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神宗時期的宋軍,訓練十分嚴格,士兵寧願去打仗也不願去訓練

宋神宗時期的宋軍,訓練十分嚴格,士兵寧願去打仗也不願去訓練

宋代為了防止出現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現象,建立了禁軍制度,最終的結果就是軍隊的戰鬥力,大不如前,在與西夏、遼國的戰爭中屢次敗北。為了革除時弊,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開始了浩浩蕩蕩的變法運動,也就是「熙寧變法」。

在王安石主持的變法中,就有對軍隊方面的改革。當時北宋奉送養兵政策,中央禁軍人數達到了118萬人,形成嚴重的「冗兵」現象。這些士兵雖然數量眾多,但是卻缺乏有效的訓練以及常規的指揮,軍隊素質極度低下。為此,王安石實行了保甲法、裁兵法、將兵法、保馬法、軍器監法等軍事方面的改革措施。

首先是裁軍。王安石規定,士兵超過50歲必須退休,並且要對士兵進行考核測試。在禁軍中不合格者,則改為廂軍也就是地方部隊,廂軍不合格者則改為民籍。這就讓軍隊之中,吃閑飯的人滾蛋,以提高軍隊士兵的素質。

其次是保甲法,也就是民兵制度。要求鄉村村民們,在農閑時刻要組織接受軍事訓練,就好像如今我們的軍訓一樣。

接著就是將兵法,也就是讓固定的將領來負責單位軍隊的訓練,改變過去將兵分離的傳統。

在熙寧變法後,宋朝的士兵接受起了嚴格的訓練。因為他們如果不積極訓練,隨時有被淘汰的風險。再加上與之前無人領導不同,變法後有專門的將領,負責各個單位士兵的訓練,有人監督之後,他們也不能像以前一樣偷懶放縱。

不僅僅是士兵,就連普通的民眾也需要參加軍事訓練,由於這些士兵與民眾以前懶散慣了,於是也開始對訓練產生了抵觸。反對變法的蘇轍曾上書彙報了當時軍中的情況。他說自將兵法實施之後,軍中每天都要操練兩次,禁軍中的士兵十分反感這種訓練。在西北有戰事之後,紛紛報名前往也不願進行訓練。

而開封地區的民眾,為了躲避保甲法的訓練,甚至出現自斷手腕的現象。因此變法產生了重重的阻礙,因此王安石只能辭去宰相之位,在宋神宗去世之後,各項變法改革也被廢除,北宋積貧積弱的現象,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權臣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曹植天縱奇才、出口成章,得到曹操重視,為何沒有成繼承人?
晚清最後一位狀元,因名字好聽而榜上提名,晚年誓死不當漢奸

TAG:權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