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康熙朝為什麼會出現九子奪嫡?只怪康熙自作自受

康熙朝為什麼會出現九子奪嫡?只怪康熙自作自受

在康熙皇帝執政中後期,有一個難題始終懸而未決,那就是愈演愈烈地皇子爭儲事件,史稱「九子奪嫡」。康熙皇帝在世的皇子共有二十四人,其中有九個直接或者間接參與了儲位之爭,他們是:皇長子胤禔、皇次子胤礽(皇太子)、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誐、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按理說,康熙皇帝在早年已立胤礽為皇太子,儲君之位應該名正言順,為什麼在康熙朝中後期又會出現「九子奪嫡」事件呢?其實歸根結底只能怪康熙自作自受。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時年二歲的皇次子胤礽為皇太子。自此,大清帝國有了合法繼承人。然而隨著諸皇子年歲的增長,他們中的部分人也對皇位產生了覬覦之心。對清朝歷史有所了解的讀者想必會知道,康熙的兒子個個都很優秀,如果賢能的角度來看,他們的能力比皇太子胤礽有過之而無不及。

康熙皇帝雖然很明確支持胤礽的皇太子地位,但他對其他兒子覬覦皇位的野心也沒有加以制止。比如皇八子胤禩在朝野上下擁有很高的人氣,這一情況康熙心裡非常清楚,以他的精明睿智,不可能不知道這必然會給皇太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然而他卻聽之任之。可能康熙皇帝的初衷是希望皇子們可以在彼此競爭中鍛煉更強的能力。

不過,皇子之間的儲位之爭很快就發展到了不受康熙皇帝控制的程度,而造成這一局面的罪魁禍首卻正是康熙本人,而問題就出在他對皇子們的教育上。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指定讓著名理學家、時任江蘇巡撫的湯斌來做皇太子胤礽的老師。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份夢寐以求的差事。然而令湯斌始料未及的是,這卻是他噩夢的開始。

當時胤礽已經十三歲了,從小百依百順的生活讓這個天字第一號的孩子養成了唯我獨尊的性格。按照規矩,湯斌雖然是老師,但太子是儲君,所以在授課的時候他只能站著或者跪著,除非太子下令讓他坐下,他才可以坐著授課。可是胤礽明明知道年邁的湯斌經常表現出力不從心的樣子,卻故意不讓他坐下。有一天,湯斌因長時間跪著給太子授課,結果氣血不足暈倒了。康熙皇帝得知此事後,不但沒責怪胤礽目無尊長,反而怪湯斌等人自作自受,不早點向他提出坐著授課的請求。從這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胤礽後來愈發驕橫跋扈,跟康熙的一味偏袒、溺愛有很大的關係。

有一次,康熙皇帝心血來潮要親自考考湯斌的學問。可是他在出題目的時候卻故意挑那些在經史典籍中非常偏僻的部分讓湯斌背誦,結果湯斌不是背不出就是背不全。於是康熙就當著胤礽的面嘲諷湯斌在學問上還需要更進一步才行。

康熙對皇子們在學業方面的要求很嚴,但在德育方面卻幾乎一片空白。因為他認為無論老師還是其他大臣,都是奴才,皇子們自然沒必要給奴才特殊的尊重。正是在這種唯我獨尊式教育的影響下,康熙的兒子們雖然個個都學有所成,但也個個都自私自利。在他們眼中,自己的利益要高於一切,骨肉親情跟皇位相比不值一提。因此,康熙朝後期的「九子奪嫡」之爭才會愈演愈烈,手足兄弟之間竟都發展到要將對方置之死地的程度。

後來,皇四子胤禛奪得了皇位,成為雍正皇帝。他對那些曾跟自己爭奪過皇位的兄弟痛下殺手,毫不顧及手足之情。如果說世間真有因果報應的話,康熙皇帝只能說是自作自受了。

參考文獻:《清史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讀史書 的精彩文章:

蒙古察哈爾部反叛,康熙皇帝很著急,此人說:臣有辦法克敵制勝
為了確保皇孫順利即位,朱元璋晚年都幹了哪些大事?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