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戰前夕德國幫助中國強軍提高戰鬥力

二戰前夕德國幫助中國強軍提高戰鬥力

國與國之間,實際上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樣的,畢竟國家也是人在掌控的,所有政策的出台和實施,都是經過人手的,得經過高層的同意,特別是國與國之間重大軍事合作,沒有高層的點頭和同意是不可想像的,因為許多時候,兩國之間重大軍事合作,會涉及到其他國家的利益,所以都是慎之又慎的。

二戰前夕,德國在歐洲是不受待見的,因為德國是一戰的戰敗國。由於德國戰敗了,喪失了所有在海外的殖民地,國土面積至少縮水了13%,還受到了《凡爾賽條約》敲骨吸髓的打壓,所以日爾曼民族有意在戰前強軍,企圖洗刷一戰戰敗的恥辱。

德國政府自1935年開始,擴充軍備研製更多的三軍武器裝備,但德國國土面積包括資源有限,無法從歐洲其他國家獲得某些研發武器所需的礦藏資源,中國作為東方大國,成了德國所需鎢錫等戰略物資的重要來源地。

譬如德國研製的的Pak-38反坦克炮,採用鎢合金穿甲彈,是二戰時期少有的能擊穿蘇軍T-34和KV-1坦克正面裝甲的反坦克炮;製造供Pak-38反坦克炮用的穿甲彈所需的鎢,作為戰略儲備物資,長時間依靠中國的出口,北京軍博地下展廳中的那門Pak-38反坦克炮,向世人揭開了中德軍事貿易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一面。

由於德國礦產資源匱乏,鎢、銻等製造軍火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基本上都要依賴進口,缺少外匯的德國很難在其他國家購買到這些資源,加上英國軍情機構的百般阻撓,因此,德國人將目光投向了東方的中國。

當年,中國的鎢砂產量和出口量都位居世界前列,德國駐華軍事顧問團塞克特將軍曾說過,「原料問題是我們政策的焦點」。1933年初,漢斯·克萊恩,作為德國駐華軍事顧問團的隨員第來華訪問,在廣州找了陳濟棠,洽談向德國提供礦物資源的問題,並承諾為其建造一座兵工廠,但由於德國政府的干預,最終,德國的鎢礦合作對象從廣東的陳濟棠轉向了南京政府。

由於中德雙方都缺乏外匯,於是,簽署了1億馬克的信貸合同,中國給鎢礦等資源,德國則給槍炮等軍火。中國出口德國的鎢砂礦達到了1萬餘噸,佔德國進口鎢砂礦總量的70%;此外,中國還提供德國銻、錫等原料,以及包括蠶繭、芝麻、豆油、花生油等大量農產品。

與德國是易貨貿易,換來了德國的軍火裝備,包括步槍、衝鋒槍、重機槍、坦克、榴彈炮、高射炮、水雷、探照燈、魚雷艇等,甚至一度想購買德國的U型潛艇。

國人引以為豪的德械師,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誕生,在抗戰爆發初期,87師、88師,以及稅警總團等德械師,作為國軍主力在戰場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給予了侵華日軍以極大殺傷。

但由於中德貿易時間並不長,德械師在軍中可謂鳳毛麟角,未能阻止戰略層面上的侵華戰爭,德械師也大都戰歿,但為抗戰作出了巨大貢獻,所以在中華民族抗戰史上,德械師註定青史留名。

至於德國幫助中國軍隊整軍備戰,充實軍隊中的德制武器,提高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是中德建立在自身戰略需求上的,並非德國對中國特別好心腸,雙方可謂各有所需,都對對方有所需求,因此合作是互利的模式。

中德貿易過去由商人主導,後來上升到兩國政府間的行為,是雙方各有所取,南京政府希望能獲得先進的德國武器裝備,以及德軍教官幫助提高部隊官兵的軍事素養以及作戰能力。

同時德國政府也能從中國大量進口研製先進武器所需的鎢銻等礦藏資源,需要指出的是,二戰開始以後,中德之間的貿易就停止了,Pak-38反坦克炮1941年的蘇德前線僅裝備了100餘門,但卻有多門此炮給予了中國軍隊,說明當時德國非常重視中國這個貿易夥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平視野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期美海軍太平洋艦隊非常強大
阿根廷空軍僅剩下老舊的螺旋槳攻擊機

TAG:國平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