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下流老人」的晚年

「下流老人」的晚年

雨中,61歲的內藤背著柴油馬達,手中握著割草機,在雜草叢生的公園草坪上除著草。雨勢漸漸變大,內藤用搭在脖上的毛巾連續擦了幾次護目鏡上的雨水後,選擇暫時停工。他對旁邊拿著防護板的我揮揮手:胡桑,雨太大了,我們休息一下。

這天是我第二次來除草,被分到和內藤一組負責這個公園的清掃與除草。我們是第一次見,彼此除了對方的姓氏之外一無所知。內藤找了個樹蔭下的長椅坐下來後,掏出一支香煙點燃,慢悠悠地吸了一口,問我為什麼大夏天的來這裡清掃。

坦白說,我其實是在研究室待得有些生厭,就想找個室外的體力活做,想著既不會太悶,又能鍛煉身體,還能掙點錢。正好看到家附近的清掃公司正在招工,我便應徵了進去。

可剛開始做我就發現自己低估了這份工作的強度。僅僅是長時間站在夏季烈日下,整個人便已焦了一半。再伴隨著強烈刺鼻的草汁與垃圾的混合氣味,用又沉重噪音又大的割草機連續除草幾個小時,中間還夾雜著清掃公廁這種S級任務……每次結束,整個人就像虛脫了一般。

但我沒這麼回答,只是簡單說為了生計。

內藤也就接過話茬,「是啊,在外國生活不容易,不過我當時在上海工作的時候,生活還算滋潤的。」

「什麼,您在上海工作過?」我挺吃驚。

「對啊,當時我在百代唱片公司的大阪分社做社長,經常去上海出差,也有短時間住過。」

聽完內藤的話,我忍不住露出更加驚訝的表情,一時半會想不通為何世界四大唱片公司之一的百代唱片公司的大阪前社長,到了這個年紀會來這邊除草。

內藤看出了我的疑問,打開話匣子,娓娓道來了他的過往。

1973年,內藤於東京都內的一所名門私立大學畢業。喜愛西洋音樂的他,就職活動圍繞著音樂相關的公司展開。

最終憑藉他對音樂的熱愛以及深厚的歌曲閱歷打動了東芝百代的面試官,進入了東芝百代唱片公司。1973年百代資本剛剛注入東芝唱片,招聘只招了2個新人,最終面試還得去英國總部。內藤的優秀程度可見一斑。

內藤進了公司從唱片促銷業務開始做起。經過五六十年代的經濟高度成長期,日本人民的手頭開始寬裕起來。到了七十年代後,這些中產階級在文化娛樂上的消費陡然增多。同一時期,演藝圈大量歌星湧現,人們對於唱片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唱片市場一片欣欣向榮。

趕上好時機的內藤,工作起來十分賣力。憑藉其敏銳的嗅覺,他幫助公司簽下了年輕女歌手鬆任谷由實。之後,松任谷由實的所有唱片都進入了公信榜的前10名,冠軍唱片更達21張,唱片總銷量達3900萬張,居日本史上第六。

這位歌手為東芝百代唱片公司帶來了巨大的利潤與名聲,內藤也因此在公司意氣風發,接連被公司委以重任,在1999年的時候,他被調任大阪,成為了東芝百代大阪分社的社長,那時候的他過上了好幾年揮金如土的土豪生活。

但好景不常,時運消磨,東芝因經營狀況下行,2005年切割了音樂製造部門,2006年售出剩餘股份,至此東芝百代完全成為了百代的子公司,內藤的許可權和薪金大大被壓縮。

幾乎同一時間,內藤的母親癱瘓,他父親在照顧母親一段時間後也因病卧床,內藤妻子一個人無法照顧周全。內藤只能向公司提出停職申請,回家照看父母。

可三年過去,父母病情雖穩定下來,卻仍然卧床無法下地,需要人照看,內藤無法長時間回歸工作,只能向公司徹底請辭。長期支付父母治療費用,內藤積蓄漸漸見底,無奈地和妻子一起去打零工維持生計。

由於日本大部分服務業普遍不願意招收大齡男性員工,內藤只能找到道路交通指揮、工地建設、清掃這樣的活。隨著年齡增長體力下降,內藤能幹下來的也只有清掃的活了。

沒過多久,小他十多歲的妻子最後也因支撐不住長期照顧老人的生活和他離婚。內藤講到後面的境遇,嘆了口氣說,幸福在疾病面前實在去得太快。現在自己每天工作6個小時,賺7000日元左右。

最苦的時候每天買兩個飯糰就熬過去,剩下的錢還要留著買葯以及應對其他的突髮狀況。談及未來,內藤無可奈何地說道:明日は明日の風が吹く。(明天吹明天的風,走一步算一步了。)

像內藤這種已過花甲之年還要在酷暑天當廉價勞工,因經濟拮据而妻離子散,上面還有父母需要照顧,過著悲苦生活的長者,在日本被稱為「下流老人」。注意這裡的下流不是中文語意的卑劣,而是指社會底層的意思。

這個說法是2015年一位叫藤田孝典的日本作家在《下流老人,一億總老後崩壞的衝擊》中提出的。他經過觀察後,認為「下流老人」有以下幾個特徵:收入低下,存款不足,老無所依。

收入低下:根據日本國民生活基礎調查,一人生活所得一年未達122萬日元,兩人的家庭低於170萬日元就屬貧困階級。以此標準估計,目前日本的貧困老人估計有600~700萬人。

日本有3000萬高齡人群,事實上每5人就有1人的生活低於貧困線。這些貧困戶原則上每個月可申請12萬日元的基本生活保障,但有很大一部分人礙於羞恥心並沒有申請,而那些申請的人即使獲得這點補助,仍因為種種原因無法維持一般家庭的生活。

這些老人無法維持健康飲食,聘請醫療看護,修理故障電器,生活質量遠低於一般水平。

存款不足:沒有足夠的養老金,老人必須提心弔膽地過活,一旦碰到突發事故,又或患上頑疾,原本就已捉襟見肘的生活瞬間崩潰。

老無所依:由於日本社會「家族緣薄」的特殊性以及近年「熟年離婚」的盛行,不少老人因與子女關係寡淡或家庭破碎而長期獨居,屬於「社會性孤立」的一個群體。

這些獨居的老人即使發生意外,也沒有人可以及時照應的到。以前看過一檔節目介紹日本屍體清理公司的工作,其中提到,不少孤獨死的老人都是屍體在家中腐爛數日後產生屍臭,甚至屍液腐蝕地板滲到樓下才被鄰居發現後報警處理,其凄慘程度令人無比唏噓。

號稱有1億中產階級,年金制度健全,保險系統完善的日本,在國際上很長一段時間被認為是可以安享晚年的社會。為何原本的中產階級邁入老年後成為了「下流老人」呢?

據筆者觀察,有以下四種情況會導致高齡端的貧窮:

一.自身或家人生病或發生事故,需花費高額醫療費。(內藤便是這種)

二.子女不工作,或者薪水微薄,需要啃老。

三.遭受詐騙,被騙去大半生積蓄。(日本針對老人的電話詐騙猖獗,造成了無數家庭悲劇,這也是為何日本人這次對中國境內抓獲35名日本詐騙犯反應如此強烈的原因之一,詳情參見《35名日本人在福建涉嫌詐騙被刑拘 日本網民:請判死刑》)

四.熟年離婚。既喪失了後半生的伴侶,財產上又被分了一半以上,尤其是那種出軌行為被妻子抓到把柄後提出離婚的男性,其下場真的是慘痛。

社會中存在如此之多貧困高齡者帶來的問題是巨大的。有的貧窮老人為了生計,鋌而走險走上犯罪道路,年老時候鋃鐺入獄,既影響了社會治安,又喪失了一直以來的尊嚴與體面。

有的子女想幫貧困的父母一把,但由於自身薪水低薄,負擔房貸、子女教育、生計的同時再支援父母的話,實在是有點泥菩薩過江,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兩個世代一同崩潰。子女因長年照顧父母導致的精神壓力與心理問題,甚至會導致弒殺父母的人倫慘劇,這種新聞近幾年已不在少數。

隨著年金制度瀕臨崩潰,社會活力不足,後代壓力巨大等問題的深化,原本已緊張的世代對立會更加激化,不久的將來里社會價值觀崩壞,大家視老年人為社會包袱,仇恨長者的事將不會是天方夜譚。

同時,當下的年輕人為了防止以後成為「下流老人」,未雨綢繆地會減少消費,加大儲蓄。選擇不結婚,不生孩子減少生活成本的人也會增多,整個社會經濟活力降低,整個陷入惡性循環。

「下流老人」問題並不單單局限於日本,同時也適應於當下的中國。

隨著中國社會慢慢步入老齡化,因計劃生育政策導致的少子化,男女比例失調影響下的龐大的男性群體未婚現狀,以及青年時期買房背負的高額房貸,都是未來高齡貧窮社會的高危險因子。

而大陸對岸的台灣,更是早已成為了貧窮老人問題嚴重的地區。據報道稱,當下台灣人口老化速度全球最快,年約增加23萬位老人,加上台灣長年經濟不景氣,低薪水,年金難續,中高齡失業等問題,已然出現了很大一批掙扎在貧困線的老人。

未來的高齡貧窮問題,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個人與政府都無法置身事外。

個人需要在青年時候更多地開源節流,做好個人理財,找到可以相伴的感情寄託,而政府則需要更加智慧的政策,以及惠及全民的福利厚生,加上強有力的刺激經濟的措施,才能保障老人的經濟安全,強化世代間關聯,給高齡者一個體面且幸福的晚年。

文 胡萬程

早稻田大學政治研究科碩士生

本文授權轉載自觀察者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ens 的精彩文章:

最後的饋贈:真相一直在靜靜等待……
什麼樣的前任可以複合?

TAG:Le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