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周尊聖:天山風骨 紅耀東方

周尊聖:天山風骨 紅耀東方

周尊聖,1958年生於黑龍江林口縣,1982年師承於志學先生,1993年進修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畫家、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新疆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曾在《美術》、《美術觀察》、《中國書畫》、《國畫家》、《江蘇畫刊》、《人民日報》、《中國日報》、《北京周報》、《中華兒女》等報刊雜誌發表專題文章,作品多次參加大型展覽並獲獎。

精彩中國的天山山水畫

文:韓坤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很難想像一個東北漢子為何會獨獨痴迷於南疆大地。天山,一個勇者想征服的聖地、智者謳歌靈魂的凈土,這樣一個極具神奇魅力的人間聖地在周尊聖的心裡,卻早已成了宣洩筆墨、舞動天山的藝術之魂。

品讀周尊聖先生的「天山紅」,感受到的不止是天山獨有的博大、俊秀、蒼桑之境,個人內心更是猶感親歷天山脊樑、手觸天山山脈,渾然已與邊疆聖土散發出的氣息融為一體,不知為何,此時怎會生出一絲感動來。

難道是因面對這孤獨而又空闊的高原,有了傷感的情懷?定神再次細讀,方悟,他是將山體用動態的線條,把心目中已「人化了的天山形象」切割、組合,賦予其靈魂,此時的藝術已不只是一種征服自然的想像,更是征服自然想像的一種象徵。

縱橫交錯的山體密布,典型的中國紅肆意迴轉,與恰到好處的留白相映襯,這不就是「詩眼」、「畫魂」嗎?這縷光讓我們感到欣喜,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光明,看到了畫者心中的天堂、天山的泉眼、大地的唇語,這是一種傾訴,他在訴說著人類精神與天地自然的無聲對話。

我在這裡竟找到了可以讓靈魂得以震顫的陽光。什麼叫大美?這就是大美、這就是悲壯、這就是蒼涼。什麼叫情懷?這天山山脈蘊藏的靈魂便是作者向我們訴說的情懷。

周尊聖曾多次深入天山,長途跋涉,多年來飽經創作的寂寞和環境的疾苦,形成了他以西北「天山」為創作基地,以「天山山水畫」為主體風格的「周尊聖天山山水畫」,陽剛勁美的畫風精彩了中國。

名家評語

尊聖的天山山水畫,在吸取、博採眾名家精華基礎上,努力尋找與自己個性與語言的契合之處,渾然一體,最終凸顯出自己獨特風格和心靈感受,既恰當地表現天山闊大險峻的地域特徵。

又抒發了自己悲壯蒼涼的精神感受和個性化的審美心態與生命意味。他傳遞的視覺信息,具有明確的精神指向,是自然之象與主觀心象的凝結與重組,包容了無限的文化含量,感染著觀畫的讀者。——於志學

他用濃墨干筆勾勒出天山冷峻的岩層、乾澀的沙漠,通過反覆皴擦,刻畫出起伏連綿的山巒,溝壑縱橫的地貌。在他的筆下,形式感和筆墨得到有機的統一,體現出個人情懷和造物美景的有機融合,呈現出天山的壯麗、蒼茫和洪荒之美。——邵大箴

如果說生命的獨特情感是藝術的本質,那麼一個畫家的精神活力得以對象化到自然物身上,使人化的自然直接能感受到一種本質力量的存在,這就是畫家周尊聖天山情結下的藝術創造提供給人們心靈生動而永恆的審美價值。——王西京

周尊聖筆下的天山是泛紅的,峰如縱板,岩似裂木;看似實景,意藏神奇。雄峰競上,峽谷幽深,林木盡刪,獨留峰趣。可謂盡攝南天山風貌之魂也。至於沙漠瀚海,則筆下水銀瀉地,牛奶遺珠,波紋層次,似可觸手,溫柔憐愛,不類棄地。沙漠瀚海也好,群峰峽谷也好,都是周尊聖的心境。——周濤

讀周尊聖的天山山水畫,令人想起唐代的邊塞詩,那天山雲海。那大漠風塵,境界壯闊,風骨剛健,格調蒼涼,一掃輕靡、纖弱、柔媚、浮艷的頹風。20世紀末中國畫「百傑畫家」之一周尊聖已跨入21世紀,我們期待著他的天山山水畫更加筆墨純熟,風骨剛勁,在新的世紀奏響當代中國畫壇北派山水震撼人心的強音。——王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雅藝術 的精彩文章:

TAG:易雅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