真。如將不盡,與古為新。

【沉著】

綠杉野屋,落日氣清。脫巾獨步,時聞鳥聲。鴻雁不來,之子遠行。

所思不遠,若為平生。海風碧雲,夜渚月明。如有佳語,大河前橫。

若嚴格的講,二十四詩品是文藝理論作品,屬於文學批評範疇。但它有個特色,就是以詩論詩,自身也是優美的詩作。


主要理由

復旦大學陳尚君教授通過文獻學的方法,指出《二十四詩品》並非司空圖,而是明人的偽作。該文有破有立,這在學界引起極大反響。其理由在於,自司空圖到明朝年間,從來沒有人在任何著作中提及本篇,而明朝年間則突然冒出來說是司空圖所作,殊為難解。一般說來,文獻學考證出來的東西,都極為可信。因此,陳教授這篇文章至少在「破」這個維度上,站住了腳跟。

尷尬的是,很多搞文學研究的學者都是吃這碗飯的,陳尚君教授的觀點相當於把他們搞了一輩子的研究一拳打翻,其論如果成立的話,中國文學史、文學批評史乃至美學史都要改寫。於是有一些人選擇了打死也不認。沒辦法,在文獻資料還找不到真正作者或作者年代的情況下,大學教材選擇了暫時擱置爭議,記名司空圖名下,不把話說那麼死,期冀後來者更深入地探討。

話說回來,就算《二十四詩品》不是司空圖的作品,這仍然是中國文藝美學上(特別是詩學)最為重要的論述之一。

對不起,你讀到的可能是假唐詩


結語

以上所列舉的詩,都是耳熟能詳的好詩。其作者爭議的理由也大為相似。這種用文獻學的方法考證出來的東西,一般來說極其可信,只不過除唐溫如能確定是元人外,其它詩的作者,只能說存在較大爭議。也期待後來者發現更多可靠的資料,為這些詩確定真正的主人。

此外,還有眾多唐詩名篇的作者存在爭議。河南大學教授佟培基先生著有《全唐詩重出誤收考》,曾對此作了詳細而專門的論述,有興趣者可自行查閱。

對不起,你讀到的可能是假唐詩


號外:其它存在作者爭議的唐詩

作者:王維?道川禪師?

遠觀山有色,靜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嗅梅/尋春

作者:無盡藏(唐)?楊妙錫(宋)?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嶺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早梅

作者:戎昱?張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代悲白頭翁

作者:劉希夷?宋之問?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對不起,你讀到的可能是假唐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