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5萬軍隊,3天就全部潰敗,15個人打1個日軍,這是為何?

15萬軍隊,3天就全部潰敗,15個人打1個日軍,這是為何?

抗日戰爭中中國能夠打贏日本付出了怎樣的代價,戰損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一切。中國與日軍進行的每一場戰爭都伴隨著流血和犧牲,場面異常殘忍。

根據歷史資料統計,中國與日本之間存在的戰損率大約是6:1,也就是說殺死一個日本士兵需要犧牲六個中國士兵。

當然,戰損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中國與日本的大型戰爭中,首次大捷是台兒庄戰役,在這次戰鬥中,中國軍隊雖然將日本兵打的連連敗退,但是戰損率依舊達到了3:1。

從這個數字中便不難看出,中日作戰,無論勝敗,中國付出的代價都要更大一些,勝利的戰爭尚能夠打出3:1的戰損率,若是失敗的戰爭,戰損率豈不更驚人。

根據古今戰損率的計算,10:1的戰損率已經是極限,但是在中天山會戰中,國軍敗的一塌塗地,戰損率達到15:1,也就是說15個國軍打1個日軍。

在這場戰鬥中,駐紮中條山的國民黨軍隊曾經達到三十萬,而日軍率領十萬軍隊攻打,為什麼最後國民黨軍隊會敗的這麼慘,甚至稱得上是中華歷史上損傷最慘重的一次戰爭?

原先駐紮中條山的國民黨軍隊的確多達三十萬,但是最後抽調結束後,駐紮人數不足十七萬,更為重要的是這十七萬的國民軍隊並沒有受過嚴苛的訓練,素質很差。

而部隊中的精英早就不在中條山,因此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並沒有表面的輝煌,實際上他們不堪一擊,而中條山地理位置相當重要,如果被日本人拿下,整個華北地區就會連成一片,都在日本人的掌控之中,那麼日本人距離亡我中華又近了一步。

因此,中條山日本人志在必得,為了能夠成功地奪下該地區,日本人高度重視這場戰役,並且向各處抽調良兵,十萬的日本兵個個是精兵,在戰場上以一敵十,十七萬國民軍自然不是對手,僅僅3天的時間,國民黨的十七萬大軍就徹底崩潰。

當然,此戰敗得如此慘烈並不僅僅與士兵的素質相關,在二戰期間,日本的武器更為精良,糧草更為充足,這些都是國民軍失敗的原因。此外國民軍高層在戰鬥初期指揮不當也是造成本次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時,帶領駐守中條山的司令不在部隊中,何應欽暫時指揮士兵作戰,但是從歷史中我們不難看出,何應欽不是將才,更不是帥才,說得難聽點,在高手面前他就是個菜鳥。

因此,戰鬥前期,何應欽做的很不好,當司令趕回來的時候只能夠給何應欽收拾爛攤子,那個時候,戰爭的先機已經失去,司令無力扭轉時局,只能夠盡最大的可能將損失減到最小,但是戰敗的結局卻是無可挽回的。

關於中條山,之前日軍也曾來襲,但都是小打小鬧,日軍並沒有投入太多戰鬥力,駐守中條山的國民黨軍隊自然也就沒有太多的損失,這讓國民黨的軍隊形成一種錯覺。

那便是日軍也沒有那麼厲害,於是國民黨軍隊在戰鬥中容易輕敵,這是戰場上最忌諱的事情,因為輕敵,所以不能夠全力以赴,本身實力就不強,自然就沒有勝利的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書記載 的精彩文章:

秦朝為何能統一六國?農民挖出證據,專家:隱藏的太深
斯大林逝世後,有多凄慘?為何到現在很多人不願提起

TAG:史書記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