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越南端午節略考:民俗與中國大同小異,俗稱為驅毒殺蟲節

越南端午節略考:民俗與中國大同小異,俗稱為驅毒殺蟲節

在越南端午節是民間三大節,也被越南人稱呼為為「殺蟲節」,是極具豐富文化內涵的傳統節日之一。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越南民眾組織過端午節,越南文化中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端午,即午的起始:端,開始;午,午月月令;另,陽系太陽、陽氣,端陽即意為陽氣當盛之時。不光是越南或是中國,在亞洲其他國家也過端午節。故此,端午節是一個關於節氣時令的東亞傳統節日。

越南端午節粽子

越南端午節的起源

越南的端午節起源有多種說法,有史料記載最初也是紀念屈原。

《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卷五《陳紀》:天應正平五年(1237)夏五月,端午節,吊屈原及古賢人如介子推者,每年是月皆舉行之。

不過關於端午節起源民間不一定紀念屈原,而是紀念殺蟲,而且民間有一殺蟲傳說最為越南人熟知,那就是端午殺蟲的來源,傳說很久以前越南人在收穫季之後的一天慶祝豐收,但由於芒種過後蟲子滋生,這些蟲子會把當年的收成啃食殆盡。人們為此頭疼不已,束手無策。突然有一位自稱堆屯老人出現解決這個問題。

他指導每戶人家都立壇設供,供品有粽子、水果。然後全部離開家門鍛煉身體,人們照法操作,過一會洪水就把蟲子淹沒了。老人續指,每年每逢端午此日蟲子極為兇悍,你們只要在這天按著我說的辦法操作就能治理蟲害。

當人們想要向老人道謝時,老人已消失不見。為了紀念此事,人們稱這天為「殺蟲節」。又因為該節日常在農曆五月(午月月令)進行,所以有人又稱它為「端午節」。

《禮記· 月令》:是月也, 日長至,陰陽爭, 死生分。

越南這個傳說並不知道源於何時,不過端午殺蟲這是端午節最初的初衷。這源於中國文化中將端午視為惡日的說法。先秦以來中國文化中普遍認為五月是毒月、惡月,五日更是惡日,這一天陽氣最盛,陰陽不諧,疫病、五毒(蟾蜍、蠍子、毒蛇、蜈蚣、壁虎)並出。

元好問《遺山集》:

古今俗忌以五月為惡月,端午為惡日

正因為中國文化中國對端午的惡月惡日看法,所以端午節這天在越南被認為是殺蟲除毒之日,只是為了凸顯越南自身文化,才有上述越南本土的傳說。

端午節的一些習俗

越南端午節也有許多習俗,在古代越南官方記載的習俗上大多與中國大同小異,如龍舟競渡、吊屈原。

《安南志略》曰「端陽節,江中構閣,王坐觀競渡」。

不過在民間越南端午則有所不同,越南端午節的主題就是驅毒殺蟲和陰陽結合。

源於中國惡月惡日的端午節在越南被「越化」為「殺蟲節」和祭祀甌姬的節日,越南人常稱端午節為「殺蟲節」是因為處在歲時更替、季節轉換之時,疫病容易生髮。故在這天,民間常進行多項習俗來預防疾病。

越南阮朝地理類古籍《同慶地輿志》北寧省慈山府詞條就記載了當地端午風俗:

端午節具酒果以為祖考清晨,人家各飲酒嚼果號為殺毒蟲。日午揀採雜葯儲用,采艾葉隨年支束獸形如寅年束虎形。

時至今日,一些越南村落任然堅守傳統,對端午節極為重視。因為端午節是自農曆春節後,人們另一個團圓聚首以及跟農業生產生活習俗習慣緊密相關的日子。所以,儘管在外地工作的後輩子弟也會想盡辦法回鄉過節。

在祭祀儀式過後,就是「殺蟲驅瘟」的程序:全家一起品嘗酸水果、糯米酒、粽子、雄黃酒、及攜帶艾草包、香囊等來「殺蟲」「祛病」。

按照習俗,在端午節的午時正(中午12時),全村村民一齊出村採收新鮮草藥。這是陽氣最盛的時候,也是全年日照最好的時候。這時候採收的草藥對於治療皮塑瘙癢、腸胃病或感冒都具有很好的療效。

越南端午采草藥其實也是源於中國古代端午習俗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曾曰:

五月初五,是日競渡,采雜葯 。

《同慶地輿志》北寧省諒江分府風俗就曾記載采草藥:

端午節往采百草葉以為山中神葯。

古時的端午節,越南的人們還有給手腳指甲染色、拷樹求果、懸艾辟邪等習俗。對於一些還不會學步行走的孩童,長輩會取少量雄黃在頭頂、胸部以及肚臍擦一下,來防止頭疼或腹痛。但現在不少習俗已被廢棄,只剩下沐浴「百草湯」和採收草藥的習慣還有繼續。

阮朝《安南人技術》記載越南人端午習俗塗雄黃在兒童身上

在城市居住生活的人們,缺少園林草木,故而常在端午節前購買現成草藥。此時,不少打農村進城的商販挑來各種的草藥以供出售。草藥按著不同類別分好,並裁切細碎以便使用。過往客人可以按照自己喜歡的香氣類別選購。然後在端午節正日子將其晒乾、粉碎,收進家庭藥箱以備家人身體不適。

根據北中南三地(圻)的習慣,除了應節水果有異,三地人們在端午節所吃的菜肴也不盡相同。河內以及北圻部分地區,喝糯米酒,特別是黑糯米酒是指定動作。人們認為,人的消化系統常有寄生蟲且在腸胃深處為害。只有端午節當天,這些寄生蟲爬升上浮,人們可以通過吃酸味水果、辛香食品以及糯米酒來「消殺解毒」。

民間傳統認為,在端午節當天人們剛起床的時候食用糯米酒是最有功效的。糯米酒主要由整粒糯米飯加工發酵而成,也稱作「酒釀」。人們常用黑、白兩種糯米蒸製成飯後攤涼並拌合酒麴,封缸保溫存放三天。之後用盆壓向缸中酒釀團以取酒液,吃的時候混合醪糟,香甜宜人,辛辣適口,老少咸宜。

現在越南端午節民俗展覽

越南文化中認為做這些都是為了在五月初五陽氣最盛時做到陰陽平衡。對於這些越南民俗,越南阮梅園段展的《安南風俗冊》有個概括:

五月五日為端陽節,饋送節禮略同元旦而少減焉。兒童系五色縷。門外懸符曰辟毒。日午取艾葉作年運禽獸形(如子鼠、酉雞、丑牛之類)懸於門首,陰乾留為葯料。經年艾治病亦甚佳。取百樹葉為茶曰端午茶,倣北人劉阮採葯故事。禮品與節日同,多用醴酒及瓜果。

可知越南的端午風俗與中國端午節俗大同小異,蓋應唐時端午節成為全國重要的節日,而唐朝時現在的越南就是唐朝管轄的安南都護府。

越南端午節

過端午節,越南北中南三地節日飲食各不同

越南文化多樣且豐富,因此在端午節期間,三圻都有各自的特色。如上文提及在北圻農村婦女都會釀糯米酒,並爭先恐後地把各自手工釀造的酒帶到城裡販賣。糯米酒頗受北圻諸城市居民歡迎,以作為端午應節食品。

在中圻地區,鹼水粽是當地端午不可缺少的食品。每家每戶都會買上三四十隻回家祭祖,然後全家分食。

此外,鴨肉在南圻民眾的端午餐桌上是一道「保留菜色」,不可或缺。

越南端午節的意義

端午節作為越南年中的最大節慶,首要功能是祭祀祖先、慎終追遠。越南人將端午節這一天認為是甌姬國祖之妻祭日,古時越南官方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現今越南還有一句俗話表達了端午祭祀越南甌姬的傳統。

越南升龍皇城現模仿中興黎朝端午祭祀

每逢五月端陽節,知恩越裳國甌功。

其二端午節也有禳災息難、家宅平安的含義,每到端午節民眾買來不少的水果、鮮花,上香祭拜,求祖先保佑。這種祭祀代代相傳,越南至今仍存。

因此越南長久以來,端午節已經與越南本土信仰緊密結合一起,成為越南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文:信文

參考文獻:越南史籍:《大越史記全書》、《同慶地輿志》

現代文章:陳光德《越南端午節略考》、劉曉峰《端午節與東亞地域文化整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越南古與今 的精彩文章:

百年前越南皇宮上色彩照:金鑾殿錦衣衛把守,老宮女住荒蕪宗廟
越南傳奇帝王18歲效仿光武帝復國,屢戰屢敗,最終建立最大王朝

TAG:越南古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