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政府財政赤字,列強為何敢借錢呢?因為他們看中了這塊肥肉

晚清政府財政赤字,列強為何敢借錢呢?因為他們看中了這塊肥肉

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清王朝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局面,一部晚清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列強侵略的觸角遍布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各個領域。然而,讓清王朝更為頭疼的便是沒完沒了的割地、賠款。

甲午戰爭後,清王朝賠款的數量激增,為此不得不向外國借債,不過既然是借錢,肯定需要抵押,那麼當時的中國還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可以抵押呢?

《南京條約》是中國歷史上對外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香港至此成了英國殖民地,其間還有二千一百萬兩的賠款。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又簽訂了《北京條約》,清政府不僅賠償英法兩國軍費各800萬兩,還被迫開通了更多的通商口岸。

不過對於大清來說,第一次、第二次鴉片戰爭帶來的後果尚可接受,地割得不多,款賠得也不多。隨著國門被打開,統治者和有識之士也意識到中國必須要進行改革,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後,中國掀起了一場轟轟李烈的洋務運動。此後,開始了同治中興的大好局面。

但是,清王朝並未就此崛起,在與日本的幾次爭奪中落於下風,甲午戰敗後簽訂了《馬關條約》,不僅割讓台灣和澎湖列島,還賠款軍費三億兩。幾年後,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再次訂立《辛丑條約》,賠款白銀4.5億兩。到了這會兒,清政府陷入了嚴重的財政危機。

光緒年間,大清的收入大約在1.2億兩白銀,和乾隆時期相比,傳統的農業稅反而下降,很大一部分來自關稅。所以,各國都將中國的關稅當成一塊肥肉,之所以借款給中國,主要也是看中了這一點。

為了拿到中國的關稅,列強無孔不入,威逼利誘無所不用。於是,歷任海關總稅務司都不是中國人,這也就意味著當牽涉到收多少關稅,怎麼收的問題時,清政府已經沒有發言權了。更嚴峻的是,這筆錢最後都是進了洋人的口袋,因為後來簽訂的巨額賠款條約,都是清政府拿關稅作為抵押的。

不過,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喪失也有一個過程。1853年,上海小刀會起義爆發,這在當時的影響較大,英、美等國以保護中國海關為名,佔據了上海關稅。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其他通商口岸也被列強掌控。1858年,清政府與英、法、美在上海簽訂《通商章程善後條約》,其中第十條規定:「任憑總理大臣邀請英國人幫辦稅務,並嚴查漏稅。」

就這樣,英國人赫德成為了中國海關的總稅務司(第一任幹得時間不長,也是英國人名叫李泰國),在這個任上赫德一干就是幾十年。

甲午戰敗後,清政府為了籌借賠款,向俄、法、英、德等國借債,前後借了三次,每次的欠條上都寫著「以中國海關所入稅項及存票作為擔保」。《辛丑條約》清政府要賠款4.5億,條約中也明確規定,賠款的來源之一便是新立海關的稅收,以及之前做擔保的款項付完本息後剩下的錢以及關稅收入增加的錢。於是,中國關稅支配權完全喪失了。

辛亥革命爆發後,清王朝的統治岌岌可危,列強們也隨著擔憂起來,大清的命運他們並不關心,擔心的只是自己的錢袋子。為了避免受到革命黨的破壞,各個海關的錢被轉入滙豐銀行。

或許列強的擔心有點多餘,事實上,為求得列強的支持或中立,革命黨政權還是同意由總稅務司保管稅款,以繼續支付剩下的賠款本息。吃了這個定心丸以後,列強的同盟關係卻出現了爭議。

爭議主要分為兩派:一派是簽訂《辛丑條約》時沒有借錢給清政府卻享有賠款的國家,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他們希望共同保管這些錢;另一派是借錢給清政府又享有賠款的國家,他們反對共同保管。

經過最重終的商議,列強們將《辛丑條約》以前與外債有關的銀行組織起來,成立了一個特別委員會負責清算償付事宜,並決定稅款該存入哪家銀行。由於關稅並不能完全支付賠款,到了後來,連清政府的地方稅款也一併交給總稅務司管理,這個時候,即將滅亡的清政府連花錢的權利也沒有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咸豐既然信任倚重肅順,為何卻不授予他軍機大臣一職呢?
總督赴任途中遭遇山洪被淹死,當地百姓感嘆:都怪名字起得不好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