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仁宗去世後,為什麼敵國上下都痛哭不已,還給他立衣冠冢?

宋仁宗去世後,為什麼敵國上下都痛哭不已,還給他立衣冠冢?

古代配有仁宗廟號的皇帝不少,但是最適合「仁宗」這一廟號的皇帝,當屬宋仁宗趙禎。趙禎是宋朝第四任皇帝,十三歲就繼承了大統,在位41年,是兩宋時期在位最長的皇帝。宋仁宗天性仁孝,對人寬厚和善。也許他算不上是雄才偉略,甚至性格還有些軟弱,但他卻是中國名聲最好的皇帝。在位期間,宋朝經濟繁榮,幾無戰亂,百姓休養生息,使宋朝達到一個發展的頂峰,被史學家稱為「仁宗盛治」。

宋仁宗的「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說幾個小例子,從中可見一斑。我們所熟知的包青天包拯,做官時正是趙禎在位期間,當時包拯可謂是屢屢犯言直諫,毫不給皇帝留顏面。有一次,宋仁宗的愛妃求趙禎,給她的伯父張堯佐安排個節度使當,趙禎頂不住枕邊風,就同意了。時任監察御吏包拯率先發難,明確表示反對,他言辭激烈,帶領7名言官與仁宗理論,仁宗生氣地說:「豈欲論張堯佐乎?節度使是粗官,何用爭?」

包拯不依不饒,言語間吐沫星子橫飛,濺到了仁宗的臉上,仁宗也不生氣,一邊用衣袖擦乾淨自己的臉,一邊認真聽取他的建議,這要是換個別的皇帝, 還不得治個大不敬之罪?對此還有皇子問過:」為什麼那個大黑臉一直朝父皇臉上吐吐沫?「仁宗宅心仁厚之名還真不是虛傳,最終這個張堯佐還是沒能當成節度使。

宋仁宗將「仁」之一道貫穿他整個執政生涯,這不僅體現在他的執政政策上,也體現在日常小事中,對此歷史上有相當多的案例。有一日,宋仁宗沒事幹在宮中庭院散步,但是沒走多久便回頭左顧右看,侍從對此摸不著頭腦,但又沒人好意思上前詢問,只得默默跟在後面。回到寢宮後,宋仁宗匆忙對一個妃子說道:「朕很是口渴,快點幫朕倒點水來!」

妃子對此十分疑惑,在給他倒水後忙問道:「官家身邊一直都有侍者跟隨,為什麼不讓他們給您倒水喝呢?」喝了幾口水後,趙禎這才放下茶杯對她道出實情:「朕也想啊,不過朕當時回頭看了好幾次,發現侍者都沒帶盛水的,如果朕問他們要水喝,他們沒有,肯定會被總管太監問責,所以朕只好一路忍著,到愛妃這來討點水喝了!

一次,宋仁宗在用餐途中吃到了一粒沙子,然後他悄悄告訴陪侍在身邊的宮女不要聲張,因為這件事一旦被發現,負責準備飯食的人就有殺身之禍。在那樣的社會中,擁有權力已經很不容易,但在擁有權力後仍然保持著平常心,卻不是什麼人都能做到的。在宋仁宗的治理下,朝廷上下政治清明,傑出的人才發光發熱,整個社會都處在一種蓬勃向上的氛圍,而他常年知行合一帶來的名聲,也贏得了世人的愛戴和敬重。

公元1063年4月30日,宋仁宗去世,舉國哀悼。《宋史》記載:「京師罷市巷哭,數日不絕,雖乞丐與小兒,皆焚紙錢哭於大內之前。」由此可見人們非常愛戴這位好皇帝。當宋仁宗駕崩的消息傳到敵對的遼國時,遼國百姓們也按捺不住:「燕境之人無遠近皆哭」。

在宋朝使者到了遼國大殿告訴當時的遼國君主耶律洪基這件事時,耶律洪基衝上來就抓著使者的手哭了起來,說:」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意思是說,他在位42年都沒有和我們兵戎相見啊。耶律洪基還給宋仁宗建了一個衣冠冢,紀念這個42年沒有對其兵戎相見的敵國國君。

宋仁宗一生將「仁」展現的淋漓盡致,謹遵祖制以寬容開放治國,延續了宋太祖的文官治國,從未興過文字獄,因此在宋仁宗時期湧現了一大批諸如范仲淹、蘇轍、蘇軾、狄青、包拯、周敦頤、蔡襄、晏殊等名家。寬容不代表宋仁宗糊塗,在識人待物上宋仁宗有著清醒的判斷,他以軟硬兼施的方式將前朝和內宮管理得相當成功。

宋仁宗執政期間以賞賜財物為交換得到了與西夏和遼國的和平,兩國無戰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百姓,和平的大環境下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宋朝的經濟快速發展,科技文化也呈現百花齊放景象,因此文學家歷史學家對於宋仁宗多是讚頌誇獎之詞,作為守成之君他未能有所重大突破改革但也以「仁」將宋朝推向頂峰。(參考資料:《宋史》、《中國通史》、《資治通鑒》)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老師阿吖 的精彩文章:

看了少年閏土真實結局,才明白,魯迅為何不敢寫出來!
古代人袖子寬鬆肥大,裡面裝那麼多東西,為什麼甩不出來?

TAG:歷史老師阿吖 |